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山穹剑
当国际社会还在为停火协议奔走斡旋时,科隆机场一架涂着以色列空军标志的波音 747 运输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这些混装着地狱火导弹部件、无人机组件和精确制导炸弹套件的钢铁洪流,即将飞越地中海,直达内瓦蒂姆空军基地的弹药库。

停火协议签下的 72 小时内,已有 17 架同型号运输机以平均每天 6 架的频率降落在以色列各军事基地。卫星图像显示,特拉维夫港口的货轮起重机 24 小时不停运转,卸下的 “大卫投石索” 防空导弹发射箱在码头堆成金属小山,而空军仓库里,技术兵正满头大汗地为 JDAM 制导套件安装最后一根线路。
这场和伊朗持续 12 天的对峙,让以色列的精确制导武器库存几乎见底。铁穹系统的拦截弹发射架频繁冒着火光,剑 3 反导系统的雷达屏幕几乎没有熄灭过,甚至连美军驻以的萨德阵地,都因弹药用尽出现过长达 4 小时的防御真空。

此刻的以色列军工园区已是灯火通明。装配线上的机械臂飞速焊接导弹壳体,工人们轮班驻守在数控机床前,生产线上滚落的防空导弹弹头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而大西洋彼岸,美军 C-17 运输机群正从本土基地陆续升空,英国朴茨茅斯军港的军火船也已解开缆绳,这支由西方国家组成的 “战争输血队”,正用钢铁和火药为停火协议蒙上一层虚伪的面纱。

特朗普的警告像一记重锤砸在波斯湾上空:”局势可能在 72 小时内失控。” 德黑兰街头的防空部队正在连夜转移阵地,雷达车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疾驰,士兵们用伪装网覆盖新部署的导弹发射架。
根据情报显示,伊朗正启动三项紧急计划:特种部队在德黑兰市区展开拉网式排查,试图揪出隐藏在民居中的间谍网络;防空部队将俄制 S-300 系统重新组网,在首都周边构筑起环形火力网;而沙漠深处的导弹工厂里,工程师们正调试着新一批射程覆盖以色列全境的 “流星” 导弹。

当以色列空军基地的跑道被运输机尾灯映成红色,当伊朗导弹阵地的伪装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片被战火炙烤的土地上,停火协议不过是硝烟暂时屏住的呼吸。历史反复证明:在军工复合体的齿轮转动时,只有战壕里的实弹储备才能决定和平的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