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视窗】:1.开始变质的独中 2.为华教发声

开始变质的独中

《赤道论坛》2017/07/20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学然

上世纪60年代,传统的华文中学面临重大抉择,是否根据教育部的指示,改制为政府中学;结果是槟州的钟灵中学一马当先,接受教育部的建议,改制为国民型华文中学;改制的国民型中学必须全盘接受教育部指定的课程纲要,课本与教学媒介语改为英文,只剩下一本华文和马来文不是英文媒介语,同时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统一考试,以英文拟题之LCE和SC/MCE考试。

首所接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钟灵当时轰动华社,也成了千夫所指的变质华校;其他尾随的有槟华女中、协和女中、中华中学、恒毅中学、日新中学等,当时可以说北马华文中学改制浪潮接连不断,唯独中马与南马的华校仍然坚守岗位,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华文独立中学。

这种坚持民族教育、母语教学的教育制度的确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一些独中办得有声有色,非常成功,全校学生经常爆满;唯恐名额有限,有些独中的家长甚至漏液赶至学校站排;宽柔等独中甚至要办入学考试,以限制新生的入学人数。

全马61所华文独立中学向来三语并重,自从开办了统考后,由于成绩斐然,深受海外著名大学垂青,纷纷颁发奖学金以鼓励独中毕业生深造,尤以新加坡更重视独中优秀生。

近十年来,北马特别是槟州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一些上层阶级当然毫不犹豫,孩子在华小毕业后,立刻把他们送去国际学校;至于那些中上阶层的家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期望能把孩子送进类似国际学校、重视英语教学的独立中学。于是北马一些独中由于生源问题,只好迎合上述家长的要求,开办了国际班;国际班的教学以英语为主,华文不采用独中课本,采用类似中国汉语作为第二语文教学的课本;课本里的华文程度之低,看了令人咋舌。

初中一的华文课本程度只有我国华小三年级,而且以英文解释。我亲戚看了华文课本摇头叹息不已,怎么独中华文已沦落到如此程度!独中办学特色为数理水平高超,而且华文程度远高于国民型与国民中学;开办了国际班,这两种特色荡然无存,独中只为学生安排出国深造,原本崇高的民族教育办学理念何去何从?

笔者希望开办国际班的韩江中学与钟灵独中能向热心民族教育的家长解释。

打着维护民族教育,坚持母语教学的独中焉能为了广招学生而急功近利,不惜乖离独中办学宗旨,逐步变质?笔者担忧将来的独中会逐渐发展成五六十年代的变质英文中学,英文至上,华文次之,马来文可有可无。“三语并重”的口号将沦为虚有口号!我为这类独中感到悲哀!

为华教发声

2017-07-20 12:20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吴嘉豪

数月前,我在新山的一所中学主办了华文作答技巧讲座,有人赞好,但也有人不支持。我当时很不明白,该讲座并不是一场仅是为了应考而举办的讲座,它也算是一个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平台,为何会引起不满?

数月前,我在新山的一所中学主办了华文作答技巧讲座,有人赞好,但也有人不支持。我当时很不明白,该讲座并不是一场仅是为了应考而举办的讲座,它也算是一个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平台,为何会引起不满?

看到叶邹两老从雪州董联会黯然退下后,我才明白,无论为了华教牺牲多少,付出多少,校方始终都不会承认你的贡献有多少。校方为了整体成绩,直接或间接阻止要报考华文的考生,甚至会命令人做一些不想做的事。

观察今天的政治局势,探讨今天的华教情况,我深深地体会到身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噱头,没有爆点,淡泊名利,单纯想通过母语的教育,去留住一丝情怀和温度,这个工作并不好做。

我一直以为,从濒临被关闭华文班,到校内报考华文的考生逐年增加,校方就不会再对非中文系教师教导华文百般阻扰,可是校方仍会指华文是不重要的,仍漠视非中文系华文老师的努力。当时我意识到,他们批评我、挑剔我,是因为我反对不鼓励报考华文的不成文规定,是因为我占据着资源,因为我发声的背后有一个不支持华教的制度。

对抗不利华教的对策,因为可能下一个对策会更好;争取华教的策略上,认同柔软的争取方式会更得体;鼓励报考华文的另一种方法,可能会更让家长有情绪上的共鸣。为华教发声,让我成长,让我勇于面对风浪,让我更坚定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虽然华教是荆棘满途的,但我们不要怕,不要怕走出那个小小看似很清高的“我”。中国的崛起告诉我,为华教发声不要急。为华教发声不要停,不要停的不仅仅是我们想说的话,不要停的是增加华文考生,因为只有华文考生的不断增加,培育未来华文老师的可能性才会提高。

为华教发声,不要怕,不要急,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