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伊对回刑法乐此不疲,我们不能再只扮演“选民”:陈钊伦

《南洋网》 2016-05-28 14:04

2008年3‧08大选,国阵痛失5州政权,民联看到曙光,两线制成为口号,改朝换代是目标。

2013年5‧05大选,民联想要一鼓作气,无奈后劲不足,反促成回教刑事法成为最热门的政治课题。

回刑法让马华与行动党唇枪舌枪,行动党与伊斯兰党渐行渐远;最终,纳入另起炉灶的诚信党,希望联盟孕育而生,伊斯兰党孤军作战,却也不“寂寞”。

我国政局重新洗牌。

两党暗渡陈仓

上星期四,首相署部长阿莎丽娜在国会提呈临时动议,“挪前”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所提呈的回教刑事法私人法案,摆明与伊党暗渡陈仓;国阵华基政党哗然,马华怒不可歇,却也米已成炊。

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民主有什么问题?”文章提到民主国家有个问题是,过度强调选举,花太少时间建立监督政治的力量。

有“选民”缺“公民”

台湾一篇文章也写到真正的民主需要人民主动参与,而台湾在民主的转型中,经常被认为只有“选民”,缺少“公民”。

我国政局便是如此。当政党眼中只有“选民”,没有“公民”,回教刑事法成为大选期间沸腾的政治课题,从宗教课题变成政治筹码。

回刑法违反国家宪法赋予的世俗文化与精神,马华、行动党每天挂在口里,难道巫统和伊党不知道?

不过,真要捍卫起来,马华、行动党的有心无力,让巫伊两党对回刑法,更乐此不疲,一再玩弄这边厢分化选民,另一边厢又安抚选民的政治游戏。

披着宗教“外衣”

今日的回刑法已不是单纯的宗教课题,而是政治的角力与博弈。

回刑法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分化筹码,让选民以为别无选择,一定要靠他们那边站;不过,若以“公民”立场为出发点,其实不然,“公民”都清楚知道多元、尊重,才是国家立国与建国之本。

要找回真正的民主,人民是关键。

我们不能再只扮演“选民”的角色,履行“公民”义务也不仅是在大选时踊跃出来投票。

新政治公民要更主动参与民主,特别是在选后监督政治,为你的选择承担结果。

•陈钊伦 新闻从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