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文:匈牙利大选为什么是对欧盟的挑战?(一)

尹伊文尹伊文

前世界银行咨询顾问,《在世界边缘的沉思》

2018-04-14 08:15:06       来源:观察者网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尹伊文】

4月8日匈牙利议会举行四年一度的大选,在大选开始前几个月,西方媒体就不断进行了分析评论,一个“小国”的议会选举为什么会引起大媒体如此的重视呢?

无论从人口数量来看,还是从经济体量来看,匈牙利都不是“大国”。它的人口数量和瑞典、瑞士差不多的,它的GDP总量还不及瑞典的四分之一,更是不及瑞士的五分之一。[1]这个小国之所以引起大媒体的重视,是因为这个小国的选举结果将对欧洲,甚至世界产生不小的影响。

为什么经济体量不大、军事力量不强、人口不多的匈牙利选举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要归因于目前匈牙利具有的一种特殊“软实力”,而这软实力源自其执政党总理欧尔班。

从表层来看,欧尔班对欧洲的影响表现在他强硬的“反移民”主张方面,目前欧洲各国都有主张“反移民”的政党,欧尔班的声音成为了具有召唤力的旗帜;在欧盟内部,欧尔班坚决反对布鲁塞尔的难民政策,拒绝欧盟分派庇护难民的配额,在边界严厉封锁难民,严重影响了欧盟政策的执行。

从深层来看,欧尔班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是他的“非自由主义”(illiberalism)。他公开主张要把匈牙利转型成为非自由主义的国家,自由主义是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核心价值,他公开挑战这个价值,公开宣扬中国的非自由主义政府比自由主义国家政府有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是更成功的国家形式。

更让西方自由主义者担忧的是,他的非自由主义得到不少欧洲国家的欢迎,尤其是在中东欧地区。在欧盟内部,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组成了一个集团,欧尔班是其精神领袖,另外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表现出跟随的迹象。其中的一些国家,譬如波兰和匈牙利,都修改了自由主义的宪法,写入了非自由主义的内容,这突出表现在对媒体和社团的管制、对司法制度的改变、对制衡机构的削弱等方面。

欧尔班能够修改宪法,是因为他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议会多数。在2010年和2014年的大选中,他都得到了三分之二多数。但在2015年的空缺议员席位补选中,他的政党未能胜选,失去了两个议席,使其政党掌握的总议席数稍稍少于三分之二。

2018年的大选,对于欧尔班能否再度获得三分之二的修宪多数非常重要,所以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4月8日的选举结果是,欧尔班再度掌握了三分之二的多数,他跨出了2015年的阴影

欧尔班跨出了阴影,使得自由主义者感到了阴郁,很多西方媒体都用阴郁的口吻报道欧尔班的胜利。CNN的头条是“欧尔班的胜利让欧盟头痛”(Orban’s victory poses EU headache),《金融时报》的是“欧尔班的胜利是对欧盟的挑战”(Orban’s win is a challenge to EU)。

我2015年和2014年去过匈牙利,接触过欧尔班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目睹体验了匈牙利的影响力。匈牙利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欧洲大国,但是一系列自我阉割的愚蠢举措,使它从强盛王国沦为寄人篱下的小国。欧尔班的影响力并非始于2010年,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是欧洲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不过,那时他的影响力不是非自由主义,而是自由主义。

站在多瑙河桥上眺望布达。多瑙河穿过布达佩斯,西岸是布达,东岸是佩斯。匈牙利王国时代在布达兴建了古堡宫殿,后来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在各次战争中几经摧毁。今天看到的这布达景色,主要是在18世纪建下的基础,二战时曾经遭受严重损毁,战后再重新修复。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为什么强盛王国会沦为“寄人篱下”?

2014年我从罗马尼亚边境进入匈牙利不久,遇到了一位匈牙利人,他是欧尔班的反对派。那时欧尔班的党派在议会选举中大获胜利,气势如虹。这位反对派对欧尔班的胜利很不服气,他告诉我,这些胜利是因为欧尔班打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牌才得到的。

“他们那些人拼命吹牛,说要让匈牙利在欧洲重新强大,要像过去的匈牙利王国一样强大。”

“匈牙利王国是指奥匈帝国吗?”我很无知地问。

“不是,不是。”

探问查询之后我才知道,匈牙利王国和奥匈帝国不仅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概念,而且在匈牙利人心中引起的民族情绪是不同的。

在11和12世纪的时候,匈牙利王国曾经非常强大,疆域涵盖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的很多领土,但是后来却衰弱了。导致匈牙利衰弱的原因在政治学研究中是一个经典案例,福山做过很好的分析。

13世纪时,匈牙利国王在社会压力下颁布了“黄金诏书”,限制国王的权力。这诏书和英国大宪章的颁布时间很相近,内容也相近,都是限制国王权力的,但对国家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却截然相反。英国的大宪章为后来的君主立宪铺了路,为大英帝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而匈牙利的黄金诏书却因限制王权而使中央政府虚弱,无钱无力经营国防,匈牙利王国逐渐衰败,最后被外敌击垮瓜分。

“黄金诏书”颁布后不到二十年,匈牙利就在1241年被蒙古人侵入占领,万分幸运的是,蒙古皇帝窝阔台(元太宗,成吉斯汗的儿子)突然暴毙,蒙古军匆匆撤退,匈牙利才侥幸劫后余生。

在此后的两三百年间,虽然有少数几个匈牙利国王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了王权,并且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甚至还扩大了疆域。但限制国王权力的势力始终非常强大,社会上的大小贵族为了自己狭隘的利益,总是想让自己的权力大些,让国王的权力小些,他们利用议会,不断地把国王获得了的权力再次剥夺。国王可以掌握的财政资源非常有限,手下的官员不多,能统帅的军队很少。

1526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打匈牙利,国王在战场上被杀,战败的匈牙利失去了独立国地位,领土被三分。其一是奥斯曼吞并了它的中部和南部,其二是它在罗马尼亚的领土成了土尔其人的附庸属国,其三是西部及克罗地亚的领土归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奥匈帝国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大帝国,19世纪下半叶占据中、东、南欧的极大部分土地。虽然在奥匈帝国的名称上挂了个“匈”字,但匈牙利人觉得自己在奥匈帝国中其实是“寄人篱下”的被压迫民族。所以,“匈牙利王国”能够引起民族自豪感,而“奥匈帝国”则会引起被压迫的感觉。

站在布达的山上眺望佩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责任编辑:陈轩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