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声明出人意料,关键信息和成果解读,博弈未完待续

来源:华山穹剑   

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经贸联合声明,着实令人意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达成协议本身。会谈前,外界普遍不看好双方能达成共识,更别提发布联合声明了。当时最乐观的预期,也不过是双方同意继续接触,释放出 “谈比不谈好” 的信号。

二是关税降幅出人意料。会谈前,特朗普曾表示关税最多降到 80%,英国作为与美国关系特殊且率先达成协议的国家,协议规定的降幅保底为 10%。

而中国最终的关税降幅同样是 10%,难怪有网友调侃,“态度最软的和坚决斗争的,得到的结果一样” 。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其一,关税降了多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原本是2月1日加征的10%、3 月3日加征的 10%,再加上4月2日的基准关税,累计达 30%。此次声明中提到暂停的 24%,是 4 月 2 日特地针对中国加征的额外关税。

具体说,2月1日,特朗普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关税,未取消。3月3日,特朗普又加征10%关税,未取消。 4月2日,特朗普再加征34%关税,其中10%保留。

其二,稀土出口管制有没有取消?联合声明中有一条提到暂停或取消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这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美国方面也多次试探。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美媒就专门询问此事,发言人回应让其看声明。

实际上,稀土出口管制从去年就已开始,且并非针对美国,属于泛化的出口管制,不在所谓的反制措施范围内。不过,4月2日之后新增的部分管制措施,有可能暂停或取消,这部分性质存在不同解读,要以官方定义为准。

目前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仍在继续。稀土这张“牌”,中国有权把它用好。我们承诺暂停或取消4月2日以来的非关税壁垒,同时加强对稀土的管制。这是中美大国博弈当中一个很正常的操作。

至于这场经贸谈判谁赢了,各方似乎都宣称自己 “赢了”。但比起输赢,更重要的是协议是否有利于国家事业和国家利益,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几乎没有为达成这项协议作出实质性让步。中国既没有开放本国市场给美国科技巨头,也没有承诺减少对美出口或增加从美国采购飞机和药品,更没有放缓其在高附加值产业如汽车、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战略推进。

未来博弈,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90天“休战期”是关键窗口。如果美方继续施压, 诚意不足,中国绝不会未被动挨打,而是精准反制,硬刚到底,寸步不让,24%的暂停关税可能重新生效。

有人认为特朗普在这场关税战中一无所获,白忙活了40天。但看看特朗普公开炫耀的内容:他有一天能赚 25 亿美元的基金朋友;他大儿子小特朗普售卖的富豪俱乐部门票,一张高达50万美元还供不应求。

据估算,这场关税战中,特朗普家族至少获利300亿美元,白宫近臣团伙至少捞了1000亿美元,他们打着贸易战的幌子大肆敛财。

那么,双方为何出人意料地达成协议了呢?

除了中美两国经济领域博弈因素外,在 5.7 巴印空战当天,美媒发布了一篇报道,显示中国在追赶美国战时技术竞赛中取得进展。在此前一天,特朗普宣布与胡塞武装停火,而胡塞武装拥有高超音速导弹武器。

另外,5.7 巴印空战中,印度 6 架战机拦截了巴基斯坦歼-10C 发射的6枚霹雳-15E 导弹,形成6:6的平衡局面。

这一平衡达成后,美西方态度大变,不再干扰莫斯科阅兵,积极对巴印 “劝谈促和”,还出人意料地与中国在日内瓦达成了经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