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复兴呼唤真正的圣贤

•作者:立志求索•

时间:2012年6月25日

引言
第一部分 对当代文明的思考
第二部分 对中华文明的解读
第三部分 对中华复兴的展望
第四部分 对中华文明的学习

引言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永远那个永远,那个我要伴随她……”

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都是中国人。然而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为什么称我们为炎黄子孙?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了几千年,创造了不朽的功业和灿烂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传统?我们又继承了多少?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百年来,进取图强的西方民族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一次次对安享太平的中华民族发起了强大冲击,在血与火的碰撞和对决中,中华民族重新认识了世界,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在东西方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重新探索自己在 世界和历史中的方位,中华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比中华文明先进吗?

第一部分 对当代文明的思考

我们曾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我们曾经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我们曾经行走在人类文明的最前沿。弹指一挥间,中国进入了21世纪,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可以遨游于四海之内天地之间,能够生产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商品。然而,当我们思考进步和发展的代价,我们不禁发现,可以耕作的土地越来越少了,都用来盖了高楼大厦,地下的矿藏越来越少了,变成了飞机汽车和家用电器,可以饮用的水源越来越少,成了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和化学废料的排污池。在来看看商品生产的过程,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夜以继日地重复着简单而机械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下,商品生产变成了一项少数人做主而多数人受累的过程。再来看看商品的分配,少数人有亿万身家,而多数人仅能养家糊口,分配明显不均。

这是一个功利化的社会,是一个鼓励人们发财致富的社会,财富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全社会都在追求财富。财富增加了,竞争加剧了,道德衰败了,精神堕落了,社会风气变坏了。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安全感、幸福感的社会,当什么都能当商品买卖的时候,道德靠不住了,良心靠不住了,感情靠不住了,信誉靠不住了,精神靠不住了,法律靠不住了,一切都变得不安全了,食品变得不安全了,药品变得不安全了,银行变得不安全了,亲人变得不安全了,朋友变得不安全了,生命变得不安全了,当什么都需要怀疑的时候,幸福就离我们远去了。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是一个只适合强者生存的社会,强者欺人,弱者被欺,自由竞争,强胜弱败,每个人都为了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奋斗,强者欺负人要自强,弱者不被人欺负也要自强,这就是狮子和羚羊的故事中描绘的动物世界竞争的逻辑。

面对一个人人营私、道德衰败、法令难行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办呢?

历史告诉我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乱兴衰,此消彼长。当历史再一次显现它的威力的时候,我们便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我们从来就没有摆脱历史的影响,甚至就连我们自己都是历史进程的结果。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风气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社会风气好的时候,纲常有序,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居乐业,而当社会风气衰败时,道德瓦解,社会失序,人人自危,引发危机。当社会风气普遍下滑时,应该转变风气。道德是形成社会风气的核心,我们应该提高个人乃至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这是改善社会人心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经验。

中国自古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在下有立言。讲的是有道德的人,后人会把他的事迹广为传扬,这样他的精神就会永远激励后人,万古长存。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仁义治国的孔子、变法图强的商鞅、义勇盖世的荆轲、忠义刘芳的关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冒死谏言的魏征、豪气冲天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的文天祥、为名请命的海瑞、不避福祸的林则徐、慷慨赴死的谭嗣同、从容就义的李大钊、舍身杀敌的董存瑞,以及千千万万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的精神已经和中华民族融为一体,哺育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此之谓三达德。”这是对英雄人物道德品质的经典阐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君子是风,小人是草,风吹草动,教化人心。社会需要一群有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大丈夫、真英雄,他们从政治国平天下,他们经商济民实业兴,他们治军严明无不胜,他们治学严谨文昌明,他们科研创新国力强。在他们的影响下,衰退的社会风气能够扭转,良好的道德形象重现中国,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庸俗的人文精神焕然一新。

第二部分 对中华文明的解读

古人云,人皆可以为尧舜。然而,在当今中国,贪图享乐的风气大行其道,自私自利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能成为尧舜那样的道德楷模吗?

道德,作为中华文明贡献于世的不朽成就,几千年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道德文明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思想指导和实践哲学。所谓道,就是古代先民们在常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运动变化的规律,所谓德,就是人在处理天人关系、社会关系、心物关系时所表现的态度、原则和方法。道德合在一起的文化内涵就是古人追求天人、社会、心物三者和谐的人生理想、历史经验和理论总结。道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厚,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人性的认识。人不同于一般生命的特性是什么?人性可知吗?什么是人性?对待这些问题,古代先民也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先秦老子认为人性有差别的、变化的,有无为而无以为的上德之性,也有无为而有以为的下德之性,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圣人之性,也有损不足而奉有余的凡人之性;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但是不可知,所谓“心相近,习相远”,通过教化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墨子认为人性如同染丝,无善无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此四心人所共有,是形成仁义礼智四种纲常伦理的根本;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是人在未经教化时的自然状态,只有通过义理教化和法律约束,人性才能得到矫正;汉代的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品,上品是圣人之性,生性纯良,不思而得,中品是中民之性,可善可恶,可以教化,下品是小人之性,生性为恶,教化无用,必须管束。宋代的朱熹则将人性归结为感知物质的气质之性和通晓义理的义理之性的综合,前者是一般生物所共有的,后者仅人所独有。纵观中华文明人性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明揭示人性中包含的矛盾,就是生理性和思想性的矛盾,或者说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矛盾,人性就是矛盾,人的意识言行无时无刻都伴随着矛盾运动。道德就是认识和协调人性矛盾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教育,人能总结和协调人性中的矛盾,合理灵活地运用道德,从而达到和谐状态。

根据道德境界的不同,可以大致将人分成四类,道深德厚的人是圣人,道浅重德的人是贤人,道浅德薄的人是小人,道深无德的人是奸人。中国历史上,圣人、贤人、小人、奸人都不乏其人,层出不穷。圣贤福泽天下,奸佞祸国殃民,圣贤爱民如子,奸佞鱼肉百姓,圣贤以德服人,奸佞陷害忠良。圣贤的道德让后人效法,奸佞的言行也让后人深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人也非凡人、庸人,他们往往聪明过人、能谋善断,但他们品德低下,为了私利排除异己,虽然饱读圣贤书,但是只是用来做敲门砖、遮羞布,心里想的却是做大官、发大财。圣贤治国,正气弘扬,政治昌明,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奸佞治国,正气衰落,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圣贤和奸佞行使政治,相生相克,伴随了社会治乱兴衰的整个过程。由于中国历史上实行的是皇权主导下的私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皇权的干预下,圣贤受到限制,奸佞得到庇护,导致道德法律失效,官员腐败增多,社会矛盾积累,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扩大,每到灾荒之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中国社会就会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为争夺生存权和统治权的战争,从而开启一个新王朝的政治周期。

中国王朝更替的历史循环给了我们三点启示:第一、中华文明培养出来的不仅有德才兼备之士,也有大奸大恶之徒,后者对于政治衰败负有重大责任;第二、在一个皇权主导下的私有制社会,圣贤阻止不了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周期;第三、重新建立的新王朝,并未中断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不是过去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历史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第三部分 对中华复兴的展望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可是为什么近代以来,当西方文明传到中国以后,中华文明就逐渐衰败,人们都以崇洋媚外为荣,以复古保守为耻呢?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孰优孰劣?中华文明如何应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当近代西方学术引入中国后,在西方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下,西方学术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和普及,尤其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起,围绕东西方文明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人主张抵制西化,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还有的人主张中西结合。抵制西方文明的人认为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重视个人自由不讲道德伦理,会冲击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主张全盘西化的人认为西方重视民权,限制君权,科技进步,国力强盛;主张中西结合的认为,中西各有所长,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科技、制度和文化方面,应该把西方的科技进步、实业强国、人民立法和中国的道德伦理、圣贤治国、官僚政治结合起来。中国应该选择哪条道路呢?

一百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也会更加成熟地看待这个问题。西方文明以人权为核心,它认为人权是由天赋予的,包括生命权、选举权、财产权、教育权、劳动权等一系列权利,似乎非常文明,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人的权利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人的地位、能力、道德有很大差异,有贵人,有贱人,有富人,有穷人,有智人、有愚人,有好人,有坏人……,贵人、富人、智人以人权的名义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贱人、穷人、愚人虽然有人权,但是依然做牛做马吃苦受累。强者的人权是雇佣权、欺骗权、剥削权、压迫权、破坏权,弱者的人权是独立权、自主权、团结权、批判权、斗争权。然而对于社会和人来说,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西方文明都强化了人性中追求物质性的一面,弱化了追求精神性的一面,其结果是追求利益的私欲不断膨胀,追求道义的精神逐渐瓦解,从而导致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文精神越来越薄。

西方文明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大行其道,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的精英们,那些贵人、富人、智人,不愿意选择中华文明来指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更愿意选择西方文明来指导他们追求物质繁荣、个人利益、感官享乐。

第二,中国的大众,那些贱人、穷人、愚人,不愿意接受中华文明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识形态,也不愿意接受君权至上官权横行的政治制度,更不愿意权贵精英用所谓“三纲五常”的中华道德伦理去压迫人民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向往西方文明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商品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向往西方文明描绘的那种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制定法律、人民选择官员的民主社会,更向往西方文明将人性从所谓的封建旧道德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主选择人生的自由生活。

第三,西方向世界宣传以人权、自由、民主为普世价值的文明,把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社会形态描绘成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抹杀了西方近代以来长期掠夺全世界的资源、财富、人口,积累巨额财富,为转移社会矛盾,到处发动战争、侵略其他民族、进行各种形式的殖民统治的野蛮发展史,同时掩盖了西方社会长期存在的深刻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西方向中国宣传所谓的西方文明,是一场摧毁中华民族意志、智慧和精神的文化战争,当中华民族人人为己时,他们充当天地的角色,对中华民族进行分化、瓦解和诛灭,过去他们一直采用过这种战略,先是文化入侵,接着是奴化教育,后来是和平演变,但是他们的伎俩被集东西方文化与一身的千古伟人毛泽东识破,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起来闹革命,把帝国主义和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打跑了,让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在精神上重新站了起来,可是今天,他们借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东风又夹着皮包回来了,结果厄运再次降临,也给孕育新的圣贤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风云变幻,潮起潮落,西方看似强大,却已是江河日下,风光不再了,正如荀子所言,“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掠夺成性的西方文明正在没落,注重和谐的中华文明再度复兴。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发达精神侏儒的时代,到处都有不平和忧伤,到处都有压迫和反抗,到处都有堕落和迷茫,到处都有沧桑和绝望。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积累呼唤变革的时代,国家需要富强,人民需要希望,社会需要和谐,创伤需要调养。我们生活在一个的污泥浊水孕育莲花的时代,人类呼唤救世者,时代需要真圣贤,精神寻求新文化,革新留待新青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呼唤变革的潮流,立志创造公正高尚和谐的社会,培养洞悉人性教化人心的道德,担负中华文明走向复兴的大业。

第四部分 对中华文明的学习

我们要开创世界大同的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神,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运用道德。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经、史、子、集,哪方面的著作都是浩如烟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德,主干是儒学,辅以墨、法、道、佛等各家,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圣贤,重点是修身,涵盖立志、读书、拜师、择友、学艺、为人、处事、治学、治家、治国等多方面。学习中华文明需要将文化经典、社会背景和圣贤的经历相结合。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下去体会圣贤的精神追求、思想感情和人生智慧。通过读书、交流和思考,发为民之心,立和谐之志,修圣贤之道,明兴衰之理。

立志求索治大学,修身明德达中庸,天地人和通老子,慧空圆满悟心经。泱泱华夏,悠悠我心,复兴中华,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