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对立明朗化 美吞中东政策苦果

2012年09月15日 16:0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0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9月11日晚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遇袭身亡事件在美国社会各界造成很大的震动。连日来,埃及、也门、突尼斯、黎巴嫩、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民众的反美活动还在继续。中东媒体认为,由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袭击美国外交机构事件作为开始,越来越浓的仇美情绪正在阿拉伯国家蔓延。

埃及内政部13日发表声明说,已经在美国使馆前构筑了一道新的铁丝网,封锁了使馆门前的所有道路。埃及外交部则强调会保护使馆的安全。

埃及《消息报》评论说,事情还“远未结束”。一些示威者表示,他们将再次爬上使馆围墙,继续撕毁并焚烧美国国旗。可见,由此次美国放映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的电影点燃的仇恨正在埃及人心中弥漫和发酵。评论称,事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按照游行者的说法,美国政府必须做出正式道歉才行,游行者还要求政府驱逐美国驻埃及大使。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遇袭身亡,是1979年以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暴力袭击。一些美国媒体认为这反映出经历了地区动荡的一些国家正在变得“激进化”,也有媒体批评美国政府对动荡地区的外交人员的安保不力。

尽管目前有关袭击事件的细节尚不清楚,但美国政府一些官员认为袭击者是“有组织的、经过训练的、装备有重型武器”,整个事件显示“至少有某种程度的事先计划”,并可能利用了示威抗议活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日誓言将与利比亚政府一起将凶手绳之以法,并表示袭击事件不会使美国与利比亚之间的关系“断裂”。奥巴马说,“尤具悲剧性的是,史蒂文斯死在了班加西,这是一个他曾帮助拯救的城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诘问:“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曾帮助解放的国家,一个我们曾帮助避免毁灭的城市?”

约旦《明日报》撰文指出,在许多美国人眼里,伊斯兰是愚昧和落后的代名词,对世界构成威胁,甚至美国知名学者福山、亨廷顿等人都认为,冷战之后对美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是西方民主制度的“真正敌人”。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更是认定“中东是恐怖主义的温床,伊斯兰教是恐怖主义的土壤”。

有阿拉伯学者认为,“9•11”事件之后,尤其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明朗化、公开化。“阿拉伯人在线”网站日前撰文指出,美国一直在苦心经营中东,在阿拉伯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收效甚微,甚至有些事与愿违。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并没有改变对阿拉伯人颐指气使的霸权心理。奥巴马上台后,接受了小布什欲改造中东却屡屡碰壁的教训,开始改变策略,以所谓软实力来对待阿拉伯人,虽然小心翼翼,但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对阿拉伯人的驾驭和改造心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尤其是在地区重大问题上偏袒以色列,这引起阿拉伯人的极大愤慨。现在到了美国反思自己中东政策的时候了。

埃及《共和国报》高级记者陶菲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对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只要不改变这种成见和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国家收获的,就只能是“苦涩之果”,甚至是更多的敌视和仇恨。(本报开罗、突尼斯、华盛顿9月14日电 记者黄培昭、刘睿、孙健、王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