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为何恐惧“中演算法”?/许文谦

《南洋网》2025-07-07     9小时前

美为何恐惧“中演算法”?/许文谦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透露已为TikTok找到了买家,并暗示对方实力雄厚。

从2020年任期内首次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封杀TikTok起,到重返白宫后三度签署行政命令,强制后者出售,美国对这款短视频应用的围堵持续升级。最近一次行政命令将“售或禁”的最后宽限期,延长至2025年9月17日。

一款以娱乐为主的短视频应用,为何令美国如此神经紧绷?TikTok究竟触动了哪根敏感神经?

其实,TikTok不仅是一款社交工具,更是文化话语权的载体。在美国,TikTok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其中63% 是年龄在13至24岁之间的Z世代。正是这些年轻人,正在通过一款由中国公司设计的演算法,获取资讯、参与社会议题,甚至接触那些与美国官方叙事背道而驰的声音。

下一代世界观文化主导权

当“以巴冲突”等国际热点在TikTok上迅速发酵,美国所看到的,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多样化,更是一场悄无声息的“价值观渗透”战役。当美国乃至全球的年轻人,选择在TikTok而非Facebook上讨论社会运动时,美国失去的远不只是市场主导权,更是影响下一代世界观的文化主导权。

过去一个世纪,美国凭借好莱坞、CNN、Facebook等软实力工具,塑造了全球的视听想象。从《阿凡达》到《复仇者联盟》,从《绝命毒师》到《后翼弃兵》,全球年轻人学习美式英语、认同美式价值、向往美式生活。

特朗普清楚,演算法从来都不是公正的裁判,而是有立场的操盘手。谁掌控它,谁就决定了谁被看见、谁被忽略、谁被消音。

而这一切,并非通过审查制度实现,而是隐藏在推送逻辑背后。此前在TikTok上广泛传播的关于加沙战争、反以色列短视频,以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尖锐批评,被视为中国信息战的“软刀子”,是软实力较量的具体体现。特朗普显然不愿看到,美国乃至全球的年轻人,习惯性地从一个中国开发的平台获取国际新闻和价值判断。

全球新秩序博弈前奏

如果说硬实力体现在航母、导弹和芯片上,那么软实力则是一种操控认同感的“无声核弹”。它没有爆炸声,却足以在悄然之间重塑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当一国总统动用国家机器阻止一款APP的传播,这就不仅是一则商业新闻,而是全球新秩序博弈的前奏。

如果只是出于安全考量,封禁TikTok本是最直接的选项,但特朗普却另辟蹊径,推动TikTok的“被收购”。这一举动并非权宜之计,而是试图将原本具有对抗性的传播工具,转化为受控的信息通道。这一做法,比封杀更具战略眼光,也更能长期服务于美方的话语控制体系。

如今,TikTok的影响力足以左右文化趋势、舆论焦点,乃至选票走向。特朗普显然看清了这款平台所具备的“当代舆论操控器”价值。

TikTok之争绝非普通商业纠纷,而是两种叙事体系对未来话语权的争夺。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实则是美式霸权对文化主导权流失的本能防御。

若美国最终强夺TikTok,不过是再次印证了谁在21世纪的竞争中控制了流量,掌握了定义“真相”的权力。

作者:许文谦(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