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8日訊)投資、貿易及工業部指出,美國堅持與東盟各成員國進行雙邊談判,並拒絕以區域集團的形式與東盟就近期的對等關稅措施進行談判。
投貿部雙邊經濟貿易關係主任拉文德蘭說,這也是東盟第三大經濟體馬來西亞於4月24日派部長級代表團前往華盛頓積極談判的原因。
「我們必須從雙邊角度進行談判。因此,如果我們以(東盟)集團的名義進行談判,他們會說你們是在聯合起來對抗美國。所以我們別無選擇。」
「此外,儘管東盟是一個集團,但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利益。他們有不同的產品和關稅稅率,因此他們也必須進行雙邊談判。」
他在豐隆銀行論壇題為美國關稅新聞頭條之後:馬來西亞企業和全球經濟的下一步」的小組討論中,這麼指出。
投貿部長東姑扎夫魯率領代表團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和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裡爾進行關稅談判。
會談中,扎夫魯強調持續對話的重要性,並重申大馬願意尋求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來解決美國的擔憂。
拉文德蘭說,大馬對關稅對在大馬營運的美資公司,尤其是電氣與電子業的影響表示擔憂。
「對於電氣與電子業,我們確實向他們解釋過,大多數公司都是美國公司。所以,如果你們(美國)徵收關稅,就意味著你們(美國)將對你們在大馬的公司徵收關稅。
「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這一點,但他們又回到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上。他們希望製造商回到美國,在美國投資。但我們也向他們解釋過,這並不容易。這將對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
他說,美國商務部已啟動談判,但由於保密協議,投貿部無法透露任何談判內容。
他指出,目前談判仍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最終將由政府定奪。
「我們期待看到積極的結果,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國商貿部確實提到,全球很可能仍將保持10%的(最低基準)關稅率。」
另一邊廂,大馬中小企業商會(SAMENTA)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尤金陳(譯音,Eugene Tan)說:「出口美國的企業非常擔心,因為關稅是直接成本;而對於那些不直接出口美國的企業來說,他們更擔心的是本國的經濟前景,以及這將如何影響經濟放緩,以及中國向大馬傾銷商品的可能性。」
他說,即使是不直接向美國出口的企業,也越來越擔心更廣泛的經濟後果,包括擔心如果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經濟放緩,以及中國向大馬傾銷商品的可能性激增。
他指出,政府需要為本地業界實施保護措施,包括面臨市場混亂和激烈外國競爭的服務業和零售業。
他說,儘管政府已宣佈針對製造業的多項舉措,但SAMENTA擔心,有著同樣遭遇的服務業仍會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