

革命岁月:最初的正确信念
1917年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史的一大创举,其第一次成功地将科学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付诸实践,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那个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野心膨胀不已的时代,这一革命的胜利犹如一缕曙光,照亮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程,也驱散了盘踞在被压迫人民心头的阴霾。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艰难曲折中壮大。经过艰苦卓绝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国之初:独立自主、敢于斗争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迎来胜利,万众期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式成立。彼时的中国,既没有强大的国防,也没有充实的经济,举目是旧时代的遗产,环顾是大战后的世界。面对日益向两极分化的时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展现出了极大的战略定力,牢牢把握住独立自主这一经过艰苦革命斗争才最终赢得的光荣成果,一除过去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枷旧锁,一扫帝国主义遗留在中国境内的顽固势力,表明了中国人民不会再受制于人的鲜明态度,同那屈辱的过去坚决划清了界限。
而面对迫近的外部威胁,我们党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也对其坚决说“不”。1950年,在刚诞生没多久的共和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之际,党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同美军正面作战,以卓绝的勇气与意志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打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世界的名号,以不懈的抗争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维护自己独立自主的昭昭决心。

改革开放: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自1979年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迅速腾飞。然在彼时的世界,苏联阵营各国阵脚不稳,东欧乱象频生,甚至苏联内部各股力量也在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当中逐渐分崩离析,可以说,看似岿然不动的两极格局就要发生变化,国际力量对比的天平正在倾斜。在此等时局面前,我党清醒地意识到,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在时代变革的洪流当中,必须要冷静观察、避免卷入大的国际冲突,不出头、不扛旗、不对抗,为改革开放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新时代:合作共赢,奋发有为
如今的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全球第二位,在制造业、高科技、进出口贸易、金融业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民生水平、社会保障、民主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新时代。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新产业、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辨时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厚植于中华传统“大同”思想,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回应了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迫切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大道至简,美美与共,在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心的当下,这一理念凝聚了全球共识、体现了中国担当,指引着我们奋发有为,向着互利共赢的未来不断前进。

百年征程,人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若要把住历史的潮流,只需问问人民的意愿。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始终站在人民周围、群众身边,才得以一次又一次地在纷乱的时局中披荆斩棘,最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正确的历史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