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图」有最终意见吗?

《赤道论坛》2012/10/17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陈锦松•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目前在徵求意见,许多团体、个人都发表了意见、看法与观点。

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千秋大业。教育的路向走对了,万千子弟將因此受惠。许多团体发表了各种的「诉求」,可谓百花齐放,百鸟爭鸣。

问题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意见,最终能否归于统一,还是各说各话。

董总表示,教育部提出的《教育大蓝图》无视华文小学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与行政媒介的本质与特徵,一味强调国文与英文,忽视公平对待华文与泰米尔文等多元母语教育的发展,企图把华小「国小化」,最终將导致华小变质为国小。

同一份报告,董总看到「黑暗」的一面,而马华为官的却看到「光明」的一面。马华署理会长廖中莱指出:大蓝图並没有单一教育政策內容,而是注入不同重点及如何通过蓝图协助华小解决拨款、师资及增建等问题,显示大蓝图是支持多元教育。他更表明:政府没有企图华小「国小化」。

就如关丹独中的批文,从批文的內容,董总挑明这是一所「变种的独中」,不能参加统考。但在马华的眼里,却是一所「真正的独中」。更可笑的是,还要首相纳吉开口说关丹独中「可以参加统考」以正视听。到底我国是「法治」的社会,还是沦为「人治」?

「尊重民意」还是「包装民主」?

首相应该表態的是政府准备俯顺华社民意,將把统考这项「內部考试」修法为「公共考试」,学生不论是独中生、国中生都可以应试,骂董总「公器私用」者,可能还搞不懂这个「公器」不得不「私用」的道理。

而教育部在这些纷呈杂乱的华社意见中,能否找到华人真正的要什么?还是,该讲的你们且一吐为快,该做的我会照我的原定目標照办?「收集意见」是否只是「包装民主」的手段?

华人社会,各个团体每次的大会都有提案。提案的目的是「形式」,还是有「实质」的精神?而所有的提案,政府是否曾拿来认真看待,还是「丟进垃圾桶」?有多少团体的大会提案,会深入地追踪其成效与结果?

每次华团在大会提案后,隔年是否有对过去的提案逐一的作年度回顾,並检视其是否落实了?如果政府没有落实有关提案的话,华团会计划什么下一步的行动吗?是抗爭、沉默?还是继续提案,继续「形式化」?

政府是否承认统考文凭,不是单靠发放奖金给优秀的统考生,就算给华社「交代」。当海外大学纷纷承认统考为入学標准,包括世界排名百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承认统考,为何我们的政府却无视统考的学术价值,却让无谓的政治考量去牵制学术的定位。

在教育大蓝图最终的修订会是怎样的面貌,目前仍言之过早,但如果华社华团的所谓多元意见不能「一统」,最终无法只提呈一份「最终的意见与建议」,甚至没法列出对「教育大蓝图」执行的先后、缓急,以及哪些是不可妥协的「大原则」与「大方向」,我想政府对「教育大蓝图」,最后都会以「已经综合接纳各方意见」来粉墨登场,再次的忽悠华社所想、所愿、所盼。

我不希望我所言为真,但歷史永远是一面镜子,我们且看「教育大蓝图」后续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