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稳妥应对美国对华政策新变化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王今朝 时间:2018-12-26

201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125周年诞辰。此时此刻,面对美国对华关系的变化,不能不仔细思考毛泽东主席的中美战略定位和相关理论。

毛主席新.jpg

一、毛主席会见尼克松,不是“打开中美关系大门”,而是“开启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在诸多重要的尊重历史的文献中,都有“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说法,如吴旭君:《毛泽东的五步高棋——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始末》(载林克、徐涛、吴旭君:《历史的真实》,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以及韩毓海:《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2]。这看似颇为合理,一直也未曾引起笔者疑问。然而,考虑到今天中美关系,笔者认为,更为科学的更符合毛泽东主席本意的说法应该是已有的另一种说法:“开启中美关系的新篇章”。199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载《解冻——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一文,说法更为谨慎,更为严谨。[3]

从毛泽东的话语看,毛泽东根本不会想自己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毛泽东曾给埃德加·斯诺说过:

“我们(指中美)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

即使要在北京会见尼克松时,毛泽东也估计到尼克松虽表示了访华的愿望,但很可能迈不开这样大的步子。毛泽东从战略上考虑,没有以“谈得成”作为尼克松访华的先决条件,而是为他留下“谈不成也行”的余地。因此,毛泽东不可能会想自己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更何况,美国武装力量还未从台湾海峡撤走,这是毕生珍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毛泽东所不能满意的!

从尼克松的访华目的来看,也不是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1969年入主白宫后,

“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此外也想借助改善中美关系多捞选票,连任总统。尼克松在后来的著述中写道:

“我同毛会见,主要谈到我们之间有发展潜力的新关系的他所谓的‘哲学方面’”。

这样来看,尼克松自己也不认为,他访问北京意味着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即使“公报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尼克松只想可以找到共同点来建立一个世界结构,一个我们都可以在其中安全地发展自己、各走各的路的结构。在访问结束时,尼克松握着毛主席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毛主席则说:“我就不送你了”。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说,对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的正确说法不是“打开中美关系大门”,而是“开启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可以想见,尼克松之后的美国高层也不会认为,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当然,这不妨碍美国民间可能也会产生一种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印象,而且得到美国高层一定程度的默许。

很显然,中国高层也长期默许了中国民间所产生的中美关系大门已打开的印象。这就反映在中国诸多公开出版的文献对这个说法的采用。也很显然,邓小平著名的韬光养晦的说法也加强了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印象,而其采取的对外开放战略更是加强了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印象。然而,尽管邓小平心目的中美关系可能比毛泽东主席心目中的中美关系更为紧密一些(紧密程度到底多大非笔者所能论述),但他不可能认为中美关系已经足够接近。

二、运用毛主席矛盾论等思想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估计

美国朝野看来对于过去40年中美关系的热络进行了反思。中国也在思考着美国对华关系的可能走向。到底怎样看待中美关系呢?或者说,中美关系变坏会到何种程度呢?毛泽东主席时代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开始有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苏联因素。现在,苏联因素已经不存在了。那么,美国是否可以因此就把中美关系拉到中美建交前的状态呢?对此的答案是否定的。

得出这个答案的方法还是毛泽东主席所阐发和应用的矛盾论分析。虽然苏联不存在了,但俄罗斯还存在,俄美矛盾依然存在。而且,欧美矛盾已经发展了。

比如,美国在中东制造的战争已经通过移民等问题激化了欧美的矛盾。法国表示愿意加入中俄的大飞机研制项目就是欧美矛盾发展的一个证明。而德法等国都表示欧洲应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更是显示了欧洲从美国争取军事自主权的意图,这反过来证明,欧洲不满美国了。欧洲会跟着美国反华吗?即使暂时跟随,也是半信半疑、半心半意的。只要中国顶住美国压力,欧美关系就会进一步分裂,正如抗美援朝的胜利迫使欧洲国家对美国停战造成压力一样。更何况,美国对华动武的可能是很小的。

于是,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框架看,美中之间今天的较量是经济和政治上的较量。在这个竞技场上,美国对华所采取的政策的效力应该低于采取军事行动的效力。而抗美援朝的胜利已经表明,美国依靠军事行动无法取得自己所指望的成功。

中美经济关系虽然非常紧密,但中美贸易占中国GDP的比例很低。因此,客观上,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压迫中国让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美国压力政策的杠杆效应。而美国压力政策杠杆效应产生的核心机制就是中国把经济考虑放在第一位。

在此,有必要提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列宁曾经指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列宁全集》第2版第40卷第279-280页)。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之际,我们尤其应该记起他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中指出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的教导。

两位革命导师都认为,政治比经济更重要。如果过去我们不理解,如果过去一些人认为政治挂帅左,那么,今天,面对中美关系的可能的倒退,让我们还是不要怕这怕那,让我们再一次真正地理解“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真正把政治放在经济的首位,勇敢闯过美国对中国设立的关卡吧!所谓美国朝野对华关系心态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这也应该是保持战略定力的应有之义吧!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societies/info_29090.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