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马来西亚人与食物政治

来源:每日蚁论  2014年9月22日 下午 02点30分

Cindi Loo

点评:当政治及其他事情在划分马来西亚人时,愤世嫉俗者经常会指出,食物可能是唯一一个让我们所有人不分信仰、宗教及肤色,而团结一起的因素。

但这些愤世嫉俗的人及其他人往往忽视的是马来西亚人曾无数次牵涉在食物政治中。而这食物政治则可以轻松地撕裂我们的社会结构。

在我继续之前,请让我先澄清,我将在这里谈论的“政治活动”并不是一般政治家所发表的妙语连珠或声明,而是试图影响及改变我们习惯的日常谈话。

食物不仅仅是寄托,它也与每个马来西亚人的灵魂息息相关;无论是快乐或悲伤,我们沉迷于它,我们还经常使用反应我们社会状态的食品比喻去对时事发表评论。

最常见的比喻是,老一代的马来西亚人感叹于“Kopitiam”(咖啡店)文化的缓慢死亡;咖啡店的文化是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坐在同一家咖啡店,而不管店主是谁,他们只想享受一杯饮料,并与对方聊天而已。

有些人会指出沙巴、砂拉越甚至是槟城,为这样的文化的最后堡垒。马来西亚人在同一场所一起用餐,且在有清真及非清真的食物供选择的情况下,可说充分显示出马来西亚人的团结。

一些马来西亚人说,在同一屋檐下吃饭,是我们长期且和谐生活的证据,及我们能够彼此妥协,也能够在没有不信任的元素下,继续彼此交朋友。

但是,老一辈则感叹这种文化,正在慢慢让位给某些食店的敌意及不信任;常见的说法是巫裔倾向于回避由华裔经营的咖啡店,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提供清真食品。

但是在我们这个越来越愤世嫉俗的社会中,也会有罕见的发现,《人民日报》最近就报道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当中是关于坐落于怡保的新好莱坞(New Hollywood)咖啡店。这家咖啡店的客户以巫裔穆斯林为主。

咖啡店东主陈吉强(译音,Chan Jit Keong)表示,他花费了不少时间、勤奋以及理解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相信咖啡店所提供的食物是没有猪肉的,所以他们能够安心地享有。

他说,在70年代,占大多数的巫裔穆斯林学生询及该咖啡店是否可能贩卖无猪肉的食物,以便供给他们更多选择。他在与小贩们开会后,才决定这样做的。

于是该咖啡店就独具一格,并允许所有的马来西亚人可以光顾它,甚至连已故苏丹依斯甘达二世(Sultan Idris Iskandar Shah II)也是它的常客之一。

这个故事成为说服国人的一项良好因素,每当出现疑问时,谈论食物总没错;没有人会对围绕着椰浆饭和一杯拉茶的话题而生气。

无论是好是坏,马来西亚人对于美食仍然非常热爱,特别是围绕着食物的政治及周边规范,还是会引起争议及冲突。当中也出现一些风波,如学校规定食堂在斋戒月期间必须被关闭等事件。

据消息称,非穆斯林学生必须到更衣室享用他们的餐点,因为食堂被关闭的消息确实为穆斯林及非穆斯家长带来太多的头痛及紧张情绪,以至于一些学生甚至被家长转学至别的学校,以避免进一步的侮辱。

而最近发生有关的食物争议,还包括在吉百利(Cadbury)产品中“发现”猪只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导致穆斯林消费者在今年初发动针对其产品的大规模抵制。

而大马伊斯兰发展局(JAKIM)及卫生局则发布数篇新闻稿,以不断安抚穆斯林,让他们确信吉百利产品是清真的。

此外,请不要忘记马来西亚人也可以在瞬间消除他们对于快餐的喜爱,而起源只是一份政治声明,于是就导致最近麦当劳餐厅被抵制的活动,因为人们认为麦当劳餐厅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有勾结,尽管这未经证实,但也致使人们纷纷加入抵制的行列。

从外部看来,针对外国对我们美食的缺乏认知,也使我们的国人愤怒,尤其是当一名博客称赞新加坡的食物,而完全忽略马来西亚对于有关菜肴的贡献时就更甚了。

但是,这就是我们对食物热情的症结所在,它是我们赖于生活以及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而针对团结的因素,即使老一辈感叹咖啡店文化的枯萎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马来西亚年轻人之间的团结也不断被培育及壮大。

这种团结精神在社区附近的咖啡店中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身穿时尚服装及时髦配饰的青年,都会点一杯玛奇朵或拉铁,然后在空调的环境中,聊起有关时事。这是咖啡馆的新潮咖啡文化。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16567#sthash.nigHrhug.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