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生猪农场价格5月14日迎来今年内第三次上调,自本周起每100公斤再涨100令吉,至1780令吉,创下亚洲最高纪录。自2022年至今,国内生猪价格已累计上涨14次,由每头750令吉飙升至当前水平。业者呼吁政府尽快介入调控,以稳定市场秩序。
雪隆屠业行主席李炳福今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我国农业发展良好,但生猪价格却高居亚洲之首,令人费解。他指出,目前中国每100公斤为900令吉,越南为1100令吉,泰国为1200令吉,台湾为1300令吉,而马来西亚高达1780令吉,远高于其他国家。
养猪场大减 猪价飙涨
据统计,自2022年起,生猪价格由750令吉起步,两年多时间内上涨14次,仅于2024年8月及10月出现过两次下调。李炳福指出,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养猪业者日渐减少,产量不足,加上猪瘟疫情导致大规模扑杀行动,使得许多州属已无养猪场,雪兰莪的养猪业也减少了五成,仅靠槟城与霹雳难以支撑全国市场。

他批评政府在此问题上毫无对策。“猪瘟其实如同感冒,可提前预防,但多次被炒作,政府因此多次执行扑杀令,迫使许多猪场关闭,最终造成供应短缺。尤其临近佳节,更易推高价格。”
李炳福表示,目前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到本地猪肉,国内60%猪肉供应需依赖进口,包括来自欧美及巴西的盒装猪肉,以及来自泰国的冷冻猪肉。同时,跨州运输限制令业者需动用冷冻车配送,增加了成本负担。
“我们与猪肉商会多次致函农业部,但始终未获回应。当前百姓生活困难,希望政府能正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他呼吁政府协助稳定生猪价格,并鼓励国人参与养猪业,提升本地产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实现自给自足。
缺乏透明调价机制 零售商承压
雪隆屠业行副主席黄吉良指出,近期生猪价格多通过私下通知方式上调,缺乏透明公开的机制,使消费者难以掌握价格变动。
他指出,随着供应减少、价格上涨,零售商难以同步调高售价,承受巨大经营压力。本地猪肉主要供应家庭市场,但因价格高涨,消费者逐渐流失。

“如今猪农太少,政府又未参与价格调控。如果农业部与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能积极介入,将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助理李昭亨补充,过去猪农公开调价,现在却缺乏标价制度,政府与消费者均难掌握涨价依据,市场存在大量灰色地带。他强调,猪肉作为主要肉类之一,理应有长远发展规划,而目前农业蓝图中却独缺猪肉部分。
“若无合理机制,即使短期抗议奏效,问题仍会重演,治标不治本。”
小贩生计受影响
生猪小贩许丽方指出,猪肉价格频涨,顾客纷纷投诉,猪肉小贩经营压力倍增,生意下滑约七成,消费者转向其他肉类。
她举例称,目前冷冻猪肉花肉每公斤售价为22令吉,而本地新鲜猪肉已由农历新年前的36令吉涨至44令吉,两者价差达22令吉。
“希望政府尽快介入调控,稳定猪肉价格,减轻人民生活压力。”
民主行动党甲洞区国会议员林立迎表示,马来西亚成为亚洲生猪价格最高国家,情况严重。他表示将致函农业部与内贸部,反映民意。
甲洞社青团团长谢志威指出,猪肉不仅是华人主要食材,也深受印度族群、原住民及外国游客欢迎,政府应重视其民生意义。他警告,目前我国面临通胀压力,甚至出现“缩水式通胀”现象,即食物分量减少但价格上升,政府应设法纾缓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