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巨头帮美刺探中国情报

•柳玉鹏•

日前,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的“棱镜门”事件仍在进一步发酵中。近日,斯诺登已离开中国香谱抵达莫斯科,开始他的“逃亡旅程”,美国议员誓言要追缉斯诺登到天涯海角。不过,截至到目前,该事件最直接的影响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人们对信息泄露的担忧。根据斯诺登的爆料,一些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与政府合作泄露用户数据信息的内幕被掀开。

据报道。包括微软、苹果、谷歌、雅虎、YouTube等在内的9家世界赫赫有名的大型网络公司均涉案“棱镜门”事件。这9家网络巨头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开放服务器,使后者可以直接接入他们的中心服务器,实时跟踪用户的电邮、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多种类型的上网数据。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此外,这9家互联网公司还向政府提供相关的信息数据。在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拒之美国市场之外后,目前最让中国人担心的是,参与到中国各个领域的网络建设的美国思科公司是否也涉及“棱镜门”事件?有专家指出,“棱镜”计划是继美国在二战中研发核武器之后,打开的另一个威胁全世界安全的“潘多拉魔盒”。

互联网巨头自愿与政府合作泄密

“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对个人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监听。奥巴马上台后,该计划的监视范围逐步扩大,参与“配合”的互联网公司也逐年增加。其中,微软最早在2007年加入。之后,雅虎于2008年、谷歌、脸谱和PalTalk于2009年、YouTube于2010年、Skype和美国在线服务公司于2011年陆续加入。苹果公司也于2012年加入。

根据斯诺登的爆料,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这9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个人联系方式与行动。其监控类型包括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以及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

“棱镜门”事件曝光后,由于担心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在全球的生意,这些牵涉其中的IT巨头们都忙着撇清关系。但随着内幕不断被揭开,这些公司不得不承认涉案。希望能尽早摆脱这潭泥淖。6月14日,脸谱公司率先公开部分信息,称去年下半年共收到9000-1万次政府信息索求,涉及1.8-1.9万个用户账号。该公司法律顾问表示,“脸谱”并未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自由访问该公司服务器,但他们“配合了79%的政府需求”。紧接着,微软也承认美国政府的确曾向他们索要用户数据,并公布了部分资料数据内容。

随后,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公司表示,他们每日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涉及通话的次数、时长、时间、拨出号码等,但不包括通话内容。雅虎公司也承认自己是国家安全局“棱镜”项目的“帮凶”之一。该公司表示,去年美国政府向他们签发了超过1850份请求函和1.5万份国家安全公函,请求的内容包括索取某个国家的用户网络活动信息等,比如某些人的姓名和更多需要追踪的互联网服务。而在过去6个月里,美国执法机构向该公司要求提供资料的次数在1.2-1.3万次之间。

苹果公司也在一份声明中称。自去年12月到今年5月,该公司共收到4000-5000次数据请求,涉及9000-1万个账号和设备。这些请求来自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涉及刑事和国家安全事务等内容。对此,苹果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表示,作为个人电脑的发明者之一,他对当下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窥探个人隐私来搜集情报的行为感到愧疚。个人电脑被发明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克服许多来自政府的限制,但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不过,这些互联网公司坚称,他们是在法律的强制下才与国家安全局合作。但有情报人员透露:有时候,这些公司会秘密组建内部专家团队,由他们寻找途径与国家安全局进行更全面的合作,使其更容易取得客户信息。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想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来自国家安全局的强大压力,要求更容易地获取数据。

实际上。这些硅谷大公司早就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起来共同挖掘网络数据了。2010年,脸谱首席安全官马克斯•凯利离开这家社交媒体公司,前往美国国家安全局管理和分析数据机构任职。这表明美国硅谷与国家安全局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两者业务重合的程度。没错,二者都是寻找途径收集、分析和利用涉及数以百万计美国人的大量信息数据。唯一不同的是,前者这么做是为了情报;而后者这么做则是为了赚钱。根据国际数据资讯公司的分析,到2016年,全球数据存储的年均增长率将达53%。为了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用以操纵和利用大量数据,美国的情报机构和硅谷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情报机构甚至会投资硅谷的创业公司,与他们签署获取机密信息的合同,并雇佣像凯利这样的技术专家,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

思科涉案引发对中国信息泄露担忧

从“棱镜门”事件来看,美国情报部门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获取用户信息,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微软操作系统、苹果手机、思科路由器遍布世界各地。因此继脸谱、微软、苹果等公司先后承认参与“棱镜”计划后,最让中国人担心的是参与到中国许多大型网络建设中来的美国思科公司是否也加入该计划?尤其是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引起专家对中国网络安全的担忧。

这种担忧不是没有理由的。在过去几年中,思科参与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础建设,这两家公司承载着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而思科占据了这两家网络骨干70%以上的份额,并把持着所有超级核心节点。此外,思科还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在金融行业中,思科占有70%以上的份额,四大银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大多数都采用思科设备。在海关、公安、武警、工商、教育等政府机构,思科的份额超过了50%。,在铁路系统,思科的份额约占60%。在民航系统。空中管制骨干网络全部都采用思科设备。在机场、码头和港口,思科占有超过60%的份额。在石油、制造、轻工和烟草等行业,思科的份额超过60%,很多企业和机构甚至只采用思科设备。在互联网行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排名前20名的互联网企业中。思科设备占据约60%份额。而在电视台及传媒行业,思科的份额更是达到了80%以上。

更让人担忧的是,除了在国外扩展业务外,思科也是美国政府与军方的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设备的主要供应商。2006年,由美国115个政府部门参与进行了一场代号“网络风暴”的网络战演习。思科正是该演习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因此,有网络安全专家担心。一旦爆发战争,美国政府极有可能利用思科部署在全球的产品,发动网络战,对敌国实施致命打击。

对于中国方面的担忧,思科公司日前公开发表声明,否认参与“棱镜”计划。声明中称,该公司没有在中国或世界任何地方监控普通公民或政府部门的通信。而且,“思科在全球销售同样的设备。在中国和美国均如此,也不会为前述项目进行设备定制。”

不过,斯诺登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却证实了思科卷入了这场“棱镜门”事件。根据斯诺登的爆料,美国自2009年就开始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监控。他相信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逾6.1万次的黑客攻击行动,其中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就有数百次。而且,美国国家安全局主要入侵网络主干(诸如大型的互联网路由器等设备),这样,不必通过入侵每一台电脑就能获取数十万台电脑的通信情况。尽管斯诺登没有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所使用的互联网路由器设备生产商的名字,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路由器正是由思科公司所生产。

之所以如此质疑思科,是因为思科占据全球路由器及交换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美国市场上更是一家独大。因此,像“棱镜”这么机密和敏感的项目,思科公司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敲响中国信息安全警钟

有分析认为,不管思科否认参与“棱镜”计划的说法是否有说服力,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使用者的信心。特别是在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今天,思科在中国的日子将越发不好过。而自思科此前卷入华为、中兴在美国国会的听证案,并最终将中国两大电信公司挡在美国门外,思科在中国的市场包括竞争环境已经受到了影响。而除思科外,预计微软、苹果等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次“棱镜门”事件,将促使各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制,加强国家的通信安全。

近年来,以“安全问题”为由,美国曾多次对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百般刁难。去年10月,美国众议院以怀疑中国通信设备商的设备留有后门为由,发起对中国企业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的调查。在长达11个月的调查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称,美国电信运营商不应与华为、中兴两家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后者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报告援引了美国业内专家和华为前雇员对该公司的指控。认为这两家公司涉嫌贿赂、垄断和商业间谍活动等违法行为。

此外,美国议员警告称,中国制造的手机零件可以让中国政府窃听到美国高层的对话。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份《IT支出法案》,要求美国司法部、商务部、联邦调查局、航空航天局等联邦政府机构在采购中国企业制造、加工或组装的信息产品前,需取得联邦调查局的正式批准。

对于美国调查华为、中兴事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白宫没能把“排华的课间操”做好。他们提交的华为涉嫌间谍活动的调查并没有得到证实。美国情报部门也没有证据证明华为在美国市场上供应的产品在搜集美国公司情报,并传递给中国。这份针对华为公司的报告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美国政府真正的目的,是不允许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

虽然这场针对华为和中兴公司的间谍指控最终无果而终,但华为实际上却成为这场政治调查的受害者,与华为合作5年的思科公司中断双方进行的战略合作。对此,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华为事件”还会在任何一家与美国有业务合作的中国公司身上重演。因为美国政府的优选任务之一就是缩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完成这项工作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采用任何办法限制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棱镜门”事件曝光后。在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上,美国政府变得尴尬不已,这场对中国华为和中兴的间谍指控颇有种“贼喊捉贼”的意味。

不过,“棱镜门”事件证实了美国对中国的信息安全构成切实的威胁,它为中国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事实上,在去年美国封杀华为、中兴时,中国安全专家就呼吁政府应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中国不妨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未来在信息产品设备的采购方面,增强防范意识。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66期,摘自2013年6月25日《中国国防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3)/硅谷巨头帮美刺探中国情报.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8/15 16:06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