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华:考试制度 教学理念变更 取消文学史非“去文学化”

《星洲日报》2025-04-25

潘碧华:STPM华文科今年5月起正式修改课程架构,取消沿用数十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为教材
潘碧华:要在短短一学期内全面掌握中国3000年、25个朝代的文学史,这对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星洲档案照)

(八打灵再也25日讯)为了更贴近时代与教学需求,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华文科将在今年5月起正式使用经过修改的课程架构,取消沿用数十年的《》作为教材。

马大中文系主任认为,这项改革并非“去文学化”,而是因应考试制度的变动与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透过篇章式教学,真正理解与感受文学的内涵。

教学内容更系统性

“其实这是被误解的问题,尽管《中国文学发展史》课程不再以书本形式出现,但文学内容并未减少,反而以更系统性的篇章安排贯穿于3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中,这包括古文、唐诗、宋词、现代文学等各朝各代代表性作品仍有系统收录与讲解。”

她表示,早期STPM华文课程以一年半为周期进行文学史教学,时间充裕,尚能细读文学发展脉络,但新制度改革后,学生需在3个学期分别完成3份独立评估考试,时间压力极大。

“要在短短一学期内全面掌握中国3000年、25个朝代的文学史,这对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当今文学研究脱节

她说,STPM过去使用刘大杰著作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版本已属40多年前出版,其语言风格深受文革后语境影响,内容偏旧,与当今文学研究趋势脱节。相较之下,如今中国高校广泛使用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由多位学者编撰,依文体、时代特色系统呈现,更具学术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