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红 、肖中仁 、魏东旭•
前美国中情局雇员斯诺登逃往香港后不断爆出猛料。近日,斯诺登又披露,美国针对全球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次,这一秘密行动代号为“棱镜”,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计算机也遭到渗透。斯诺登公布的情况显示,美国情报机构已严重侵犯中国互联网安全与公民隐私。中国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说,斯诺登的爆料,情况基本属实。尹卓认为,中国被国外势力控制的计算机高达上千万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捣的鬼。而且,目前中国很难从技术层面反制或防御。
针对斯诺登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6月14日表示,中方将就有关问题与美方进行“深入沟通”。
“扫荡全球数据”令人震惊
斯诺登曝光的“棱镜”项目,只是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等美国情报机构非法窥探全球网络行为的冰山一角。情报机构和互联网技术公司组成的美国“情报报技术复合体”,早已具备扫荡全球网络数据的能力。
美国《纽约时报》称,软件技术的革命使情报机构能对规模巨大的数字信息进行自动、瞬时分析,NSA已成为美国人和外国人的“数字资产”的实际拥有者。NSA不仅秘密窃取数百万美国人的电话记录,还从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那里搜集外国人的电子邮件、视频等数据。NSA耗资数十亿美元在犹他州的山区修建了一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建筑,用来无限期地存储巨量的个人数据。情报官员称,NSA还参与建造了一台世界上运算最陕的计算机,用于破解保护信息的密码。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计算机科学和通讯专家赫伯特•林说,“5年前,我们还以为NSA没有能力监视互联网流量中的大部分数据,现在他们基本上做到了。”英国《卫报》披露的一份NSA“全球热度图”显示,该机构仅在2013年3月就从全球互联网上搜集了970亿条数据,其中不少就是流经美国服务器的外国数据。
对海量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后,美国情报机构能轻易看透任何一个人。例如,把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与信用卡购物、使用电子收费系统的数据相匹配,就能掌握一个人生活的不同侧面。美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根据打一次移动电话所产生的关于地点、时间的4条数据,情报机构就有九成把握确定打电话者的身份。《纽约时报》称,美国情报部门和执法机构还在使用一种被称为“三边测量法”的新技术,它能够连续跟踪一个人的位置。例如,从手机蜂窝塔得到的数据,就足以确定被跟踪者所处的海拔高度,进而算出某人在某一栋建筑的第几层楼。还有的软件能够通过分析手机数据,测算出一个人将要采取的行进路线。
中国上千万台电脑受控美国
美国情报机构从互联网上向中国伸黑手由来已久。斯诺登表示,美国的“棱镜”项目从2009年开始侵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数百台电脑。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斯诺登的话说,“我们侵入网络中枢――主要是大型网络路由器,这样就可以获得数十万台电脑的通讯记录,无需侵入每一台电脑。”中国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透露,“我们发现被国外控制的计算机大概在1400万台左右,大部分是政府公务用户和军队的计算机,还有部分被有目的侦查的个人计算机,其中70%多是被美国所控制的,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我们每年都在进行统计”。尹卓还透露,全世界约有13个互联网的根服务器,其中有9个在美国,所有的互联网信息通过根服务器时每天都被过滤一遍,存在遭窃密的隐患。尹卓说,“中国和欧盟都跟美国提过,将互联网的根服务器挪出来,放在联合国,由联合国成立一个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但美国拒绝了这个提议。”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电子前沿基金会技术分析师丹•奥尔巴赫的话称,“谷歌和脸谱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大型信息中央贮藏库,它们所贮藏的大批数据,对美国情报和执法机构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分析人士对《世界新闻报》指出,美国通过大型互联网公司搜集数据,其他国家根本防不胜防。另外,美国情报机构和网络部队拥有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高手,其他国家与美国进行网络对攻丝毫没有优势。也就是说,中国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打破“棱镜”或防止被“棱镜”偷窥。
斯诺登给中国一手“好牌”
斯诺登躲到香港爆料,或许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伦敦战略问题研究所网络安全专家的话说,斯诺登所爆的料对中国很有利,这一事件重新调整了中美在这方面的对话现状。香港《成报》称,斯诺登的故事仍未到结局,美国情报官员认为,斯诺登手上仍有数十份敏感数据文件未对外公开。也就是说,如果斯诺等事件继续发酵,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有望了解更多的美国网络窃密的黑幕。考虑到斯诺登的特殊身份,他爆出的内幕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很难抵赖,中国与美国就网络问题沟通、交流时,可将这些猛料作为一张“引而待发的牌”,对美施压或向美要价。《纽约时报》称,一旦美国发出拘捕令,要求香港警方协助拘捕斯诺登,警方搜查证物时获取的情报,可能被中国情报机构获取。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6月17日—6月19日《世界新闻报》)
链接一:中国哪些人被美国常年监听
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流传着一句老生常谈的笑话:“我们相信上帝,我们监视其他所有人”。近日,媒体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另一个代号为“棱镜”的大规模监视计划,该计划要求美国各大互联网公司秘密提交包括电子邮件、照片、视频、聊天服务、文件传输、存储数据、登录及视频会议等信息。那么,美国是如何监视“其他所有人”的呢?中国又有哪些人被美国常年监听呢?
打造世界规模最大间谍机构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传递给政府,美国沦为一个秘密监视国家的危险也呈指数级上升。
由于“9•11事件”后政府预算的增长,国家安全局的手头充斥了大量经费,以至于它开始大兴土木,并大大扩充了其窃听能力。例如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某座大楼里,来自国外的数据和电话通信的镜像副本被引向装备了特殊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室,以便对电子邮件和电话信息进行过滤,并将结果传送给国家安全局进行分析。
新的间谍卫星发射上天,新的监听站建立起来。最近在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开张的业务中心按设计可以容纳4000多个头戴耳机的监听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子窃听基地。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局正在秘密建造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将能够对海量数据--例如全美国的人们在每天拨打的所有电话--进行分拣处理。
电信公司秘密协议早已有之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这样的规律一再重复上演:国家安全局或是它的某个前身与美国主要的电信公司秘密达成协议,从而非法获取美国民众的私人通信内容。当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开始安静下来,通信隐私法再次生效。于是,当时担任“信号情报服务局”(国家安全局的前身)局长的普雷斯顿•科德曼准将面临与“黑色监听室”(国家安全局的另一个前身)负责人赫伯特•亚得利在一战之后曾经遇到过的同样难题:无权得到进出美国以及美国境内的电报通信内容。
于是,政府与各大电报公司达成交易,规定由后者向“信号情报服务局”(以及后来的国家安全局)提供获取其通信服务内容的权限。
这一秘密协议延续了30年,到1975年才告结束,当时一系列有关秘密情报活动的披露震惊了全国,包括左翼和右翼、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
9•11后窃听不再受法律约束
于是,两党共同起草了新法律,以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这项被称为《外国情报调查法》的立法设立了一个秘密法院,即“外国情报调查法院”,以便保证国家安全局只有在有理由怀疑美国公民参与了严重的国家安全犯罪时--例如从事间谍或恐怖活动--才能对他们展开窃听。此后,国家安全局一直遵守着这条法律。这个情报机构把自己巨大的触角远离了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但是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后不久,所有这一切就被改变了。当时的布什政府启动了未获授权的窃听计划。于是国家安全局的局长再一次寻求美国电信业的秘密合作,而这些通信企业也再一次言听计从。
最终,当这一行动被人发现后,许多团体对这些企业提出了起诉,但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对它们予以豁免。
因此,在过去近100年的时间里,每当政府敲响电信业的大门,要求它们违反法律,把无数私人通信内容交出来的时候,电信企业只能乖乖就范。这些企业知道,即使自己触犯了法律,也永远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现在,似乎国家安全局除了向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求助外,还再次找到韦里孙通信公司和其他电话公司,从而获得了秘密获取大量私人通信的途径。关于这项行动援引了什么样的法律依据,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
那些被常年监听的中国人
高干子女成首要被监控对象。一名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工情报搜集委员会的高级主管透露,美国国家安全部门曾对中国大陆前高官子女密切关注并加以监控。
政府官员长期遭遇监控。美国国土安全监控网络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搜集国外政府官员的详细个人信息,有的甚至连家庭成员的活动也被记录在案。
大型国企被监控成常态化。美国的这类监控行动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被监控的人员行业背景包括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政府建设项目承包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研究人员、从事政治科学、情报学、区域战略研究、图书管理、文献研究等领域的教师、学生以及媒体工作者等。
链接二:美黑客军团深潜中国网络十五年
根据一些秘密消息来源,隶属于美国政府庞大的电子窃听组织国家安全局下属的一个高度机密、名为“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TAO,又译为“定制入口小组”)”的部门,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电脑和通信系统近15年时间,并且获取了一些关于中国境内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最优质、最可靠的情报。
藏身于国家安全局总部大楼之内,TAO的办公室与其他部门隔离开来,因为TAO业务的极端敏感性,只有寥寥数位国安局高级官员对关于TAO的信息享有完全知情权。据悉,TAO的任务很简单--通过秘密入侵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来获取关于境外目标的情报。TAO还负责搜集情报,以便一旦总统下令,美国就有实力发动一场网络袭击来破坏外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
TAO已经赢得了一个为美国情报界提供一些最好的情报的“美名”,这些情报不仅关于中国,还包括外国恐怖组织、外国政府针对美国开展的间谍活动、全球范围内弹道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活动以及全世界最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进展。
事实上,中国政府肯定对TAO的活动有所察觉。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有关“海量数据”的声明显然是北京准备公布这一数据的隐含威胁。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64期,摘自2013年6月17日《广州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