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社论:国阵与巫统受挫原因探讨

●南洋商报-2008/04/13

“知耻近乎勇”,知错认错改错,皆需勇气。无勇即无法认错与改错,永远背负包袱而行;认错后卸下包袱,可再轻步上路。勇从何来?勇源自正直思想,却受外来因素影响而有所制约。前首相敦马哈迪评当朝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时,引述日本武士道精神知耻切腹之举,不过,敦马却未提到日本当政者在政治文化下,并无承认二战侵略暴行的勇气。

首相阿都拉在新山柔州巫统联委会闭门会议后向报界讲话,首次承认国阵在本届大选表现欠佳,“我是肇因之一,我不逃避责任;若不重振旗鼓,我绝不下台”。阿都拉谈话的重点,不是前面两句,而是后面两句。国阵竞选失利,原因很多,首相仅是众多原因之一,责任比重若干,所占分量多少,仍待分析。

重点在于首相表明,国阵虽然受挫,却仍获多数选民委托,赋予治国重任,继续推行未完成的大计,策划更多远景蓝图;更重要的是,首相要留在巫统与国阵,以重振巫统与国阵为己任,国阵一日元气未复,阿都拉一日不会将领导棒子托交予人。

国阵与巫统在大选受挫以来,身为国阵联盟领袖与与巫统党主席的阿都拉,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平时只敢私下细语的巫统大小,如今多了几个胆,呛声此起彼伏,声声要求阿都拉下台。分贝最大者,莫过于前首相敦马,他认为阿都拉“4年内摧毁了巫统”,指其听信女婿凯利与政治经验浅薄的年轻人,他必须对国阵受挫之事负起全责。敦马最后自叹“选错接班人”,此语妙矣,若阿都拉之过有某种上溯性,则敦马对国阵与巫统之失,亦难辞其咎,敦马自责,颇似自颁“罪己诏”。

巫统总结大选惨痛经验,归纳出六大失利原因,计有敦马抨击政府与巫统而产生负面效应;安华领导人民公正党发动多元化种族政治运动;巫青团长希山慕丁在巫统大会上屡举马来短剑;领导人傲慢态度引起华社反感;拆兴都庙引发印裔对政府的不满;党内异议势力抽后腿大搞破坏,以及国阵某些领导人狂妄招致报复等。

上述所列失利原因,条条有道理,不过,仅为局部原因,不足以概括国阵失利全貌。国阵若只见“六大因素”,将是挂一漏万之大误,其他同等重要因素埋置底下,日后势必再次爆发。国阵及成员党有“战略研究”单位,皆饱学之士组成的智囊团,有各种手段与数据,可进行败因分析,岂会无视于其他原因?

行政体系从上至下的贪污滥权行为,司法体系所受的严重腐蚀,匡正政弊之诺未予兑现,行政偏差所带来的严重失衡,各种积存已久的民怨,只要深入民间实际探测,即可感受其炙。华裔与印裔社会在母语教育问题与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备受忽略而必须自力更生与付高昂代价,长期之怨,岂能听而不闻?

国阵竞选策略以种族因素为构思主轴,历届大选皆奏奇效;不过,这次大选却出现一种超越种族的因素,这就是民生问题,安华发动的多元化种族政治运动,看准了这点。衣食住行问题,无分种族肤色,各族皆受影响。

燃油节节高升,百物价格腾飞,政府虽以补贴方式力予抑制,却未能以取舍方式缓和其他方面的压力。水费电费与其他物品一起再起,人民生活担子加重;治安不靖,人人自危,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种族都受影响,这就是超越种族的因素。

长治久安之道,须解决人民衣食住行问题,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未能纾困,“民心”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