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旧金山,不代表中美关系可以自动驾驶

作者:星话大白 · 2023-11-03 · 来源:乌有之乡

中美关系已经糟糕到,再进一步恶化,可能就会爆发直接冲突的情况。

最近全世界虽然焦点集中在巴以局势上,但另外一个焦点也吸引不少人目光,主要就是地球上最大两个国家,接下来的一些动向。

其中在上半年就一直被人广为讨论的,关于11月APEC会议,究竟双方会不会见面。

(1)美国制造障碍

这个之前一直有一个最直接障碍,就是美国对我们香港特首李家超实施非法无理制裁,并且将不邀请李家超出席APEC。

  虽然我们没有公开去说,但外界分析是普遍认为,美国不邀请李家超,是双方能否见面的一大绊脚石。

然后,在我们王主任访美之后,双方才总算找到一个“各退一步”的方案。

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本人已经收到美方发出的与会邀请。据了解,李家超行政长官因为日程原因,将委派特区财政司司长代为出席。

  这里重点是,李家超本人已经收到了美方发出的与会邀请。

这个邀请是直接发给李家超本人,这个比较关键。

但同时,李家超因为日程原因,委派特区财政司司长代为出席。

美国不能不邀请,但美国邀请了,也可以选择不去。

这里主要还有另外一个点在于,美国并没有解除对李家超的制裁。

同时,美国之前说因为制裁,所以不邀请。

但现在是邀请了。

而选择不去,则是避免人去了,直接打脸美国。

所以,这属于“双方各退一步”的一个方案。

由此来看,11月15日在旧金山的APEC会议,双方的会谈,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当前,中美双方都还没有各自官宣11月是否会有这个会谈。

不过,美国访美是比较“着急”的已经释放各种比较明确的信息。

比方说,白宫发言人昨天在被三次追问这个峰会时,基本已经用比较肯定的语气。

但相比美方比较“急切”公布的态度。

我们则还比较沉得住气,对这件事情用词仍然比较谨慎。

11月1日,有记者提问称,美国官员透露,美中双方原则上同意在旧金山召开中美元首会谈,中方能否确认这个消息。

我方的回应仍然是“中美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同时,正如王毅主任日前访美时指出的,“通往旧金山”不能靠“自动驾驶”。双方要切实“重回巴厘岛”,把两国元首的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当然,对于“通往旧金山”这件事情,目前我方是还没有官宣,一切还是得以我方官宣为准。

(2)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

10月26日,王主任是开始访美,进行十分繁忙的3天访问,一直到10月28日。

期间王主任是跟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美国总统拜登都进行了会谈。

并且,王主任还在第三天与美国战略界人士、工商界等代表举行了两场座谈会。

王主任这次访美,其中一个主题是“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

这里面,我认为是有两层含义。

今年上半年,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

而本来去年11月,双方在巴厘岛会晤后,是有一些关系缓和的迹象。

但因为2月的气球事件,美国歇斯底里的把本来一件小事,无限放大成严重影响双方关系的重大变数,以至于双方各层级沟通中断,关系存在失控风险。

但随着今年5月,王主任和沙利文在维也纳的8小时会谈,双方开始重启沟通的过程。

在这之后,随着美国布林肯6月的访华,美国各路官员密集访华。

包括美国财长耶伦、气候特使、商务部长雷蒙多都先后访华。

这种情况下,我们王主任也有一个对等回应的访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6月之后,双方这一系列互动,都是在进行同一个动作,就是“重启各层级的沟通渠道”。

双方其实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进入真正谈的过程,而只是先把谈判的桌子要先搭起来,还处于搭桌子的过程。

这其实就是“重返巴厘岛”。

本来去年11月双方的巴厘岛会晤,就是在搭桌子。

但这个桌子搭好之后,双方才刚要开始谈,因为气候事件,美国的歇斯底里相当于把这个桌子打得粉碎。

所以,美方才需要在5月之后,自己先主动去把这个桌子修复。

毕竟这个谈判桌是美方先自己砸掉的,那美国自然得有责任去主动修复。

然后经过这5个月的修复桌子过程,双方其实还处于“重返巴厘岛”的过程里。

要先“重返巴厘岛”,就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主要就是美国方面的努力。

王主任在和沙利文会晤时表示,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

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美国方面还需要努力创造会晤的条件。

说白了,我们是觉得美国还不够努力。

比方说,10月17日,拜登政府更新了针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计划阻止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口先进的AI芯片。

去年10月,美国对出口中国的AI芯片实施带宽速率限制,涉及英伟达A100和H100芯片。此后,英伟达向中国企业提供替代版本A800和H800。

拜登政府这次更新的新规,就是让英伟达都没办法去对我们供应这种“替代版本”。

显然,双方关系并没有因为这种“努力见面”的尝试,就进入一段“休战期”。

美国仍然还是比较咄咄逼人的对我们进行各种限制和制裁。

那么我们自然会觉得美国方面还不够努力。

2、通往旧金山。

王主任在和美国战略界人士会谈时表示,“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同时,“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为此,双方要切实“重回巴厘岛”,把两国元首的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这里其实我们也还是跟美国强调,别以为“通往旧金山”已经是一马平川,就可以直接自动驾驶了。

这里的“通往旧金山”,我觉得并非狭义的单指这次APEC的会谈,更多还是指怎么“落实”共识的问题。

去年巴厘岛会晤,双方元首已经达成一些共识,本来如果拜登政府能把巴厘岛会晤的“共识”落实,中美关系还是有缓和的机会。

然而,因为美国现在是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病人。

不但美国两党之间严重撕裂,就连拜登团队内部,都是各立山头,谁也不服谁。

拜登跟我们达成的共识,完全得不到拜登团队的落实。

就举一个最简单例子,拜登去年一直全力去降低通胀,以至于去年7月,一度传出拜登可能两个月内可能取消特朗普对我们加征的不合理关税。

这其实是中美当前最有可能出现缓和的一个环节。

相比双方打得如火如荼的科技战来说,贸易战属于特朗普遗留的结果,并不是拜登主力攻打的方向。

然而,即使如此,美国贸易代表一直就是不愿意取消特朗普对我们加征的不合理关税,哪怕拜登都拿她没辙。

这主要是美国贸易代表背后,是代表着一堆美国保守派势力,包括美国的劳工组织等等,这些是拜登不敢得罪的。

于是,就连这样一个拜登最有可能拿来当做善意的领域,一直拖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果。

包括,这次美国各路人马接连对我们访问,唯独美国贸易代表一直没有对我们访问,其态度如何,可想而知。

而且,我们需要搞清楚一点。

即使是取消这些不合理关税,我们也不应该当做是美国对我们做出的让步,就可以成为美国换取我们让步的筹码。

因为这些不合理关税,仍然属于美国“虚空造牌”的范畴。

原本就没有这些不合理关税,是特朗普强征上去的,现在即使取消,对美国来说,并没有损失。

这是典型的美国虚空造牌,先对你制裁,再把取消制裁当做对你的善意,甚至说得好像美国对你让步了,然后要求你也对美国让步。

这是美国一贯的PUA式外交风格。

我们其实并不吃这一套。

过去这两个月,因为基于对11月双方会见面的预期,所以外界也开始有很多“谈妥论“的声音,甚至出现所谓11月双方要有大交易。

不过,我个人是认为,中美双方现阶段是不存在所谓大交易的基础。

双方即使见面了,所谓大交易也还是遥遥无期。

并不是说“通往旧金山”之后,中美关系就可以自动驾驶了,双方关系就进入到一个自动修复的过程,都不用担忧了。

 (3)自动驾驶

这里得确定一下所谓大交易的定义。

并不是说见个面就叫大交易,甚至就算美国取消不合理关税,我觉得也够不上大交易。

所谓大交易,需要美国有实质性让步,双方形成一系列具备可执行性的成果,是要写在白纸黑字的协议上。

任何大交易,不可能只存在于抽屉里,而是需要在白纸黑字里公开的。

就比如2020年1月的第一阶段协议。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些所谓,双方“私下”谈妥了,要开始联手收割世界,搞所谓的G2论,类似这些说法,基本都是扯淡。

我们是不大可能去跟美国搞所谓G2论,这一来不符合我们的发展理念,二来我们也不可能信任美国,美国也不可能信任我们,双方缺乏G2的基础。

其次,任何重大的谈判结果,都是要经过十几轮,甚至几十轮漫长谈判。

比如,2020年1月的第一阶段协议,当时是经历了长达一年半的持续多轮谈判,才最终有一个阶段性成果。

但即使当时有了这个第一阶段协议,随着疫情爆发,还有特朗普的下台,这个协议已经失去了执行基础。

所以,现在也没人提这个第一阶段协议,至于第二阶段协议就更加没影了。

这其实说明一个问题。

即使达成这样的“大交易”,但这样的协议能不能执行,后续还能不能推进都还是一个问题。

所以,现阶段,我们很难去跟拜登政府达成这类所谓大交易。

因为拜登政府完全没有落实任何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拜登跟我们达成的共识,拜登团队都不会去落实,这个首先就很难进一步达成协议,其次就算达成协议,拜登团队大概率也不会去执行。

其实去执行,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最关键是,明年美国就要总统大选了,按照当前拜登的情况看,拜登大概率是没办法连任的,到时候不管美国换谁上来,拜登跟我们达成的任何协议,大概率都不会被新总统去有效执行。

所以,我们现阶段,是犯不着耗费庞大的精力去跟美国达成所谓“大交易”,毕竟明年底大概率又要被推翻掉了。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达成不了大交易,为什么11月还要见面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

因为中美关系已经糟糕到,再进一步恶化,可能就会爆发直接冲突的情况。

所以,双方见面,最主要一个目的和成果,就是让中美关系避免进一步恶化。

说白了,只要让中美暂时别直接爆发冲突,就是双方见面的最主要成果。

就好比,去年11月的巴厘岛会晤,其实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但双方还是有形成一些共识,这些共识是双方避免冲突的重要基础。

但因为今年2月,美方歇斯底里的撕毁这些共识,才导致中美关系又再进一步恶化,面临爆发冲突的风险。

这次“重回巴厘岛,通往旧金山”,最主要还是管控双方关系,暂时先避免走到最糟糕的局面。

这其实就是外界预期,最有可能形成的结果,而不是所谓“大交易”。

去年11月双方见面都没有啥大交易,折腾了一年还在“重返巴厘岛”,这次我觉得也不例外。

如果美国一直不能努力去落实共识,觉得见了个面就可以自动驾驶,那么中美关系将很难得到改善。

按照美国当前这种尿性,这次旧金山见面后,指不定一年后,双方还在“重返旧金山”。

当然,明年这个时候,拜登应该已经确定要换人了。

到时候美国新人选上来,双方又要重新谈。

所以,与其现在浪费精力去跟拜登谈,还不如攒足精力明年底开始跟美国新总统去谈。

我们现在和拜登政府,充其量只能“缓和”关系,而很难“改善”关系。

这个缓和关系是指,中美关系跌入最低谷后,要“止跌企稳”,这个止跌企稳可能只是在最低谷震荡整理,不进一步恶化,对双方来说就已经是最满意的结果了。

用一些股市术语来说。

过去这几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主跌浪,今年上半年跌到一个最低谷,然后最近这半年,一直在这个最低谷里,震荡整理,形成一个“中枢结构”。

至于这个“中枢结构”是底部中枢,还是下跌中继,是取决于明年美国换谁当总统。

如果明年美国换特朗普之类的,对我们充满敌视的总统上来,当前中美关系的震荡整理,就会变成下跌中继,双方关系可能就会进一步恶化,那到时候就可能爆发一些历史大事。

如果美国能换一个对我们相对还不那么敌视的人上来,双方才有可能在这个最低谷里出现关系反弹,到时候双方关系才有可能从缓和,走向改善。那么当前就处于“底部中枢”。

但从美国当前对我们这种极端扭曲的敌视氛围来看,我个人是认为,当前我们和美国这种关系缓和,更多是“下跌中继”,明年美国换人之后,双方关系恐怕还是会进一步恶化。

我个人对此是不抱什么幻想。

我当然也希望中美关系能走向真正改善,世界和平。

但问题在于,美国现在是一群疯子政客和资本在掌权,对我们充满极端扭曲的敌视。

我们自己的主观美好意愿,并不能扭转美国这些政客和背后资本势力的疯狂。

中美关系的矛盾,是根源于双方核心利益的矛盾,各自都很难妥协。

我们不可能放弃发展。

美国也不可能放弃霸权。

所以,双方基本是很难谈妥什么重大事项。

只能是靠这种打打谈谈,打到有一方打不下去为止,双方关系才有可能真正的“触底反弹”。

其实,美国白宫发言人,昨天一段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

白宫发言人称“激烈竞争意味着密集外交”。

说白了,“密集外交”并不是双方想改善关系的结果,而是双方“激烈竞争”之后,为了避免关系失控,才有的一个结果。

比方说,10月24日,中美经济工作组以视频方式举行第一次会议。

这个第一次会议,是在美国收紧了对我们半导体管制,同时我们也限制石墨出口之后,双方新建立的经济工作小组,才举行第一次会议。

这其实就是“激烈竞争意味着密集外交”,所以大家要习惯,看到这种“密集外交”,别先想着双方是不是见个面就要妥协了,要交易了,要改善了。

这只是双方“激烈竞争”之下的一个结果,要通过“密集外交”才能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失控,只是为了避免冲突。

此外,双方关系现在还面临许多充满变数的地缘危机影响,这些地缘危机就像是催化剂一样,在不断影响中美关系变化。

比方说,这次巴以冲突的后续发展,是否会失控变为第六次中东战争,美国是否会被拖下水,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都是有很大影响。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对于中美关系,仍然需要坚持最基本的底线思维,做好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