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Master的下一个对手是马克思

来源:海疆在线 2017/01/05 16:47:23 作者:言回

导读: 这只是一个围棋产业,如果整个人类社会走到这一步呢?

最近化名Master的“阿尔法狗”选手在围棋对弈网站登陆,连续打败柯洁九段、朴廷恒九段、陈耀烨九段等高手,至今已取得60连胜的战绩。

自1997年“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再到去年“阿尔法狗”以绝对优势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直到今年的Master 60连胜。人类这种“碳机生物”在被称为智慧结晶的棋类运动中彻底被“硅机生物”踩在脚下,当然,前提是我们把Master看做生物。

由此,人工智能威胁说甚嚣尘上,大量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假想被重新翻出,用来佐证机器人终将诞生自我意识,从而对人类产生威胁。不过这种言论的影响毕竟有限,稍加思考就会发现,1997年计算机就在国际象棋上击败了人类,20年过去了,计算机只不过从下国际象棋进步到了下围棋,这个速度实在不值一提。

同时,象棋也罢,围棋也罢,在计算机内部本身是被转换为特殊的操作代码,这些代码足以保证其达到设计者预期的结果,可它毕竟仅仅是在程序上实现了设计者的意图,却未能超越繁琐的工序,产生直观、综合的“下棋”意识。计算机从击败象棋冠军,到击败围棋冠军,所进步的,仅仅是单纯的计算力而已。要让计算机学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并且最终产生自我意识,威胁人类生存,恐怕依旧是科幻作家的工作而不是科学家的。

但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就真的不会威胁人类生存了么?恐怕未必!

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上,向以马克思为代表人类思想家们发起了挑战。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一切被人们长期奉为金科玉律的社会与经济学规律,当机器所能提供的劳动力比人力更廉价时,都将不复存在。相比起科幻作家们假想的人类与机器人的世界大战,这种社会格局的颠覆更加现实,也更加残酷。

如果购买一台可以安全工作40年的机器,远比雇佣一个工人40年便宜,并且效率更高,失误更少,资本家还会雇佣工人么?

进一步说,如果生产这种机器的工作,可以由另一种机器完成,完全不需要人力呢?

当所有生产岗位都由机器人占据,使用人类代替机器的时候,只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而不是提高,劳动还能产生价值么?

或许还有少数人类会从事决策性工作,选择按下YES or NO的按钮,但是显然,地球用不上60亿按按钮的人类。

聪明的读者大概已经发现,这就是一个简化了的冯·诺依曼机器人模型——“一台机器,他能够复制自身”那上述的现象现在就完全可能发生,甚至,这种现象已经在发生——

虚拟世界的电脑病毒就是典型的冯·诺依曼模型。

在现实世界里,能够“繁殖”的机器也并不少见——比方说人类的工业流水线。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一半的工业机器人都在日本。这些机器人日复一日地在生产线上焊接组装着手机、电脑、更精密的设备以及……更多的机器人——当然,他们没有自我意识,不会思考,而且造价昂贵。

但近年来以阿法狗为代表的众多机器人成果却不由得让人产生如下联想。

当机器人越发“聪明”,能够代替人类完成足够多的工作,并且足够廉价,那还要人干什么?至少笔者敢断定,如果世界围棋赛事容许机器人参赛,绝大多数棋手都会失业,他们的赞助商会毫不犹豫的把资金用来开发计算力更高的机器人。

这只是一个围棋产业,如果整个人类社会走到这一步呢?

人类能从事的全部工作由机器取代,由于机器的高效率,生存资源不再困扰人类,于是天下大同,除了少数必要的决策者之外,人类彻底摆脱了繁重的劳动,只需要研究哲学、艺术等主观行为,从而达成一种另类的乌托邦?

还是因为无限接近100%的失业率而彻底摧毁世界秩序。绝大多数人的劳动无法产生价值,无法养活自身。最终导致战争爆发,人类大量灭绝,只剩下少数资本家和顶层决策者演化而来的“机器支配者”?

笔者无从猜测,也不敢猜测。

顺便说一句,机器人撰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没准你正在读的这篇文章,作者就不是“笔者”,而是“本机”。

责编:胡玲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