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信力因“棱镜门”面临空前危机

•廖政军 、颜欢、 林雪丹、 姜波 、黄发红•

连日来,有关美国监控欧洲盟友领导人和民众的丑闻愈演愈烈。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因斯坦10月29日表示,白宫已承诺不再对盟国进行监听。对此,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白宫方面显然在处理“棱镜门”丑闻上对盟友和非盟友存在区别对待。对巴西、墨西哥、俄罗斯、伊朗等非盟友而言,美国政府“似乎更容易摆脱麻烦”,而对于像德国这样重要的欧洲盟友,态度则完全相反。有专家表示,美国公信力正面临空前危机。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副教授莱昂纳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巴西政府的态度已经表明,巴西绝不会在任何条件下容忍这种霸权主义的侵犯行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关注下,终于无法承受压力而松口,但他们所谓“停止对盟友的监听”的表态,不仅说明美国监视行为的不合理,同时也说明美国在这件事上还未真正醒悟。巴西已经对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失望感。

俄罗斯政治研究中心国际信息安全项目部主任奥列格•杰米多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宫避而不谈对俄罗斯、巴西、伊朗等国家进行的监听活动,除了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战略方向在欧盟,更主要的原因是美方羞于承认自己令人难堪的行为。监听事件的曝光让美国煞费苦心建立的网络道德规范瞬间坍塌,过去为情报工作所做的掩护被击破。美国一直视俄罗斯为情报监控的重要目标,但过于明确地划清盟友和非盟友间的界限,会让原本就走下坡路的俄美关系更不被看好,对美国来说负面影响则更大。

墨西哥媒体人士阿德里安娜•加西亚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墨西哥政府多次要求美国尽快对其针对墨西哥的监听事件展开调查,但截至目前美国方面的回应却十分有限,美国政府这一傲慢和敷衍的态度在墨西哥政界和民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各界人士纷纷对此进行谴责和抨击。此外,美国在监听行为上对盟友和非盟友区别对待的做法令人愤怒,进一步伤害了墨美两国间的互信和友谊。

此外,德国情报部门30日发表声明称,德国驻美国华盛顿使馆没有从事情报侦听活动。此前一天,有美国情报官员称,欧洲盟友一方面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同时也对美国实施监听。德国议会近日决定,将于11月18日举行特别会议,就美国对德国的监听行为进行讨论。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29日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时表示,美国情报机构从未主动大量搜集欧洲盟国公民的电话或电子邮件记录,并称一些欧洲媒体此前的报道是“完全错误的”。他辩称,美国从未单独搜集此类情报,而是与美国的北约盟友合作共同为国家安全和军事行动搜集信息。他还竭力为美国情报机构的工作辩护,称其努力成果拯救了“包括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许多生命”。

眼下美国国内正在掀起对情报监控透明度和合理性的广泛讨论。不少国会议员认为,应尽快改变目前的情报搜集方式,甚至要求修改已有35年历史的《外国情报监控法案》,以不断提高情报监控透明度。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链接一:英国何成“监控门”漏网之鱼

•任海军•

近来,美国“监控门”持续发酵,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多个国家领导人均受到美国安全部门秘密监控。但让人意外的是,在法、德、意等诸多欧洲大陆国家都被美国情报监控机构“一网打尽”的情况下,英国却成了“漏网之鱼”。这是为什么?

原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五只眼”情报联盟,在暗地里在发挥作用。这“五只眼”,指的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五国,他们之间秘密建立了一个情报共享联盟,在全世界制造谍影重重。

“五只眼”的历史说来话长。熟悉国际史者对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都不陌生,但对发生在同一天的英美情报共享协议的签订,所知者寥寥。而这只有区区7页纸的秘密协议,恰恰决定了战后60多年来国际情报合作的基本格局。

当时,代表英方的伦敦信号情报委员会上校帕特里克•约翰逊和代表美方的美国州-陆军-海军通信情报委员会中将霍伊特•范登堡(后来曾任中情局第二任局长)签署了这个名为“优库萨”(UKUSA)的秘密协议。该密约保密度非常高,完全版本直到2010年6月25日才由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于众。

后来,“优库萨”协议扩大至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界称其为“五只眼”情报联盟。在全世界很多前沿地区,五国情报部门并肩作战并同意迅速共享信息,但五国之间承诺互不刺探情报。

在“五只眼”联盟中,各国负责搜集情报的部门分别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加拿大通信安全局、澳大利亚防务信号局以及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其中,英美两国的情报机构最为知名,发挥的作用也最大。

到美国旅行,若是你驱车进入马里兰州安妮阿伦德尔县的米德堡,只要汽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开始失灵,那就一定离美国情报中枢——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不远了。

“优库萨”协议在透露了情报传递的一些范例的同时,也弥合了冷战时期两国的隔阂,为两国的特殊关系打下坚实基础。英国军情五处官方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安德鲁认为:“英国和美国相互共享情报、刺探机密的能力,是世界历史上其他任何两个独立国家无法比拟的”。

时光荏苒,但对美国来说,英国仍然是有用和可靠的盟友——华盛顿需要“拉帮结派”之时,伦敦总是第一个可以依靠的对象。比如,当欧洲人正因为“监控门”嚷嚷要给美国一点颜色看看时,英国首相卡梅伦日前就在欧盟峰会上“和稀泥”,扮演分化欧洲的角色。

当然,英美同盟本身始终是不相称的——英国寻求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是为了扩大自己日渐减弱的影响力,美国只是偶尔寻求英国的支持,以遮掩可能会被视为不可接受的美国单边行动。但总的来说,在美国人看来,德国虽是欧洲最重要的大国,但英国却是它最信任的国家。

这不免让世人怀疑:在“监控门”中,英国到底是“漏网之鱼”还是美国的“帮凶”?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10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链接二:监听还将继续

•彭早 、梁陶•

近日,曾协助斯诺登揭露美国“棱镜门”的英国《卫报》再爆猛料,称美国情报机构曾监听至少35个国家政要的电话,其中包括德、法等欧洲盟友的领导人。其他媒体也爆料说,美国情报机构大规模对法国和西班牙公民的电话记录进行监控。丑闻一经曝光,被监听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领导人,纷纷要求美国作出解释。

世人不禁要问,美国如此毫无禁区地窃听到底为何?

一直以来,美国为制定对外战略,维护自身的利益,秘密地对包括盟国在内的他国进行情报侦察活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出于安全形势和国力的考量,尽管降低了单边主义的调门,转而实行“柔性外交”战略,但维持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战略目标并没改变,这就决定了美国的对外情报活动不可能放过包括盟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不言而喻,美国如此无底线地对盟国领导人进行监听,意在获悉盟国各项政策的内部考量,以及时压制“不服管理的苗头”,从而维持自己的“老大”地位。

事实上,美国的这种监听活动建立在对利益与风险的权衡之上。美国政府与情报机构不可能不知道,建立如此庞大的窃听网络,就算防护得再严密,也存在着泄密的可能。一旦行迹败露,将会产生相当大的政治与外交风险。《纽约时报》就曾揭露,一美政府高官指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满足自身情报需求,就算冒些险也是值得的。”显然,在美国的算计中,与维护其自身利益相比,冒得罪盟友的风险还是值得的。

面对监听事件的持续发酵和世人的指责,美国政府非但没有自我反省,悬崖勒马,反而不断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

10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在国会作证时回应说,欧洲媒体的报道“完全错误”。他表示,这类情报并非由美方单独搜集,而是来自美国与其北约盟友为保障安全而共同实施的情报项目,由国安局外国合作伙伴提供。当天,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也辩称,美国情报机构所有监控行为背后都存在明确的外国情报搜集目的,他还警告国会议员不要对媒体报道反应过度,从而影响反恐工作。

为平息“监听门”引发的指责浪潮,美国官员还以解密方式展开“公关”。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28日宣布解密数十份绝密文件,文件主要围绕美国《爱国者法》关于允许情报机构收集电话记录的相关规定,以证明国安局收集民众电话记录的行为属于“依法办事”,希望以此来证明监听项目的重要性,减少外界指责和压力。 不过,这样的辩护反而透露出“监听还将继续”的信息,加重了人们的不安。一些人权组织认为,美国情报机构对无辜人士的信息收集已经触犯宪法。欧盟委员会负责司法、人权和公民事务的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则要求美方加强隐私法规以重建互信,否则双方就《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开展的谈判可能受到影响。

长久以来,美国在维护国际秩序和道义上都自诩为“模范”,曾多次作为“正义”的化身在国际舞台上大谈特谈网络安全。现在看来,这无异于开国际玩笑。美国如不真正地对自己的错误行径进行反省,继续毫无底线地窥探世人的隐私,必然还会有斯诺登那样的人站出来,向世人控诉美国的行径。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10月31日《解放军报》)

链接三:美国监听政要惹恼全世界

•张晓红•

近日,美国情报机构涉嫌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的丑闻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正在召开的欧盟峰会上,欧洲各国领导人对美国的举动大加鞭挞,不仅如此,由于监听对象包括35名各国政要,因此,愤怒的欧洲各国领导人打算下月组团去白宫“讨说法”。面对指责,白宫态度依然暖昧不清。媒体评论认为,“监听门后传”彻底暴露出美国人眼里压根就没有盟友这回事。

各部门“分享”盟国政要号码助监听

据英国《卫报》报道,斯诺登最近曝出一份名为《用户部门可助信号情报部门(SID)获取目标电话号码》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备忘录,其中罗列了多达数十名各国领导人的电话、手机、传真等号码,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号码赫然在列。

德国《明镜》周刊发文称,据这份爆料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对外国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实施监听,持续时间“长达数年”,默克尔总理“肯定是其中之一”。目前,该周刊表示,已经向德国对外情报部门和联邦情报安全办公室提交了“足够的证据”,以支持政府向美方讨个说法。报道还援引这份备忘录的内容称,在默克尔之外,至少还有35名国家领导人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列为监听目标。

据这份秘密备忘录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通常从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等政府部门的官员手中获取有用的电话号码并对其进行监听。同时,这些被称为“国家安全局用户”的部门还鼓励自己的高级官员与国家安全局主动分享“名片盒”,以便后者将更多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号码列入监听列表当中。

据《卫报》报道称,一名美国官员曾向国家安全局提供了200个电话号码,涉及到的各国领导人多达35人。情报部门从中发掘出43个以前从未掌握的号码并列入监听名单。此外,美国情报部门还据此顺藤摸瓜,又挖掘了一些其他值得监听的号码。在这份备忘录中没有具体指明受监听的是哪35国领导人,但有人从中一眼认出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号码。其他号码的持有者也大多是美国的盟友、伙伴国等。不过备忘录中承认,对这些号码的监听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产生的有价值的情报少得可冷。”

颇具讽刺的是,就在今年6月“棱镜门”事件初发时,奥巴马曾信誓旦旦地称,友好国家的领导人决不在美国情报部门的监听之列。“如果我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可以直接给他们打电话……我们之间有密切的工作联系,没有不能分享的情报。”所谓话音刚落,曝光的秘密备忘录就重重地给了奥巴马一个耳光。

刺探各国情报“无差别”

其实,早在1947年美国就与联合国达成协议,承诺不实施针对外交活动的任何秘密情报活动。奥巴马也曾在“棱镜门”之后对欧洲各盟国表示,美国情报部门绝对没有监听盟友的举动。对此,《明镜》周刊称,美国人早将与联合国签订的那份协议不放在眼里了,美国的情报部门只想在全球范围确立自己的绝对情报优势地位,因此“不分敌友地将刺探的脏手伸向所有人”。

英国《卫报》评论认为,“9.11”之后,美国人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他们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是否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实施了各种情报搜集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打着反恐的旗号进行的,他们有自己的‘黑猫白猫’理论--只要能让自己安全,情报的来源不重要。”据一份披露出来的内部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项目多如牛毛,针对外国政要的情报刺探活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据有关资料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实施过代号为“伯拉尼”和“兰帕特-T”两个针对他国首脑的情报监听项目,所获情报一度成为美国总统的“每日情报简报”重要内容。而美国情报部门的监控对象当然不只是伊朗、朝鲜、俄罗斯等传统对手,美国政府曾于今年4月秘密制定了一份情报搜集指南,按优先次序将搜集目标分为5个等级,与美国交好的欧盟国家高居第三等,“他们的贸易政策、外交政策都是美国迫切希望了解的”。此外,据更早的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文件则显示,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于2009年签署命令,要求国务院所属外交官搜集在联合国的各国重要外交人员的电话、寻呼、信用卡号码等个人信息,搜集对象“不分国别”。

眼下,被曝光的受监听的领导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墨西哥、巴西总统,还有哪些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号码仍然躺在那份名单的阴暗角落呢?既然奥巴马的“铁杆”盟友默克尔都赫然在榜,其他盟国政要估计也难逃被监听的命运了。

欧洲“扎紧篱笆防黑手”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政府显然很清楚自己干的事,“如果泄露,将严重损害美国与目标国家的关系。”如果恰巧是盟友,那就更令人尴尬了。正如一位德国民众对路透社记者所说:“这不是对待朋友或伙伴的方式。我们不是恐怖分子,我们的总理也不是!”

而作为“受害者”,默克尔总理愤怒地说:“这并不是针对我个人的行径,而是针对整个德国民族!”她说,“朋友之间做手脚是不该发生的事,我们之间需要的是信任。很遗憾,这种信任已经受到了侵蚀!”德国政府也发表声明对此谴责。欧盟委员会则呼吁,欧洲国家要警惕美国滑向“极权主义”,采取共同立场应对这种对盟友的窃听行径。

除了声讨,欧洲各国准备采取实质性的反击。欧盟司法委员会表示,如有意外,将不惜中断与美国的“泛大西洋市场”谈判。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也威胁称,由于美国在欧洲国家这里“损失了大量信任”,因此,欧盟将考虑暂停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面对盟友的一致口伐,美国人只能以笼统的外交辞令应付,称美欧享有重要的友谊,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处理好此次危机。在对默克尔总理监听一事上,美国政府则大玩文字游戏,称“目前”和“未来”都不会对德国总理进行监听。对此,媒体敏感地指出,为什么不敢说“过去”呢?

不过分析人士注意到,欧洲各国显然不想与美国彻底翻脸。默克尔在愤怒之后称,希望美国政府对秘密情报活动施加更严格的法律限制,以便双方在将来的合作中“有更清晰的约束”。素与美国联系密切的英国认为,情报搜集事关国家利益,即便是欧盟国家之间也存在相互刺探情报的案例,因此美国的行为不应受到过多指责。对此,白宫发言人高兴地回应称,所有国家都有互相刺探情报行为,“只是美国得到的多了一些。”

如此一来,很多欧盟国家认为,指望美国悔改是不可能的,当今之计唯有扎紧自家篱笆了。为防止美国情报部门的黑手,欧盟已决定暂停欧美之间银行数据的共享,同时要求美国公司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将欧洲公民的数据资料传递给美国情报部门。而德国有关部门也采取措施,准备搭建自己的服务网以防美国监听。此外,德国政府正在与美国谈判,试图签定一项互不刺探情报的协议。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亡羊补牢的措施背后,隐隐显现出欧洲国家的无奈:虽然他们不希望隐私被窥探,但却又暂时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响。不过美国针对盟友的情报搜集活动经此事后也可能有所收敛。正如《卫报》所评论的,美国人也知道从好友身上获取情报得不偿失。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10月29日《中国国防报》)

链接四:监听丑闻在美国掀内斗

•张媛媛•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听欧洲多国政要及民众通讯风波近来引起多国政要不满,令总统奥巴马内外交困,白宫为此紧急“灭火”。白宫一方面希望能尽快撇清奥巴马政府和这一事件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在尽力挽回即将损失的国际信誉。不过一些美国政要却认为,监听行为是出于反恐需求,美方应当严守立场,奥巴马无需道歉。

“美国搞监听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在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美国以及欧洲,NSA尽忠职守,奥巴马应站在NSA这边”

美国监听全球盟国领袖的风暴正在逐日扩大,白宫希望尽速平息风波,恢复与众多国家的外交互信。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专访时指出:“美方已通过外交与情报通道,与德国、法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沟通,双方将进一步正式对话。”

不过,美国国内的舆论却没有迎合白宫的意思。前副总统、负责情报事务的切尼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监听盟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做这样的事,奥巴马没有必要为NSA的电话监听行为道歉。”

共和党籍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说:“欧洲应该感谢美国对其进行监听,美国的监听是为了欧洲安全。”罗杰斯指出:“如果法国民众真正了解美国的监控项目,他们将为之鼓掌、开香槟庆祝。这是好事,它将保护法国、美国以及美国欧洲盟友的安全。”罗杰斯还呼吁“提升美国在欧洲的监控项目”。

另一名共和党资深议员彼得•金认为:“奥巴马应该停止为NSA的电话监控道歉,因为该项目已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他指出:“NSA不仅挽救了美国民众的性命,也挽救了法国、德国等欧洲各国民众的性命。美国搞监听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在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美国以及欧洲,NSA尽忠职守,奥巴马应站在NSA这边。”

“如果监听外国领导人对白宫来说算得上是新闻的话.那么说明白宫官员根本都没看过简报”

NSA的监听除了导致外交关系紧张之外,还引起了情报官员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内斗。目前在职及已经离职的美国情报机构官员均透露,白宫和国务院都赞成对盟国首脑的电话通讯进行监听。美国政府此前声称“奥巴马及其助手对这类监听活动并不知情”,但这一最新消息无疑是“打了美国政府的脸”。

作为美国情报项目的重要辩护者,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称:“十多年来,情报特别委员会从未被告知过这些监听活动。”范斯坦是NSA的“铁杆盟友”,她的突然倒戈令情报人员更为愤怒。

目前,监听活动具体如何开展外界尚不得知,但据情报人员透露,如果一位外国领导人成为了监听的对象,相关国家的美国大使及国家安全委员会内负责该国的工作人员都会得到定期报告。

情报官员指出:“美国监控外国领袖事前必须获得白宫及国务院首肯,并由国务院评估政治风险。任何有用的情报均会转交给总统反恐顾问与其他白宫官员。NSA可能不会向奥巴马本人特别报告针对外国领导人手机、电子邮件的监听情况,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情报界的高级官员肯定完全了解正在开展的行动。”“其他的说法都是荒谬的”,情报官员称:“如果监听外国领导人对白宫来说算得上是新闻的话,那么说明白宫官员根本都没看过简报。”

对政府的说辞,NSA的工作人员和其他情报机构的专业人员都感到愤怒,他们认为奥巴马此举是为了撇清关系,避免进一步激怒盟友。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则认为:“国会应考虑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彻查美国监控外国领袖事件,并确认总统对监控的了解程度及何时知情。”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90期,摘自2013年10月31日—11月3日《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