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涵义、 刘城 • 综合俄罗斯《生意人报》等媒体报道,有俄官员提议,下调一些进口商品的关税,结果遭到俄总统普京的反对。事实上,俄本土工业实力仍较弱,为短期利益牺牲本土工业发展空间的做法不可取。俄政府将致力于保护汽车、精密配件、电子等本土工业,以防它们“还未成熟就被西方扼杀”。 普京驳斥“降关税”提议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政府近日召开主席团会议,讨论了俄联邦的目标纲要。一些官员提出将汽车、精密配件及部分电子产品的进口关税下调,但俄总统普京表示反对。他指出:“我们是应该促进本土工业的发展,还是帮助外国厂商打压我们的本土工业?”《生意人报》指出,一些官员可能是考虑到俄罗斯国内消费者的利益,试图调低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但普京认为,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本土工业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目前俄罗斯国内的手机品牌寥寥无几,如果降低手机的进口关税,那么本土手机工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报道指出,总统要让每一位政府官员都意识到,降低关税可能对俄罗斯本土工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在未来10年内,俄本土工业就有可能被西方“摧毁”。 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俄罗斯“工业统计分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俄罗斯与工业机械、汽车、飞机等领域有关的精密配件,市场总额高达320亿美元。根据该公司的估算,俄精密配件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稳步增长,年均涨幅最高可达20%,这是一个利润可观的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生产商在国内精密配件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1.8%,其余市场份额已被外国厂商瓜分。 《观点报》认为,本土厂商占据三分之一的精密配件市场,是俄政府的“心理底线”,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被外国厂商占据,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俄政府不会降低精密配件的进口关税。按照普京政府的计划,必须给本土工业以喘息和发展的时间,尤其是利润可观的汽车养护系统、大型客机安全系统和工业及科研精密仪器,一定要培养出俄罗斯自己的强势品牌,等本土工业具备一定竞争力后,再进一步开放市场。 避免“未成熟就被扼杀”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虽然具备一定的军用电子工业基础,但俄罗斯的民用电子工业比西方落后很多,只相当于欧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普京认为,俄罗斯电子工业几乎是“从零开始”追赶西方,心须在该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利用熟练工人数量多、科研人员实力较强的优势尽快赶上西方。但由于资金限制,该计划付诸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俄政府的一个工作重点是发展电子工业。由于能源储量丰富的俄罗斯能赚取一定量的“石油美元”,俄政府计划在未来3年内大力注资电子工业。该计划实施的前提是:外国电子产品不能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否则俄本土电子工业“还未成熟就将被扼杀”。 英国《泰晤士报》指出,俄罗斯在发展本土电子工业方面留了“后手”。此前俄民用电子工业面临困境:如果不引入西方标准让利于欧美企业,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在紧要关头,俄政府表现得颇具远见,它接受了欧盟电子产品的通用标准,同时仍然保持俄电子工业自身的一些特性。 以手机为例,在俄罗斯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手机,基本上符合欧盟的相关技术标准,但欧洲其他国家厂商生产的手机要想进入俄罗斯的通信网络,在硬件和软件系统上都要进行细小的改动。这下轮到欧盟犯难了:如果针对俄罗斯订的标准“挑刺”,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市场;如果被迫接受这些改动,就不得不让利给俄罗斯的“产品改型”工业。俄罗斯的这招妙棋为本土电子工业的发展争取了时间。 《泰晤士报》认为,与精密配件和电子工业相比,俄罗斯更加不可能同意其汽车市场对西方完全开放,而是会继续“对抗西方”。普京表示,不仅要帮助俄罗斯的汽车生产商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要帮它们向海外市场推广产品。他要求俄罗斯负责汽车产品认证、汽车技术标准制定的机构积极配合汽车生产商的工作,力求俄罗斯出产的汽车安全可靠、符合环保要求,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俄政府正致力于把俄罗斯的汽车工业推向国际市场,当然不会允许西方厂商先来抢占俄罗斯国内市场。俄罗斯计划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外国汽车进口,使进口汽车数量稳定在每年40万-50万辆的水平,同时扩大国内组装汽车的产量,达到每年100万-110万辆的水平。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63期,摘自2013年5月30日—6月5日《上海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