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摒弃过时的预算案模式

《星洲网》2017-10-24 13:06

每年的财政预算案就是根据政府收入,来分配一年的资源。这种渔翁撒网的方式,好像做到“雨露均沾”,却无法发挥最佳效益,到喉不到肺。

27日公布的2018年财政预算案,是大选前最后一个预算案,因此相信不会改变这种做法,甚至会把更多资源放在目标群。

估计政府明年的收入将提高4%至2285亿令吉,而总开销预料近2700亿令吉(连续21年赤字),2700亿要如何分配?

其中行政开销估计将增至2236亿令吉,今年160万名公务员的薪酬开支是774亿令吉,77万5000名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开支为232亿令吉,所以明年的公务员福利至少要用掉1000亿,剩下的就用作部门和发展开销;发展开支估计保持460亿令吉,最终剩下1240亿令吉。

卫生部长苏巴马廉投诉,去年预算案拨给卫生部的230亿令吉已不够用,其他政府部门也要求更多拨款,比如国防部长希山慕丁指出,将安排海陆空三军的领导和指挥官会见首相纳吉,以提出增加国防配备与开支要求。

此外,全国公共及民事职工总会不满连续几年公务员只得到500令吉的援助金,要求政府给予1个半月花红及城市津贴。分发500令吉援助金,政府开销增加11亿9000万令吉,若给予1.5个月花红,开销将增加数十亿。

由此观之,国家资源是僧多粥少,分了给公务员、部门开销及低收入群(B40),能够给予中等收入群(M40)的不多,各领域的“预算案愿望清单”预料也会落空。估计政府又将采取税务减免方式来安抚M40群体,以免直接加重政府负担。

譬如,在过往的预算案中,让奉养父母的纳税人可各别扣税1500令吉;购买书籍、运动器材及个人电脑可享有税务回扣。第二财长佐哈利披露,首相将针对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宣布好消息,估计也是同样的情况。

但是,这类所谓的援助是杯水车薪,舒解不了民众面对的生活压力,特别是物价高涨,9月通膨率高达4.3%。物价上涨打击民众的购买力,进而影响各领域,比如9月汽车销量按月下跌21%,久而久之,市道将更加消沉,因此国家经济需要的是“出路”。

但是,政治领袖没有意识到国人生活水平下跌的问题,还一直“陶醉”在经济增长及收入增加的数据中,比如首相引述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的资料说,从2009至2014年,40%B40群体的家庭月均收入提高76%,40%M40群体的家庭月均收入提高近60%。

政府发展经济的策略是希望依赖大型计划带来乘数效应,包括吉隆坡捷运、大吉隆坡计划、东海岸铁路工程、隆新高铁、婆罗洲大道、数字自贸区,但不能只有硬体设施,国家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国家需要目标明确的经济大蓝图,然后财政预算案以这个政策为主轴,分配资源,达到长远的目标。

可是我们从以往的预算案中看到混乱、没有头绪的加加减减,比方说首相署拨款增加,高等教育部拨款减少。教育是引领国家前进的力量,国家资源也应该放在用以提高竞争力的项目,包括工业4.0、人工智能。

如果政府为了大选而大派糖果,而不是用资源(包括消费税收益)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很快会陷入另一个困境。

以政治为考量的模式已经过时,我们必须有新的政策和思维,否则将永远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