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教总:华小华文老师过剩是假象 教长不负责加剧师资不足

(吉隆坡16日讯)针对教育部长法丽娜指在未来5年内无需培训华文教师一事,董教总深表惊讶,直言教长的谈话不可思议,不但有失专业,更是不负责任,势必加剧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

董总及教总今日发联合文告指出,教育部进行的重新标签教师工作把华小华文科老师过剩2000多人减少至500多人,这证明教育部一直以来在华小师资的计算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有关500多位华文老师过剩的数据,其实也无法如实反映华小实际情况,因为这些老师实际上还是在教着华文及其他科目。因此,教育部有必要对此再进行更详细的计算和研究,寻求最妥善的方案。”

董教总指出,根据教育部师范学院目前培训的华小华文师资,从2024至2028年毕业的学员只有252人,这绝对不足以填补接下来几年华文师资的空缺。

董教总为此强烈要求教育部必须每年都为华小培训一定数量的华文老师,以确保华小有足够的华文师资。

“在目前小学师资培训机制下,培训一位老师需5年的时间,即2024年招收学员进入师范学院受训,要在2029年才会毕业,然后被派到学校执教。

“有鉴于此,教育部从2024至2029年不再培训华小华文老师,这意味着从2029至2034年都不会有新的华文老师。届时,华小华文老师的空缺肯定非常严重,因为从2029至2034年的每一年也会有约500位老师退休或离职而出现许多空缺。”

董教总提醒道,这还没有计算因为学校增加、班级增加和学生增加而导致老师也需增加的情况:“所以,实际情况是华小需要更多老师,这是教育部长必须清楚了解的。”

法丽娜早前说,教育部已在今年启动华淡小教师“重新标签”计划,并预测未来5年拥有足够的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因此没有培训华文及淡米尔文教师的需要。

她说,该部是根据教师离职空缺,预测2024至2029年的华文和淡米尔文的师资需求。

计算小学老师需求
把各科老师分开统计

董教总认为,教育部在计算小学老师的需求时把各科老师分开统计,这做法完全忽视了教育部在过去数十年来培训华小师资的模式。

文告指教育部是把华文老师定为只是教华文科的老师,至于教导其他科目如数学、科学、历史、体育、美术等科目的老师,则归为有关科目的老师。

董教总指这做法以培训主修华文科的华小老师为主,这使到被派到华小执教的华文老师除了教导华文科,同时也需负责教导数学、科学、美术和音乐等其他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的科目。

“因此,教育部以上述方式来计算,并指华文老师过剩的现象,根本无法如实反映华小实际的师资需求情况。”

文告提到,教育部师资计算系统出现华小华文老师过剩的假象存在已久,并对华小师资安排和培训等相关事宜造成负面影响。

“董教总多次向教育部提出有关问题,并要求该部解决,而且也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包括建议培训华小老师时,必须以华文作为主修课,而其他非语文科目包括数学、科学、美术、体育和音乐等作为副修科目或双主修的模式,以确保被派到华小的老师都能教导所有以华文作为媒介语的科目,而且学校在安排老师教学的工作上更顺畅。

“但教育部始终没接纳此建议,这也导致十多年来,华小华文师资的计算方式没获得纠正,教育部一再重述华小华文老师过剩,但却没正视问题的根本原因,没对症下药解决华小的师资问题。”

3次要求和教长会面
至今没下文

董教总直言,他们已至少3次要求和教育部长法丽娜会面交流华小课题,但至今完全没下文。

“早在教长上任时,(董教总)就于2022年12月22日致函要求见面交流,但没得到部长任何回应。2023年6月20日,教总主席谢立意出席一项由教育部长主持闭幕的活动时,也亲自向部长提出见面的要求,部长当时指示其助理进一步安排,但同样没有下文。

“董教总于2023年10月25日再次致函教长要求见面交流,但至今都没得到回应。对于教长对董教总的见面要求一直回避,而且也无任何下文,董教总深表不满,并公开要求教长和董教总见面,以解决各项华教课题。”

董教总指鉴于华小的特殊情况,教育部应以一个班级一个华文老师来计算华小应要有的华文老师数量,这样才较符合华小实际需求,因为华文科的节数较多,所以华文老师一般上都需兼任班导师,以方便处理班务。

“目前教育部的处理方式是平均两班到三班才会分配1位华文老师,这根本无法符合华小实际需求。这是教育部必须慎重考虑和采取的方案,唯有做出根本的改变,才能有效解决华小师资标签的问题,并确保不会出现华文老师过剩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