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为多国敲响债务警钟

孙微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李珍 、王刚 、段聪聪 、柳玉鹏 、候涛

“我们的家乡也会步底特律的后尘破产吗?”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上10日这个文章标题差不多也是近来不少国家公众共同的疑问。自从美国“汽车城”底特律不久前正式向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来,众多债务缠身的城市也纷纷成为各自国家公众关注的焦点。这起可能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到底意味着什么?欧洲和亚洲多国民众担心破产就像一个极具传染性的病毒,将冲击其他城市和全球金融市场。但也有声音认为,城市破产只是通过制度性阵痛来彻底甩掉包袱,整合资源、重整再生。近来,德国政府正在辩论是否修改城镇破产法规,韩国首尔大学发布了“关于引入韩国地方政府破产可能性的研究”;中国审计署从8月起开始对全国地方债进行全面审计。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如果其他国家尤其是欧元区想要走出危机,必须学习抛弃不灵光“部件”的美国式“诤爱”。但俄《生意人报》称,城市破产是将危机输送给别人的损人利己行为。

美国城市为何急于破产

“底特律破产为世界各地的城市敲响了警钟。如果这样的情况能在最富有的国家发生,那么当贫穷和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危机的时候会怎样?”《海湾新闻》称,其他国家的城市都在注视着底特律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有必要从底特律那里学到经验。

“欠债180多亿美元的底特律市政厅办公桌里竟然躺着一张百万美元支票。”10日,这条底特律的最新消息立即越过大西洋。英国《独立报》称,在底特律成为美国历史上宣布破产的最大一座城市之后,新的管理者被征召前来营救,发现在市政厅一张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张未兑现的100万美元支票。这张支票是该市财政管理不善的一个象征。文章引述密歇根州所委托的底特律托管管理人凯文•奥尔的话说:“底特律的政府系统处于50年前,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能提供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服务。”《彭博商业周刊》称,底特律正准备开始部分整顿,将购买新软件改进所得税的征收,但在破产案通过前,税收还得通过手工处理。这也是该市急于通过破产案的原因之一。

目前,急于通过破产案的是底特律市政当局。《赫芬顿邮报》8日称,掌握着底特律财政改革大权的奥尔表示,一旦破产案通过,在破产保护期到期之前,底特律就能复兴,不过他也承认,与债主的谈判之路将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BC)称,底特律的工商企业普遍对破产保护表示欢迎。汽车城最大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现身说法,称自己正是通过2008年申请破产保护,才摆脱了灭顶之灾,开始新生,因此“相信底特律城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手段获得全新的开始”。

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专家、房利美前执行副总裁爱德华•平托表示,破产首先可以让城市摆脱债务拖累,实现新的起飞。而对市民来说,这将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该研究所专家波洛克也表示,为了摆脱巨额债务,宣布破产是明智的。不过,这会给债权人带来重大损失,损失将完全由债权人埋单。

美国广播公司引述联邦破产法院法官史蒂文•罗兹的话称,目前底特律破产案最大的阻碍是债权人的意见,所有反对底特律破产保护的动议应在8月19日之前递交。底特律雇员工会和养老基金等是该城市最主要的债权人。

不过,俄罗斯《生意人报》称,底特律破产案不仅影响美国,而且影响到欧洲。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欧洲银行曾向底特律提供10亿美元的帮助。在欧洲银行面临严重问题时,底特律宣布破产将加深欧洲的危机。该报指责称,实际上,申请破产保护意在合法躲避债务,多年来在金融市场借的钱可以不还了,这将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底特律破产是将危机输送给别人,而保住自己。这完全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做法。

城市破产不是政府职能破产

根据《美国破产法》规定,“城市破产”是指一座城市的市政当局长期负债,财政赤字达到无法偿还的地步时,州政府援引“紧急状态令”对城市进行托管。在破产保护状态下,市政当局可以制定调整债务的方案,并与债权人各方就方案进行磋商。城市破产制度最早源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许多城市由于纳税人无力缴税,财政陷入枯竭,议会通过法律允许市政当局申请破产保护。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的数据,自1981年以来,美国共有40余起地方政府宣布破产的案件。

CNBC称,市政当局破产后,市政当局或州委托托管管理人则有权采取一切可以减少债务和赤字的手段,包括大幅度削减工人合同工资、大幅降低职员退休后的退休金等。而且一旦城市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包括企业、个人在内的债权人将无法通过法庭起诉的手段向市政当局索取欠款。这意味着此前底特律市政当局发行的债券将成为废纸。《今日美国报》称,正因如此,持有该市大部债券的雇员工会和养老基金才会将这个欠自己一屁股债的市政当局告上法庭。

“实际上,申请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和服务停止。”底特律默西大学经济学教授迪乔瓦尼称,底特律市政府依然有一些税收,例如来自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汽车巨头的税收,市政府依然可以利用这些税收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

《华尔街日报》称,在底特律,40%的路灯不亮,仅1/3的救护车能用,暴力犯罪率全国最高,而市民要拨通警方电话需等待58分钟。该报称,即使破产申请被通过,底特律市政服务也不可能更坏。美国网络杂志“记录”称,真正令人悲伤的不是底特律破产,而是导致破产的环境:公共服务和环境持续恶化,经济和人口数十年持续下滑。破产本身不是后退,是向前迈步的理智之举,至少给予城市寻求未来发展的机会。

城市破产是美式“诤爱”

“挖除这些炸弹吧!”德国《莱茵邮报》9日呼吁,底特律的例子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它的命运也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警告。该报称,世界关注各国债务危机,实际上危机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地方市镇埋下的债务炸弹。只有挖除这些炸弹,全球危机才会彻底结束。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为危机开的药方是美式风格的“诤爱”。如果可能的话,美国时刻准备着让那些濒于破产的“部件”脱落:不光是银行、企业,市政府都被送上了破产法庭。在美国,冒险和失败不是终点,重新站起来是一种荣耀。破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美国经济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对失败的宽容态度。该报道称,欧洲人则将破产看成阴暗的道德玷污。这种文化上对失败的厌恶不仅导致欧洲很少采取冒险行为,也影响到对危机国家进行救助的政策。欧洲认为在当下的危机中,违约不可容忍,他们宁愿帮助破产者偿债,但结果就是继续遭殃,希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德国之声”题为“底特律式破产是否只会发生在美国”的评论称,美国的每个城市自负盈亏,自己收税,独立承担后果;而德国的城镇除了自己收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来源——联邦税款。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知道自己总会得到帮助,你就不会努力避免使自己陷入困境。只有当一个市政府完全对自己负责时,它才有动力真正投入到城市发展中。德国《经济周刊》称,德国政府目前正在辩论是否修改城镇破产法规,不过,由于担心引发社会灾难,德国政府对此非常谨慎。

虽然在法律上韩国还没有破产的地方政府,但鉴于众多地方负债严重,韩国首尔大学7月29日宣布进行“关于引入韩国地方政府破产可能性的研究”。据称,韩国244个地方政府中有62.3%属于赤字经营。目前韩国有125个地方政府出现公务员发工资困难的情况。而地方政府预算的不足部分一般要么向中央政府要求转移支付,要么靠发债解决。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虽然韩国没有美国式的地方政府破产制度,但京畿道城南市2010年曾宣布暂缓偿还债务,实际上和城市破产没有多大差别。现在韩国许多地方政府入不敷出,但它们不是进行结构调整,而是仍旧热衷于各种新的开发和建设。如果这些地方政府不赶紧放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事业,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么城市破产在韩国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法律原则是支持竞争,允许自然淘汰。欧洲也有一些城市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但因为没有相关的破产法律,所以没有出现城市破产的情况,而只能是自然收缩。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美国城市能破产也是由美国的历史、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的。美国城市允许被破产就意味着它是“有限责任”。在另一些国家,地方财政困境是国家、地方一同想办法解决的。各国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把美国城市的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类比。实际上,欧洲的公债率比美国和日本都低。世界上公共债务率最高的是日本,已经达到230%。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8月12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