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来源:洞见局中人
2025年5月16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内,俄乌直接谈判在紧张气氛中重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其为“关键机会”,但俄方拒绝美土代表参与核心磋商,给会谈蒙上阴影。乌克兰要求俄罗斯证明和平诚意,而俄方坚持先撤军再谈。美国高调介入,使局势更加复杂。
三年前,俄乌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破裂,双方矛盾未解。如今,战场陷入拉锯战,俄军巩固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防线,但因西方制裁军工产能受限;乌军借助美制火箭炮反攻,兵力损耗严重。双方同意谈判,各有盘算。
俄方提出以战俘交换为突破口,最终达成各释放1000名战俘的协议。俄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明确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等四州,并修宪承认克里米亚归属。这种策略暴露出莫斯科意图将既成事实转化为法律文本。
乌方则以30天无条件停火作为谈判入场券。泽连斯基通过总统令赋予国防部长灵活空间,争取西方新一轮军援,应对国内主战派压力。
美国代表团高调现身,派出国务卿、乌克兰事务特使和驻土大使。美方此举引发俄方强烈反弹,指责其企图通过代理人战争延续地缘博弈。深究动机,美方希望掌控停火节奏,分化欧俄关系,塑造选举形象。
土耳其作为东道主,展现双面外交。一方面默许美乌先行会谈,另一方面向俄方保证不干涉核心议题。这种策略折射出土耳其的地缘野心,但也暗藏风险。当俄方强硬要求美土代表离场时,埃尔多安不得不调整议程,将四方会谈降格为三方磋商。
尽管谈判开启时各方高呼历史性时刻,最终仅在战俘问题上取得进展,核心议题全面搁浅。领土归属成为死结,安全保障无共识,外部干预难消退。欧盟威胁升级制裁,美国暗示重启军援,这些都强化了俄方对抗心态。
这场看似重启的对话实则是战略耐力的较量。俄方在战俘问题上让步,为后续军事行动争取道义空间;乌方接受低规格谈判,争取更多筹码;美国强势介入,使和平进程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历史是否会重演,答案不在谈判桌上,而在顿巴斯的战壕与华盛顿的决策室里。(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