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1日讯)绿野集团创办人丹斯里李金友表示,无论是中美贸易战,抑或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频频访日本都好,我国华商在国际商务往来上应秉持双赢策略,不一定非得选边站不可。
“我们不是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有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金友说,华商也都不必因为要如何自居定位而忧心,反之应利用英殖民国家背景的华裔身分,在中美日甚至是回教国家中,左右逢源。
以中美贸易战为例,他认为,本地华商应不要采取任何立场,反而以小国之势,在两国的斗争中逢源。他举例,中美贸易战就是我国棕油业的一大商机。
李金友也是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PUMM)的创办人,他是在出席该会槟城分会举办的第六期《与名师有约》时,接受本报专访,这么说。
他说,本地华商除了会中文及拥有“向东学习”的背景外,作为回教会议组织成员国,以及曾是英殖民的我国为共和联邦成员,英语沟通上不会和美国太有距离,因此本地华商大可善用这些优势来在中国、日本、美国,甚至回教国家间拓展业务。
“其实(上述条件)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应该善用来协助自己的业务,不一定说只能亲近谁,不能亲近谁。”
他举例,我国可以借助回教会议组织成员国身分,进入清真市场,甚至可借由英殖民的背景协助中国进入共和联邦市场,所以华商应看到自己的优势,进入不同的国际市场。
雷智雄(左起)、薛国诚、李金友、许廷忠、陈纾韵、李荣海以及陈礼祥,推介书籍后合照。
鼓励年轻人下乡发展
询及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与中日的关系,他则认为,其实华商不必对马哈迪担心太多,因为马哈迪是一个资本主义者,他不会没意识到中国的强大,也因为如此,马哈迪在官访中国时,就发表了对中国商人有利的讯息。
期间,他也建议本地华商应以“世界华人”的定位自居,不必太局限身为大马华商的定位,否则将会在很多地方局限本身的发展空间。
李金友重申,在粮食危机和慢性疾病肆虐之际,食物安全将是人类未来最大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将会是最大的商机,所以年轻人不要一昧地涌向城市,反而可以考虑在食物安全领域发展,例如多走向乡下,多做别人不做的东西。
今次活动吸引超过150名商人赴会聆听李金友的分享,会上,他也鼓励年轻人多阅读佛教经典和中华著作如《易经》,因当中有不少做人的智慧,他也透露本身未来的企业动向。
较早前,该会总会长拿督薛国诚致词时说,未来该会将开放会员籍予银行等企业机构。
另外,槟城主席李荣海和大会主席黄玟皓也有致词。出席嘉宾尚包括顾问拿督斯里许廷忠、张汉川、韩帼錩、该会前总会长拿督雷智雄博士,以及全国署理主席陈礼祥等人。
会上,大会也将第5期的《与名师有约》内容撰写成刊物义卖给会员,并将所得捐给大山脚积善扶助社,由主席拿督锺佺樻接受。第五期筹委会主席陈纾韵,主角则为许廷忠。
李金友在分享会前接受本报访问。
供求双方都有“错”
本地华商圈子中,关心政治者众,但李金友堪称“直谏” 率最高的一个,至于他如何评价希盟政府的百日新政,他直言:供求双方都有“问题”!
他说,前朝政府时代,百姓由于受苦太久了,因此对新政府期望自然就很大。
“谈到百日新政,供求两方都有‘错’,人民有很大的期望,太短的时期内希望达到,就会有很大的失望,这是很正常的。供的一方给予过多承诺,也会陷入让人觉得并非言出必行的困境。”
李金友曾写过公开信,批评对华商郭鹤年不敬的前旅游部长拿督斯里纳兹里,因而被冠上最敢怒敢言的华商。他在分享会上被询及如何评价希盟政府表现时直言,我国的政党政治已走向病态发展局面,目前政治人物都以选票为重,甚至有时会为了选票,而给予过多的承诺。
“这是一个双方在大环境里的问题。当我们很殷切盼望的时候,你就难免会有失望。”
另外,他也提醒华商,希望大家要极力争取恢复马来西亚官民联营机构(Malaysia incorporated) 概念。
他说,自己曾向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建议,在这概念中的机构后面加上“委员会”一词,以提醒不让退休的政客去出任。
他说,搞政治的人就要管好国家,就不应该去做生意,往往我国的机构出现问题,正是因为政治人物退下后出任这些“优差”所致,结果把公司业务搞得一塌糊涂。
询及目前似乎也有类似的政治委任,他则建议民众,使用社交媒体加大舆论的力度。
马哈迪是在早前宣布,新政府将复兴马来西亚官民联营机构概念,由政府和私人界共同保障企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