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路在何方? 国情三、国情四。

国情三:人口不多的新兴小国,多元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

我国人口三千万,独立至今60年,属于人口不多的新兴小国。我国的主要民族都是从周围地区移民而来。我国的原住民人口不多,大都聚居在广袤的原始森林或山地区域。在西马有统称阿沙族的各部族群体主要散居在吉兰丹,彭亨和柔佛的森林地带,东马砂拉越的原住民则主要是伊班-达雅族和沙巴的卡达山-杜顺族。其他主要民族,例如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都是杂居在各大城市或村镇。马来人移居我国历史悠久,是我国现代社会的奠基者。我国的华族和印族移居本地区历史也很悠久。华族对我国的独立和建国,对反抗外来侵略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印族在我国的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各民族没有根本利益的矛盾,也没有压迫或被压迫的仇恨,几百年来一直是和睦相处,和谐生活。但是,种族的不同,文化的差异 ,发展的不平衡往往被殖民侵略者和特定的利益集团所挑拨利用。

 

国情四:独立后我国民族结构的变化,高度政治化的民族问题

独立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很大。原本的马来亚(包括新加坡)马来族与华族人口差不多,华族略多于马来族。独立时,英殖民者强硬的把华族占绝大多数的城市–新加坡从马来亚分割出去。即便如此,马来族也还是不超过人口的一半。后来,成立了马来西亚,主要民族华族和马来族所占比重,仍然差不多。但是经过超过半个世纪巫统“马来人优先”的统治,不少于200万的华族和50万的印族精英,移居其他国家。与此同时,通过种族主义的政治操作,超过300万伊斯兰移民从印尼和菲律宾被引进,以增加马来人的选票。在东马的沙巴,被引进的伊斯兰移民甚至超过原沙巴地区的人口。马来西亚各民族的人口数字,成了高度的机密。为了实行种族主义政治的需要,人们只被告知华人人口一直在下降,剩下百分之二十几,而到底马来民族的真实人口有多少,则被所谓的土著人口掩盖着。可以说,马来西亚的民族问题已经被高度政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