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熙:学校董事应该过问校政

2012-04-01 《星洲日报/大柔佛版》

•作者:李群熙•

(一)引言——任董事长13年,从不过问校政

上星期,《星洲日报》大柔佛“小城遗事”版,图文并茂地介绍新文龙中华独中已故董事长郑振中先生一生贡献教育公益,说他延续陈嘉庚先生的遗风,倾家兴学,备受后人景仰。

写得很好,希望这类记述和表扬先贤为民族教育鞠躬尽瘁的文章多多见报,让后人学习其高风亮节的精神。

但文章结尾一段文字:“他本身受过高等教育,也当过教师,办教育当然内行,但他却绝对尊重校长,连任董事长13年来,对学校行政从不过问。”

这里不来谈郑董事长是不是真的13年来从不过问校政,要探讨的是校董是不是应该过问校政,董事过问校政就等于不尊重校长了吗?13年不闻不问校政,就是应受表扬的校董吗?

(二)校董不应过问校政的言论

“校董不应过问校政,当学校提款机就好。”

这样的论调不知流行了多久。我是在几年前,新纪元学院风波期间,在一次讲座会上,听到这样的言谈。当时,主讲人毫不含糊地说:“董事部不应过问校政,那是校长的权力,董事不要来插手!很多董事都很烂,他们懂什么教育?去筹款,当学校的提款机好了。”

此后,校董应不应过问校政,一直困惑着我,像挥之不去的幽灵般在脑中盘旋。

校长劝校董少到学校走动

去年,偶然和一名独中董事长聊到此问题,他说,“我们也曾遇到这样的事,好多年前,来了一名新校长,对我常到学校走动,颇不以为然。一天,他突然对我说:‘董事长,你以后少来学校好了,校务由我来管就好。’弄得任董事、董事长多年的我,一时尴尬不已,不知该如何回应才是。”

以为校董不应过问校政的人认为,多数校董没受过高等教育,对办学一窍不通,没资格过问校政,只有教育专才,才能办好学校。

校董过问校政,就是外行管内行,就是干预校政,破坏学术自由,罪名不轻。

记得,曾有人倡议:要有相当学术资格的人,才有资格当董事。幸好,没多少人响应此歪论,否则,全国不知有多少热心办学,努力筹款的校董要“人头落地”了。

(三)校董不应过问校政吗?

学校行政主要由校长来管,没错。

可是,校董就完全不可过问校政了吗?

做为校董,对校务参与其事,参加意见表示关心。何错之有?董事不参与其事,不参加意见,甚至不关心校政,还当什么董事,还算是负责任的董事吗?

校长受过高等教育,有办学经验,是学校的灵魂人物,办好教育是他们的职务。

然而,董事就全部是庸才,全不懂教育,对校政连提意见都不行?

校董热心办学熟悉运作

未必吧,文中提到的郑董事长不就是一个例子吗?其实,许多校董都受过良好教育。就算受教育不很高,但他们任董事多年,热心办学,时时留意学校行政的运作,累积了许多宝贵经验,你能说,他们不懂教育吗?

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往往比理论更管用。不要小觑实干的董事们的能力了。

(四)互相尊重,相辅相成

曾经有人说,独中的校长不是人做的。这是真心话,是身历其境的人的真情告白。

但换个角度看问题,独中董事就好做了吗?他们为学校的经费操心,为学校的发展忧虑,出钱出力,到处低声下气找人筹款,搞不好,还要在《内安法令》下坐黑牢。

为了莘莘学子的前途、学校的发展、民族教育的前程,董教间不能和谐共处,互相尊重,多多沟通,相辅相成吗?说到底,董教间是人民内部的关系,有不同意见、有分歧,也应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准则处理,岂可转化为敌我矛盾,喊打喊杀?让亲者痛仇者快!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名精明能干,以学校为重的校长,肯定能够接纳一个热心校务,一心一意以办好学校为己任的董事部,把董事过问校政的事视为对学校的关爱与支持,及对自己的辅助与鞭策,则双方必能真诚合作,共创美好的未来。

取自:《赤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