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斯诺登还有同党?美国情报机构心惊肉跳

  • 2014/10/29 09:25
  •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宿亮

莫斯科,一处特色并不明显的宾馆房间里,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门”爆料人爱德华·斯诺登、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伍德坐在一起。距离2013年那个搅动全球情报界的夏天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们仍然害怕谈判被监听,通过纸条传递重要信息。

一张纸条上,格林伍德告诉斯诺登,一名新的爆料人出现并称120万人正暴露在美国情报机构的监视之下。

这段情节是“棱镜门”纪录片《第四公民》结尾处的镜头。而这名新的爆料人据说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能够接触到的核心机密比斯诺登更多。

斯诺登还有同党?

事实上,早在纪录片《第四公民》之前,关于“翻版斯诺登”的报道就见诸媒体,而美国政府相关机构似乎认同这种说法,并正着手“抓内鬼”。

今年8月,一份关于美国涉嫌恐怖活动人员监视名单的文件出现在由斯诺登和格林伍德创办的网站“窃听”上。这份文件称,在美国政府涉恐人员的资料库中,大约68万人被列为“已知或有嫌疑的恐怖团体成员”。

尽管美国民众普遍支持反恐,但一旦涉及针对美国人的监视和窃听,情报机构的行动总是面临重重质疑。在网站“窃听”上公布的名单中,大约5000名美国人“榜上有名”。另外,至少有1200名美国人被列为“敏感”,要求机场和边检对他们“特别关照”。

消息一出,人们普遍认为这又是斯诺登放出的一枚“炸弹”。不过,这份文件是由美国反恐机构在2013年8月制定完成的,而那时,斯诺登已经离开美国三个月。

据称,这份文件并不属于“最高机密”,与斯诺登先前曝光的“棱镜门”等秘密监听项目不属同一个重量级。但文件的泄露本身却显示情报机构系统内部还存在与斯诺登类似的“深喉”。究竟这个神秘人物来自何处却很难查到,因为情报部门曾经把这一文件发送给司法部门、安全承包商及多个国家政府,确定“泄密源”难度不小。

无独有偶,德国一家公共电视台先前公开美国国家安全局存在一个名为“Xkeyscore”项目的数据收集系统,能够追踪使用“TOR”等匿名网络的用户。

“TOR”是互联网界大名鼎鼎的匿名网络浏览工具,其成为情报机构目标本身并不算是大新闻,但这家公共电视台并没有点名资料源自斯诺登,引发了众多安全专家的猜疑。分析师认定,能够拿到相关资料的人一定是美国国安局的内部人员,证明“翻版斯诺登”存在。

其实,早在“棱镜门”事件刚刚爆出之后,就有人质疑斯诺登作为美国国安局一名普通职员,究竟是如何获取大量秘密情报的。当时有专家怀疑,斯诺登肯定还有“同党”。

“抓内鬼”进展乏力

作为美国“棱镜门”主要揭露者的格林伍德,似乎并不认同斯诺登有“同党”这种分析。在他看来,新的泄密行为是受到斯诺登的鼓舞,并认定情报机构中有不止一个“翻版斯诺登”。

也就是说,在美国情报机构中,其实不止一个斯诺登,而是有一批斯诺登。

“我认为,斯诺登为公众做了好事,体现了崇高的道德品质,鼓舞其他人,使他们有勇气站出来。”格林伍德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我丝毫不怀疑,在美国政府中还有其他人,他们看到情报机构的错误举动,并在斯诺登的鼓舞下勇敢站出来。”

美国情报机构也深知,情报系统也存在较大漏洞,斯诺登不是第一个爆料者,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斯诺登之前,美国前陆军情报分析员切尔西·曼宁就曾向公众泄露关于伊拉克战争真实情况的信息,最终获刑35年。而名噪一时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也是因为泄露外交电文而成为美国及其盟国追捕的“众矢之的”。

就选择爆料的初衷,斯诺登先前表示,自己认为公众有权知道相关信息。“如果政府没有在非法情报搜集工作上走那么远,我们不需要任何爆料人,这一切也都不会发生。”

按照斯诺登的说法,美国政府用恐怖主义威胁作为幌子,实施那些“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护我们安全,而是侵犯公民自由”的窃听项目,是“大规模违法宪法”的行为。

曼宁也曾经发表过类似的言论,他指出,自己明知有可能被重判,还是要泄露相关信息,是因为公众有权知道那些被美国政府隐藏的信息。

不时出现的爆料人,让美国情报机构备受批评。在“棱镜门”发生后,国会接连举行听证会并试图通过法案限制情报机构的监听行为,但官僚机构的运行有其惯性,美国情报机构的做法实际并没有太大改变,除了忙着应对媒体的“狂轰滥炸”,国安局的各种项目仍在正常运转,只是“抓内鬼”的活动却一直没多大进展。

“斯诺登悖论”

对于潜伏的其他“内鬼”,至少在公开场合,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迈克尔·罗杰斯似乎并不十分担心。他一方面坦陈,“内鬼”防不胜防;另一方面也表示,随着情报技术的发展,内部人员试图获取并外泄机密情报也没那么容易。

作为亡羊补牢的举措,据美国媒体透露,美情报机构正在着手对于内部系统数据进行加密,这样即便有内部人员随意下载机密信息,也无法读取,更不用说向外界泄露了。

美国安全承包商、云系统控制服务提供商埃里克·楚表示,情报机构内部的威胁相比外界威胁来说的确更为致命,特别是在如何分辨内部人员的问题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不过这些挑战也从侧面使得情报机构在技术上更为迅速地更新换代。

“情报机构必须对内部威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特别是当数据涉及高度机密时。”楚说,“正确的做法是假设内部威胁真实存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涉及机密情报时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同时在场、加密相关数据等。”

另外,“棱镜门”让不少与情报机构合作的美国科技企业名誉扫地,为维护商业信誉和海外市场,这些企业在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时开始持保留态度。但即便如此,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家安全这面大旗下,美国情报机构仍可向这些企业施压,迫使它们接受情报机构的安排。

事实上,不仅美国,世界多国情报机构在“棱镜门”事件后都加强了情报安全,包括更新设备人员、提升技术水平、建设互联网安全网络等等。这些措施一部分是为了应对美国情报机构无孔不入的攻击,另一方面也为了确保自身情报系统能够应对泄密的风险。

由此可见,斯诺登及其他美国情报机构爆料人的行为陷入“悖论”。一方面,他们希望以泄密的行为让公众了解“老大哥”的行为,从而推动情报活动更加透明并受到法律的限制;另一方面,“斯诺登们”缺乏足够的力量改变整个情报体系,美国情报机构依旧可以用保证国家安全的理由阻止修改“游戏规则”的尝试。

尽管“斯诺登们”的存在,以及随时可能的爆料,已足以让美国情报机构心惊肉跳,并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排查行动。但官僚机构的转变依然是艰难的,反而可能推动美国情报机构在情报搜集中更加变本加厉。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伊丽莎白·戈伊坦就指出,美国情报机构几乎在所有部门都有默契的利益相关方,其运转效率极高,会阻止一切可能开展的改革。潜伏者与美国情报机构的猫鼠游戏,还将继续。

责任编辑:青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