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盗火者的激情,改变了中国!

来源:游无穷    由 牛弹琴     2021年6月9日

(一)

看电影看什么?

看宏大绚丽的场景,看跌宕起伏的剧情,看炉火纯青的演技,看俊男靓女的风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也不是电影的常客。但看完即将上映的《1921》,却难免有所沉思,既有不少熟悉历史片段的精彩演绎,又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更感慨的,是那群盗火者的激情。

这种激情,改变了中国。

他们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他们当年的创举,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写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的未来。

主角,自然是13人。

这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

1921年公司注册,资本金接近于0,当时中国社会总共有几百个政治党派,中共只是其中一个。但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打败了西方跨国公司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场上市,但这还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也是世界上淘汰率最高的团队。

13人中,王尽美1925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

13人中,就有这么多人壮烈牺牲,此外,中途离队、被党开除的还有7人,陈公博、周佛海后来还当了大汉奸……

信仰坚定,从头走到尾的,只有两个人:毛泽东!董必武!

筚路蓝缕,苦难辉煌。

(二)

13人都是主角,但电影主角中的主角,我觉得是四个人,南陈北李,青年毛泽东和青年李达。

南陈,陈独秀。

在《1921》中,陈独秀由陈坤饰演。

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主将,“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出场就有一股韧劲,亲自抛洒传单,慨然走进监狱。

凌乱的头发,朴素的长袍,从狱中缓步而出,不再是精致的潇洒,而是慷慨的决绝,一个革命者的从容和激情。

他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

还有北李,李大钊。

如果说陈独秀的激情是外露的,李大钊则沉静如海。即便是匆匆赶去探望狱中的陈独秀,李晨饰演的李大钊,依旧处变不惊,胸有成竹。

但内敛是他的气质,他的精神同样昂扬着激情。只是他把激情凝聚到行动,凝聚到笔端。

“人道的钟声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说: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

看到有媒体就说,陈坤将过往表演中常带的那股“喷薄而出的力量感”,融入到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每一步行走的节奏之中。

有一场戏,是陈坤饰演的陈独秀与李晨饰演的李大钊,在狱中探讨中国的未来,陈坤在导演没有提示的情况下,眼泛泪光。

监视器后的黄导,感叹这段细节,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他觉得人物这一刻,就应该是这个状态,但他并未提示过演员。

这就是优秀导演和优秀演员的默契吧。

绞刑台上,李晨饰演的李大钊,神态自若、慷慨赴死,令片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两位先行者的努力下,在其他创始者的共同协助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建立了。

中国革命的面目,由此焕然一新。

(三)

电影《1921》中,还有两个更重要的主角。

一个是青年毛泽东,由王仁君饰演。

他是当时的一大湖南代表,他是日后缔造了新中国的领袖。

人们太熟悉了这个人物,但《1921》又有全新的演绎。通过一系列故事和细节,昭示中共领袖的情怀、格局、理想、牺牲。

电影中,毛泽东的出场,是在上海洗衣房打工,实践“工读互助”。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是大银幕上首次出现他这一形象。青年毛泽东,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青年主席的朝气蓬勃和自信潇洒,尽在其中。

还有,为了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和杨开慧雨中离别的场景,既符合年轻恋人的心理,但又符合革命青年的身份。

这不是他们的第一次离别,但最终,为了革命,他们永久分离。

另一个主角,是李达,由黄轩饰演。

这个一度脱党的重要人物,最终党内的理论巨匠,是这部献礼片最重要的人物。当然,还有她的新婚妻子王会悟,由倪妮饰演。

事实上,今天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最牛的创业团队,最初的典故,来自1948年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信。当时正在西柏坡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毛泽东,给同乡兼好友李达写信说:“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

确实,没有李达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依然会成立,但可能不会在当年的7月成立。是李达居中联络,写信给当时未见曾谋面的毛泽东,写信给各地早期的共产党人,来上海开会。事实上,嘉兴红船,就是一大代表们被迫从上海转移后,由王会悟联系去的南湖,租用的一艘画舫。

党的创业者们在船中慷慨激昂,年轻的王会悟在船头雨中静立……

还有一场戏,这对新婚夫妇在天台讲起了火种,然后,情不自禁地,李达就对王会悟说,我给你唱首歌吧,那是刚由郑振铎翻译过来的《国际歌》:

起来罢,被咒骂跟着的,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
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预备着去打死战吧!
我们破坏了全世界的强权,连根的把他破坏了。
我们将看见新的世界了!
只要他是什么都没有的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

两人潸然泪下。

为祖国的命运,也为青年人的使命。

正是这一群平均28岁的人,以后点燃了中国希望的火种,火种也曾遭遇困境,但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故事情节上来说,《1921》是独特的,至少有三条线索:

主线,是一大代表们克服困难,从国内各地,汇聚上海;

两条副线,一条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逃脱欧洲反共势力的监视和追捕;

另一条是在上海的日本特工,对共产党人的敌视和监控。

此外,还穿插着其他早期的共产党人,比如,不得不分别留在北京和广州展开斗争的李大钊和陈独秀,还有在巴黎的青年领袖周恩来、“油印博士”邓小平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全球视角的叙述,既有中国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屈辱和抗争,也不乏国外的博弈和斗争,还有对中国的虎视眈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身就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

这群平均年龄28的年轻人,他们是盗火者,眼中闪耀的是希望的光,点燃的是激情的火。他们改变了那个时代,他们创造了新的时代。

(四)

1921,只是一个开始。

电影《1921》,只是以光影的艺术,再现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这是充满艰辛的历程。过去100年中,很多人倒下,更多的人前行。先行者开辟的道路上,一代代共产党人依然在前行。

正如今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这样的: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最后的作文要求,结合上述材料,以“可为和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1921》《建党伟业》……

如果看过这些作品,感觉可能更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1921》真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我们看它精彩的剧情、独到的演技,也感慨那段开天辟地的历史,彻底改变中国的青春激情……

初心不改,已融入我们整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盗火者的激情,喷薄而出,成就了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