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体的麻烦越来越大——两本新书探讨美民主成败

在美国政府关门的这一周,两本有关民主的新书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了新的解读。两本书都没有炒有关民主如何传播或是民主政体为何垮掉的冷饭。它们的探讨重点是美国和英国民主政体的成败。

民主总能化险为夷

对民主政体而言,失败之处和成功之处来得一样平常。民主政体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而无论危机严重与否,能屈能伸的民主政体总能应付过去。作为一位思想史学家,戴维•朗西曼着重强调了“应付”这个字眼。民主政体是复杂和艰深的,这部分解释了人们的情绪为何会在亢奋和绝望之间荡来荡去。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堕入“信心陷阱”。这也正是朗西曼这本书的书名。

朗西曼用七个关键事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意外的战争(1918年),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1933年).二战后欧洲面临的威胁(1947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滞胀(1974年),短命的资本主义必胜信念(1989年),以及金融危机(2008年)。

把这些事件综合起来看,你就能得到当前民主政体所面临挑战的一份相当全面的清单。人们为什么会重复这些错误呢?朗西曼提出,忽视过去是一种民主力量。老问题会重新出现,但绝不会以同样的形式出现。独裁统治强调的是“宿命论”和一成不变,民主政体则希望未来有所改变。换言之,对无穷无尽变化的期许有助于民主政体进行适应并渡过难关。

如果这听上去有些沾沾自喜,那么《信心陷阱》的结尾列出了英国和美国面临的一系列令人担忧的挑战:日益严重的不平等、财政上入不敷出、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的日益强大。至于眼下,朗西曼既不悲观,也不乐观。他在书中的结论是,如果民主政体再次应付过去,那或许会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因为民主政体一直以来正是这样运作的。

实施良政并不容易

斯坦•林根曾经是政府学教授,也曾经在政府供职。他撰写的《魔鬼组成的民族》一书不断再现的主题是,民主政体要想实施良政是多么困难,也是多么重要。

“良政”这个词本身听上去有点不和谐。它讲的是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那时有些人发号施令,其他人则服从命令。林根说,醒醒吧,那个时代从来就没有终结。政府仍然在发号施令,公民仍然必须服从。林根写道:“在民主国家,我们控制着我们的统治者,他们则统治着我们。”

对林根而言,迫切的问题不是增加统治,也不是减少统治,更不是取消统治,而是更好地统治。好的政府能彰显领导力、赢得信任并让官员俯首帖耳。它会赢得纳税人以及“资金和就业机会控制者”的服从。糟糕的政府会破坏信任,并转而侵蚀民主。在林根看来,英国和美国公民远没有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生活在民主样板国家,他们是可悲“暴政”的受害者。

暴政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权力的过度集中。根据林根的研究,在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削弱了内阁的权力,让行政部门臣服于她,并通过非正式的政治小集团进行统治。这让英国无法抵御暴政的第二个特征--“有缺陷的法律大行其道”。比如,在1997年至2010年间,英国工党增加了3000项刑事犯罪罪名。美国也同样受到立法失控的困扰。美国人必须应付的“烦冗难懂”的税法现在已经增加到380万个单词。

按照林根的说法,民主政体的麻烦越来越大。更糟糕的是,人们已经抛弃了公平这一社会理想,对政府的信任感也发生动摇。和朗西曼一样,林根也认为收入不平等和相对的贫穷正在使英国和美国的民主政府背负沉重的负担。在这一点上,林根对英国抱有一些希望。说起美国的民主,林根快绝望了。他认为,需要对宪法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但就算进行彻底改革,也还是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这样一种改革将必须获得民主批准,但怎么能指望病人给病人看病呢?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90期,摘自2013年10月5日英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