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国内 2013-07-08 18:17
沈赛芬:大马人更倾向於将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形容为“马来西亚海啸”。(图:星洲日报) | 賈運:目前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國家協議”,不能因為不喜歡某個族群,就撤走他們的福利。(圖:星洲日報) |
(雪兰莪•鹅唛8日讯)战略运用中心(CENSE)创办人沈赛芬指出,大马人更倾向於将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形容为“马来西亚海啸”,多过将它形容成“华人海啸”。
她指出,根据该中心在今年5月5日的全国大选後,於5月10日至13日在全国针对1千300名受访者所作出的调查显示,65.8%的马来人认为大选的结果是“马来西亚海啸”,华人93.2%及印度人87.6%。
“68.1%的穆斯林土著认为是`马来西亚海啸’,非穆斯林土著则占了79.7%。”
她今日在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举办的“国际研讨会:第十三届大选:分析及余波”研讨会上说,根据调查,多数人都认为大选结果是“马来西亚海啸”,而那些提出是“华人海啸”的政治人物,或许只是部份在大选落败的巫统候选人。
另外,沈赛芬也说,马来人基本上接受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但调查明显显示,华人和印度人并无法接受这次的大选结果。
她指出,公务员也不再是国阵在大选的铁票,从布城国会议席的战果显示,基本上30%公务员已不再是国阵支持者。
他指出,在巫统和伊斯兰党合作的课题上,75.3%的华人和78.5%的印度人都反对两党合作,但根据调查,共有67%的马来人支持巫统和伊党合作。
“但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巫裔女性对於巫统和伊党的合作显示了高度的赞成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贾运:不仅是华裔诉求•选绩反映东马土著心声
博特拉大学教授贾运博士认为,如果把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解读成大马华裔开始发言,不足以显示整个大选结果。
他说,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不只是又再反映华裔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其他人,包括东马土著的心声。
他认同,华裔的确要求一些东西,但如果把华裔换成了其他种族如达雅族、卡达山族,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并不只是华裔在做出要求。
需一个“国家协议”
他强调,目前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国家协议”,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个族群,就要撤走他们的福利。
“国家人民的意愿,不能从课本或模仿其他国家的政策得来,应该让所有人民坐下来一起探讨,以得出一个`国家协议’。”
他说,“国家协议”必须让国家所有族群的人,包括沙巴和砂拉越的族群一起探讨,看哪些条文要放进去,哪些条文应移除。
他强调,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是要政府重新看回他们所做的一切。
贾运博士也指出,不要说东马人是因为受教育不高,东马才会出现这样的政治局面。
“虽然我们所受的教育并不是美式或英式教育,但我们这里有自己的风俗和文化,这是我们自小就被教育的。”
【专页:大选线上@选後追击】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