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七国峰会刚开完,内讧发生了!

来源:游无穷    牛弹琴

果然,七国峰会刚开完,内讧发生了。

最有意思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针尖对麦芒,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法国痛骂英国没有信誉,明明你自己签字的协议,现在又想耍赖;英国抗议法国干涉内政,居然暗示,北爱尔兰是一个独立国家。

事情的导火索,是英国和欧盟最近的“香肠大战”。

“香肠大战”的焦点地区,就是北爱尔兰。

大家都知道,北爱是爱尔兰岛的一部分,当年为了脱离英国,北爱共和军没少搞爆炸暗杀等破坏活动,最后,在美国等国斡旋下,1998年各方达成北爱和平协议,北爱属于英国,共和军也放弃武装斗争,但北爱和爱尔兰之间,必须保持边境畅通和贸易顺畅。

大舒一口气的英国,自然同意。而且,当时爱尔兰和英国都是欧盟国家,欧盟是统一大市场,贸易顺畅,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哪知道,20年后,英国上演了脱欧闹剧。

那北爱怎么办?北爱现在属于英国不假,但北爱如果和爱尔兰之间设立海关,英国你就违反当年和平协议,北爱共和军肯定不答应,那就等着地动山摇。… 阅读更多

中国当年为什么拒绝参加G7集团?

  G7峰会(西方七国集团)今天在英国康沃尔郡卡比斯湾继续进行,“中国”是最重要的话题,这是一次中国不在场的“中国会议”,甚至连峰会工作人员和记者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都是“MADE IN CHINA”。

尽管如此,美国还在竭尽全力建立“统一阵线”对抗中国,据CNN、《野兽日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报道,拜登在12日(英国当地时间)无法说服G7领导人在《联合声明》草案中加入涉疆议题(所谓强迫劳动)谴责中国。

闭门会议上美国、英国、加拿大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发生了争吵,由于分歧严重,内容敏感,会议房间一度被断网。

最新消息称,草案加入了“ 我们对东海和南海局势仍保持严重关切”一段话。

对于中国东海和南海问题,欧洲国家并不大感兴趣,G7会议是从2014年带进了这个议题,美国和日本最为积极,并含蓄地体现在《联合声明》中。

从近几年G7峰会来看,这个体系早已偏离最初航线,变得荒腔走板。美国既不在乎如何实现经济复苏,也不关心国际间的贸易合作,而是要把G7峰会变成一个反华大舞台。

阅读更多

60:59惊险通过!以色列新总理是内塔尼亚胡的”徒弟”?

2021年06月14日 08:19     新京报

在经过2年内四次大选之后,以色列终于迎来了新一任总理——不是老总理内塔尼亚胡,而是新总理贝内特。

当地时间6月13日,以色列议会对“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联合八大政党组建的新政府进行信任投票,最终以60票赞成、59票反对、1票弃权的票数险险通过。

当天,以色列新政府宣誓就职。根据联合政府协议,来自统一右翼联盟、现年49岁的纳夫塔利·贝内特成为新一任总理。他将执政至2023年9月,之后则由拉皮德接任。

以色列新一任总理贝内特。/IC Photo
以色列新一任总理贝内特。/IC Photo

此前,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在以色列总理的位置上连续待了12年、累计待了15年,是以色列历史上在任时间、连任时间最长的总理。

在他之后上台的贝内特,能否摆脱内塔尼亚胡的“政治阴影”?他又将把以色列带往何方?

美国犹太移民后代、高科技领域亿万富翁

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1972年3月25日出生于以色列海法市,父母是来自美国的犹太移民。

阅读更多

七国集团峰会闭幕 北爱尔兰问题再成英欧矛盾焦点

2021年06月14日 07:50     央视

6月13日,为期三天的七国集团峰会在英国康沃尔郡落幕。七国集团内部,不仅是美欧之间有矛盾,欧洲内部、具体来说是英国和欧盟之间也是问题不断。

自英国开始“脱欧”进程至今,北爱尔兰地区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一直是英国与欧盟之间矛盾的焦点。英欧间近期关于北爱地区贸易问题的争端也延续到了本次七国集团峰会上。据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北爱尔兰的言论“惹怒”了英国首相约翰逊。

英国“脱欧”后,北爱尔兰地区与欧盟国家爱尔兰之间的边界也就成为了英国与欧盟的陆地边界。但为了维护北爱尔兰局势稳定、防止曾经持续几十年的冲突再现,英国“脱欧”协议中特别制定了《北爱尔兰议定书》,规定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将继续保持没有实体海关的“软边界”——这就要求英国其他地区的许多货物在进入北爱尔兰时需要接受检查,而且必须符合欧盟的规定。

英欧矛盾的新称谓

——“香肠战争”

阅读更多

G7峰会首日,中美火爆交锋,杨洁篪“四个一”再“克”布林肯!

来源:游无穷   新岭南观察

6月13日,美国福克斯新闻融媒体平台报道,美东时间11日,7国峰会开幕式的当天,也就是在充满火药味的阿拉斯加对话后的第83天,美中两国外交领域的最高领导人布林肯和杨洁篪再次火爆交锋。布林肯蛮横出手,单刀直入,杨洁篪凌厉反击,以漂亮的“四个一”干脆利落地直击美国软肋。

福克斯说,此次对话,是以视频通话的形式进行的。美东时间11日上午9点左右,北京时间12日晚上10时许,恰逢G7会议开幕的时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主动给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打视频电话。

会谈中,布林肯不改一贯风格,蛮横出手,单刀直入,直接批评了中国的台湾、香港、新疆和西藏政策,同时并恫言北京,必须毫不保留地配合国际社会进行新冠病毒第二次全球大溯源工作,并允许世卫组织独立自由地在武汉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同时,毫无道理地要求中国无条件释放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间谍与特务。
阅读更多

宋鲁郑:两周内三通电话,中美进入“虚打实谈”阶段?

2021-06-12 08:30:47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拜登入主白宫之后,中美竞争甚至对立依旧,但总算不再大起波澜,特朗普“玩的就是心跳模式”终于消失。

拜登不是一位政治素人,内政、外交均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今天中美的这种相对“稳定”不是偶然,而是他政策的一种外在表现。

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竞选之初,拜登认为中国实力不够,还称不上是威胁。结果在特朗普营造的仇中、反中气氛的压力下,不得不又改口。应该说第一次才是他真正的想法,后来再改口,不过是因为外界和竞选的压力罢了。而且2020年11月1日,也就是在即将投票前,拜登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问时又一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不过表达方式改为 :“美国最大威胁是俄罗斯,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

这种对中国的认知,必定决定他的对华政策。

其次,春节期间,他给中国领导人打电话拜年,谈了两个小时。应该说这个时候打电话显示了拜登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善意,尤其重要的是谈话时间超长。当然双方谈的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中美都守口如瓶。但能让两个世界上最重要国家的领导人一口气谈两个小时,自然都是事关两国核心利益或者彼此最为关心的事情。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双方由于非常熟悉,不会有什么客套,非常坦率,也就直接决定了当下中美关系的表现。

阅读更多

柬埔寨跟中国合作,做错了什么?美国要上门“关切”

来源:游无穷    

拜登政府开张后,至今对特朗普推出“印太战略”没有明确态度,包括美国媒体也不清楚拜登接下来是继续推进“印太战略”,还是推翻“印太战略”回到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上?或者制定自己的计划。

但无论拜登如何选择,“遏制中国”这一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在4月13日拜登提名71岁的温迪·谢尔曼担任副国务卿得到了参议院批准(56票支持、42票反对)。

谢尔曼主要负责亚太及东南亚地区,奥巴马时期她曾是《伊朗核协议》主要参与者。

谢尔曼目前主要任务是处理美国与东盟的关系,将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拉到美国一边,让东盟变成一个配合美国外交政策的地区组织。

所谓配合美国外交政策就是指跟着美国对抗中国,至少要破坏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合作。

而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或亚太战略的最主要障碍就是柬埔寨,尤其是在东盟内部,柬埔寨手里的一票否决权令美国当年在幕后策划的反华阴谋屡屡受挫。

谢尔曼一上来就盯住了柬埔寨,5月25日至6月5日,她对欧洲和东南亚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东南亚三站是印尼、柬埔寨、泰国。… 阅读更多

美国围困万千重,中国凭什么岿然不动?

来源:游无穷    由 司马平邦说     2021年6月9日

白俄罗斯总理罗曼·戈洛夫琴科,1973年生人,现在才48岁,相比该国总统,即1954年生人的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戈洛夫琴科是一个很低调的政治家,几天前,他为了回应西方国家对白俄罗斯的制裁,就公开表示,白俄罗斯有意放弃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改用俄罗斯和亚洲的技术,并且针对西方的民用产品白俄罗斯也将采取保护措施。他的原话是:“当然,我们被迫放弃西方的商品和技术。我们有意改用亚洲的技术,亚洲技术数十年来飞速发展。根据初步的统计,光是中国技术就可以取代90%的欧美技术。而且还有俄罗斯技术也在积极发展。”
白俄罗斯总理戈洛夫琴科

戈洛夫琴科对西方科技的这种表态,相比于已经把美国和西方直接称为敌人的卢卡申科总统,身段上还是柔软一些,不过我倒觉得戈洛夫琴科表态的现实内涵更为丰富,比如这句“光是中国技术就可以取代90%的欧美技术”,就够很多西方国家喝一壶的,虽然白俄罗斯并不是什么发达国家,人口不足1000万,领土面积也才20多万平方公里。… 阅读更多

台媒高管用生命吹捧陈时中,可怜死后才被确诊

来源:   游无穷    

台湾省疫情持续恶化,所谓“防疫优等生”招牌早已破碎不堪,而“看好了世界,台湾只示范一次”的大话,更成了网络笑话。

然而,仍然有不少台湾媒体从业者还在死命维护“防疫优等生”这块金字招牌,台湾雄狮集团欣传媒总监林芳怡便是其中一位,她甚至接受不了别人对台湾防疫部门工作无能的质疑。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台湾防疫信心满满的资深媒体人,10日凌晨1点却因新冠肺炎死在了前往医院的救护车上,下午才被确诊,而在之前,她的快筛结果曾是病毒阴性。

5月23日,她还在网上发文吹捧陈时中称,“真的!台湾拥有如此珍贵强大 的抗疫指挥团队……”替民进党站台,反驳质疑声音,评论区里更是聚集一堆为台湾当局叫好,对防疫政策又夸又赞的台湾网民。

她在生命最后几天里,还一个劲地感谢日本赠送疫苗,最后一条网络社交媒体信息就是“感谢日本对台湾防疫的支持”,还将用户头像改为“感谢日本”。

实际上,她至少在5月底就感染了新冠病毒,却无法得到医治,只能呆在家里按照陈时中的规定进行“自主健康管理”,一直拖到病情恶化,才在昨天下午让亲友叫救护车送她到医院急救,但由于严重缺氧(无法呼吸)病亡在救护车上,昨天下午PCR报告出来,确诊为病毒阳性。… 阅读更多

中国东盟外长会与美国务卿同东盟外交官的失败会议形成鲜明对比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6月10日报道,原题:就在美国影响力减弱之际,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承诺加强疫苗合作 东南亚各国外交部长本周在重庆与中方官员举行会晤。当前,该地区的新冠疫情强化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疫苗的依赖。此次会议与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东南亚外交官的失败会议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布林肯正在飞往中东的飞机上,由于专机的“通信联络技术问题”,原定的东盟-美国外长视频会议取消。本来这应该是拜登政府与东盟国家的首次高级别会议。多家媒体援引外交人士的话说,布林肯先生让东南亚国家的外长们等待长达45分钟。

在前总统特朗普时期,美国与该地区的关系变得紧张。他连续三年拒绝出席东盟峰会,而2020年的会议是在网上举行的。马来西亚分析师艾薇·郭说:“布林肯与东盟外长们会议期间的技术故障,强化了认为东南亚被美国忽视的看法——这种看法已酝酿一段时间了。”

阅读更多

李显龙当面建议莫里森:澳大利亚需要学习与中国合作

2021-06-11 21:17:55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对华关系是世界上每个大国最大的外交政策问题之一。你需要与这个国家合作,它将在那里,会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当地时间10日,结束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会谈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记者会上如此说道。

综合《澳大利亚人报》、《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莫里森在前往英国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的途中,于10日对新加坡进行了短暂的访问,期间他与李显龙进行了时长40分钟的一对一会谈,两人会后召开了联合记者会。

当被问及澳大利亚应如何处理对华关系时,李显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的存在是无法被忽视的,澳大利亚需要学会与中国共处。

《澳大利亚人报》中文版报道

偏保守的《悉尼先驱晨报》:新加坡建议澳大利亚与中国合作——不必变得像他们一样

李显龙将对华关系形容为“世界上每个大国最大的外交政策问题之一”。“你需要与这个国家合作,它将在那里,会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

阅读更多

俄罗斯为西方“打抱不平”,替欧美说出了心里话

来源:游无穷   华山穹剑    

据外媒报道,乌克兰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德国和法国应该对乌克兰失去克里米亚负责。针对该言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进行了回应,她表示,乌克兰的说法令人震惊,在乌克兰看来,所有国家都欠他们的。

然后扎哈洛娃列出了几个国家“欠的账”:俄罗斯欠乌克兰的有天然气和克里米亚;德国和法国欠乌克兰的有俄罗斯天然气和克里米亚,以及对乌克兰的不负责行为负责;美国欠乌克兰的有俄罗斯天然气、克里米亚、武器以及没有支持乌克兰的不负责任行为。

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俄罗斯就是在为西方“打抱不平”。现在的乌克兰就是在疯狂碰瓷西方国家,认为都欠乌克兰的,乌克兰的官员们,三天两头就要美国给援助,让德国、法国去找俄罗斯要回克里米亚,还要求美国阻止“北溪-2号”项目。

西方国家对此也非常头疼,因为明显有一种撒泼打滚的味道——“我不管,反正你们必须要帮我”。但实际上,西方国家并没有义务帮助乌克兰,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多少会意思一下,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没人愿意考虑乌克兰的感受。… 阅读更多

来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重拳反击

2021/06/10       执笔/叨叨姐

中国的一记重拳反击!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这是人们期待已久的重大立法。

今年以来,美西方接连以各种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虽然中国在第一时间反制裁,但现在有了《反外国制裁法》,我们的回击必将更加精准有力,并且迅捷。

《反外国制裁法》守在那里,就是一个无形的巨大威慑,它告诉那些想挑衅中国的找茬者,必将为它们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有欧洲媒体称,拜登出访欧洲,中国祭出《反外国制裁法》,是为其送行。这当然是牵强附会,但不必否认,该法通过,主要就是针对喜欢滥用制裁的美国。

不能指望美国会放弃单边制裁这种霸权手段,但中国决不是好欺负的。《反外国制裁法》的通过,将带来哪些变化?中美会不会进入制裁与反制裁的恶性升级?围绕各种问题,补壹刀请教了对该法有专门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霍政欣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田飞龙副教授。

有法可依

阅读更多

会面前,普京给拜登划下红线,重提“古巴导弹危机”

来源:游无穷    

6月9日,拜登作为美国总统开始了他的首次欧洲之行,在抵达英国后,他首先去了英格兰东部的米尔登霍尔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对驻扎在这里的美军及其家属们发表慰问演讲。

拜登在演讲中强调:“美国回来了!”

他还表示希望抛开特朗普所造的美欧敌意,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将重新站在一起应对严峻挑战。

欧洲媒体除了关注拜登参加G7集团峰会,还有他与北约以及欧盟国家领导人的最高层会谈,但议论最多的还是6月16日举行的美俄元首日内瓦会面。

关于会面地点,瑞士联邦外交部今天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的会谈将在日内瓦的拉格兰奇别墅举行。

在与普京会面之前,美国努力展现出一副“强硬”姿态,拜登在6月6日还宣称要跟普京讨论“人权”问题。

他昨天在英国表示虽然美国不想和俄罗斯发生冲突,但如果俄罗斯有“伤害性的行为”,美国将给予强力回应。

普京并没有直接谈论与拜登的会晤,但他在6月5日举行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表示:美国正自信地、坚定地沿着苏联道路前进!… 阅读更多

历史回顾 2012年9月的文章

来源:犀乡资讯网

1965年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後,馬來西亞協議是否還繼續生效為何砂朥越和沙巴不退出馬來西亞?而砂朥越、沙巴和馬來亞半島的平等聯邦關係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而造就了今天“西馬中心、東馬邊緣”的境地。殖民主義是指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越過自身的邊界而建立移民殖民地或行政附庸機構,藉以對外延伸其主權。而該地區的原住民會被受到直接統治。而殖民政府也會向殖民地搾取經濟利益和掠奪殖民地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樹桐等等。說到這,各位讀者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統治方式和馬來西亞相似呢

 

 

 

歷史回顧之反對成立馬來西亞運動篇

 http://borneo-sarawakian.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html
張貼時間:20th September 2012,張貼者:

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匆匆成立,東姑18日召回菲、印大使,並成立國防理事會,宣佈國家進入備戰狀態。

阅读更多

张国君:“借口”下的“善意”

作者:张国君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6-09

1.webp.jpg
 
曾经的美国采用“胡萝卜+大棒”政策,着实迷惑和拉拢了不少国家,也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只可惜如今的“胡萝卜”和“大棒”都变了,变成了“借口”下的“善意”。在美国政客看来,“借口”是无穷无尽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有、可以用。用是维护美国的利益,不用是向对方释放“善意”。
 
1.“借口”下的“善意”
 
前些日子有媒体解读,白宫决定取消对“北溪2”项目的制裁,是在向克里姆林宫释放大“善意”,其真实意图是想拉拢俄罗斯一起对付中国。
 
哈哈…!这眼界真够前瞻的,思维也够先进的!难道普京也这么想吗? 
 
1.webp (1).jpg
 
“北溪2”是俄罗斯与欧洲的合作项目,与美国何干?凭什么制裁?现在不制裁了,却成了释放大“善意”。不知道这是哪门子思维?这“善意”也太廉价了吧!
 
难怪美国要以种种借口上演一出又一出的“制裁闹剧”,发布一个又一个的“黑名单”。原来是想捞取“善意”资本,好在未来的谈判中不断地向制裁对象释放。难道强盗霸占了你的宅子,然后再让你给他扫地,也叫释放“善意”吗?
阅读更多

拜登来了,“很受伤”的欧洲会全盘买账吗?

2021年06月10日 08: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0日电 (甘甜、孟湘君)自当地时间9日起,78岁的美国总统拜登动身前往英国,开启欧洲行。这是他就职以来,首次出访海外。

分析称,拜登希望借此次出访,修复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与欧洲恶化的关系。但“新伤旧疾”交织下,美欧关系能迅速回到过去吗?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拜登很忙

盼与盟友“重修旧好”

10日会晤英国首相约翰逊,11日至13日出席在英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14日至15日赴比利时参加北约峰会和美国-欧盟峰会,16日前往瑞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晤。

这是拜登的欧洲行程。排期如此之满,他都想要“推销”啥?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拜登的目的很明确:

在国际经济秩序中,他需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处在制定规则的位置;公共卫生领域,他研究如何在应对疫情时,确保美国和西方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战略层面上,则是如何修复传统盟友关系,“与中俄竞争”。

阅读更多

美国家地理学会宣布:正式承认南大洋为世界第五大洋

2021年06月09日 10:32 cnBeta

据外媒CNET报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国家地理》杂志一直负责绘制世界海洋的地图,其将世界海洋分为四个指定区域: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但现在,该杂志首次将海洋的一个新部分分离出来,并赋予它自己的名字。《国家地理》周二宣布,它正式承认南大洋为地球的第五大洋。宣布这一消息时恰逢世界海洋日。

那么,为什么南大洋会被进一步分离?这很简单。这个特定区域的水足够独特,以至于它需要有自己的生态分类。南大洋与其他大洋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片水域并非主要由周围的陆地所定义,而是因为存在于其中的水流而独一无二。

南大洋被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移动的洋流所包围,将其水域与北方的同类水域分开。该洋流被称为南极洲环流,其流动速度很快,围绕南极洲自西向东移动。在其边界内,水域的盐度较低,而且相当寒冷,有助于保持南极洲的温度,同时将较温暖的水域运走。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洋科学家Seth… 阅读更多

语出惊人!看守总理准备用儿子换战俘

2021年06月10日 07:11     环球网

据亚美尼亚通讯社8日报道,亚美尼亚看守总理帕希尼扬宣布,他准备好用自己的儿子与被扣押在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战俘交换。帕希尼扬表示,这并非是一个“情绪化宣言”,他已派人就此事前去谈判,正在等待阿塞拜疆方面的回应。帕希尼扬21岁的儿子阿肖特公开表示,他已做好准备 。

 亚美尼亚看守总理帕希尼扬(资料图)
亚美尼亚看守总理帕希尼扬(资料图)

据亚美尼亚网络电视台Panorama 9日报道,亚美尼亚共和党成员大卫·阿鲁秋尼扬批评现政府“完全遗忘了”被扣押在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战俘。阿鲁秋尼扬说,去年11月9日签署的纳卡地区三方停火声明对所有事宜都有具体时间安排,却没有为释放战俘事宜设置最后期限,“事实就是战俘已经被完全忽略了”。继去年两国在纳卡地区发生冲突后,阿塞拜疆目前被认为仍扣押至少140名亚美尼亚战俘。

彭博社9日报道称,帕希尼扬表示要用儿子换战俘,是为了回应政敌谢尔日·萨尔基相近日的言论,亚美尼亚议会选举的竞选宣传活动正变得愈发“个人化”。帕希尼扬日前在竞选集会上说,战俘们会“原谅”延迟一两个月确保他们返回祖国。对此,萨尔基相反驳称,帕希尼扬应该用他的儿子交换20-25个战俘。

阅读更多

那些盗火者的激情,改变了中国!

来源:游无穷    由 牛弹琴     2021年6月9日

(一)

看电影看什么?

看宏大绚丽的场景,看跌宕起伏的剧情,看炉火纯青的演技,看俊男靓女的风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也不是电影的常客。但看完即将上映的《1921》,却难免有所沉思,既有不少熟悉历史片段的精彩演绎,又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更感慨的,是那群盗火者的激情。

这种激情,改变了中国。

他们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他们当年的创举,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写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的未来。

主角,自然是13人。

这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

1921年公司注册,资本金接近于0,当时中国社会总共有几百个政治党派,中共只是其中一个。但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打败了西方跨国公司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场上市,但这还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也是世界上淘汰率最高的团队。

13人中,王尽美1925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