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让俄罗斯从摇摇欲坠到稳如泰山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月光      2025-05-10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式。

盟军在二战中的胜利,拯救了欧洲、拯救了亚洲、拯救这个世界。

然而,当年共御强敌的西方盟国却没有派出任何官方代表参加红场阅兵仪式。

在它们眼中,似乎历史是可以被遗忘的、被歪曲的、被颠覆的。只要不断地重复,苏联可以变成二战的发动者,日本也可以变成二战的受害者。

但俄罗斯并不孤独,因为中国来了。

中俄站在一起,就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稳定力量。

这世界不是没有三战的可能,不是有人想吞并加拿大吗?想占领格陵兰岛吗?想用关税勒索全世界吗?

霸权主义国家,不是不想用军事力量去实现它的野心,而是不敢。

所以,中俄合作水平越高,挑拔离间的声音也就越大。

西方以为搞垮了苏联,也同样可以搞垮俄罗斯。然后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了 。

不过,它们的地缘政治阴谋破产了。俄罗斯不仅没有垮,反而在欧洲方向顶住了西方的进攻。

曾几何时,俄罗斯却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几乎沦为西方的一个小跟班。

迷茫和痛苦

九十年代的俄罗斯是躺在急诊室里奄奄一息的大毛熊,“西方医生”们手里拿着的不是手术刀,而是餐刀。

而被“民主化”后的俄罗斯还梦想着融入西方世界。1992年,叶利钦表示:俄罗斯与欧洲向来都是一体的,俄罗斯应当与欧洲共同体(后来的欧盟)结为一体,更应当与欧洲成为政治和经济同盟。

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白皮书中,叶利钦还强调: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保证俄罗斯在新条件下的国家安全和加入“民主国家共同体”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家庭。

但这只是叶利钦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国和欧洲想的却是如何进一步肢解俄罗斯,至少要在战略空间上让它窒息。

西方没有硬来,只是因为它们顾忌俄罗斯庞大的核力量。用软刀子同样可以杀死大毛熊,只是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美国经济顾问为俄罗斯设计了“500天计划”,说“阵痛”将在1992年底结束,结果,“阵痛”长达十年以上。

西方想用虚无缥缈的“民主”去换取俄罗斯人民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劳动力……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一个工业国被人有意“去工业化”,他们还内外勾结欺骗俄罗斯人民说:只要坚持下去,俄罗斯就会变成了科威特。

的确,像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犹太裔寡头通过侵吞国有资产,早就过上了科威特王室的生活,但一亿四千多万的人民却被抛弃了。

一边是寡头们以每月数十亿美元的速度将资金转移到海外;一边是叶利钦不停地跑欧洲、跑美国,坐在会客室等着人家施舍5亿、10亿美元的援助。

政府债台高筑,只能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的要求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冻结公务员和职工工资,连教育经费都无法维持。

卢布濒临崩溃,又导致黑市泛滥,值得信任的只有黄金、白银、美元,多少人连结婚戒指都不得不拿出来换取生活物资。

90年代,俄罗斯有80%的交易是以“以货易货”的非货币方式进行的,社会的经济活动倒退到了中世纪。

而对国家而言,税收已经完全落空。得到暴利的只有寡头,他们将能源和原材料贱卖给西方,再把资金存入西方金融机构。

曾经体面的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妇女,要到垃圾车里翻找水果和蔬菜。

她们的不体面,意味着这个国家已彻底失去体面。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到俄罗斯。

8月17日,俄总理基里延科宣布暂时偿还外债和内债,卢布应声崩溃。

手里有钱的市民全部冲向商店,抢光最后一批消费品,9月,物价飞涨,寡头霍多尔科夫宣布他的梅纳特银行破产。

梅纳特银行破产就意味着民众存款蒸发,然而一家家银行连续倒闭,银行家逃往海外,社会陷入暴动边缘。

叶利钦只能又向老朋友克林顿求助,IMF施舍给了俄罗斯226亿美元贷款,名为援助,以便让国际投机资本能顺利逃出俄罗斯。

12月,莫斯科市民在大雪中排起望不到头的长队,以求一瓶廉价牛奶。

在苏联时代,美国报纸总是极力宣传这种排队照片。这次,他们却不报道了,因为“民主化”的俄罗斯怎么能出现物资匮乏呢?

到了1999年,一切都已无可救药。俄罗斯失业人口达到2500万,大部分人丧失了最起码生活保障。农村粮食生产下降一半,肉类下降一半,奶类下降30%,耕地比1988年缩小了2000万公顷。

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俄罗斯,变成无法自足。

一个国家的粮食进口超过30%就已处于危机状态,而俄罗斯却要进口45%的粮食,城市更是达到75%以上。

社会上的暴力、贩毒、吸毒、凶杀、自杀,酗酒事件猛增,性病、艾滋病、肿瘤、结核病等疾病比例惊人高升,但比不过药价的增速。

淫业高度繁荣,欧洲人来俄罗斯最划算的消费就是找妓女。

“休克疗法”搞了近十年,还要“休克”吗?

西方学者必须为“休克疗法”的失败自圆其说。终于,他们研究发现俄罗斯是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腐败的政客和贪婪的寡头令灵丹妙药失去了效力,问题最后归结于俄罗斯人的素质上。

俄罗斯走向经济崩溃和去工业化,是人为有意制造的,只有掠夺,没有生产。

机床制造、建筑机械、农机产品、电子工业、工具制造、国防工业几乎是整个整个企业被消灭,顶尖科技人才不断外流。

整整十年,俄罗斯没有建造过一座电站,没有修建过一座大工厂,没有探明一座新矿山……能苟活着,是因为苏联老本还可以啃一阵。

这样的国家在西方面前谈何独立?

没有战争,没有天灾,一个国家沦落到这种地步,谁还有脸说西方“民主”是神药?

叶利钦唯一做对的一件事是,他将权力提前移交给了普京。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对内:打击寡头、媒体国家化、能源国有化、发展军工、抬高政党进入杜马(议会)门槛……这几个动作,立刻让西方感到很不高兴。

对外,用武力手段叫停了北约东扩的步伐。同时,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站在一起。

西方就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舆论攻击。

之前,俄罗斯经济崩溃,西方说是因为没有“法治”。然而,当普京在恢复秩序时,西方又说是“专制”。

话都被西方说尽了,两头堵,无论俄罗斯怎么做都是错的。

奥巴马曾想再忽悠俄罗斯一次,但是他失败了。因为俄罗斯对西方不再有幻想,那些美国代理人–寡头,关的关,跑的跑,他们既不能影响普京,更无法再为美国服务。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北约来到乌克兰门口。

俄罗斯退出了与西方合作的最后象征-G8集团,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不断升级。

但俄罗斯单一化的经济结构并不怕西方的制裁,只要将能源、矿山从寡头手中收回,俄罗斯欠西方的外债完全可以偿还,经济也能逐渐恢复稳定。

经济稳定,就意味着社会稳定。这一切的前提是政治稳定,普京做到了。

俄罗斯跟苏联都存在着一个软肋,就消费品不足,俄罗斯由于经历了“休克疗法”,更为严重。

但西方无法利用这个软肋,因为有中国。

在普京第一任期,中国的方便面仍是俄罗斯人的美味佳肴。当时不是有个传说:一架苏-27的相当于20万箱方便面。

其它消费品也是如此,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东西,却对俄罗斯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中俄的经济互补性就体现出来了,中国有消费品,俄罗斯有能源。

更重要的是,中俄关系在20多年时间内,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建立了高度的互信。

俄罗斯现在就是一个字-稳,稳如泰山的稳。

这种稳定,不仅体现在它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层面,也体现在它的外交层面上。

有了稳定的环境,俄罗斯的孩子再也不用在莫斯科的严寒当中到街头领取救济面包。

反过来看,当西方对俄罗斯骂得越凶,越是说明俄罗斯的路走对了。

小国可以当附庸,当狗腿,但大国不可能,即便是像叶利钦那样完全接受西方摆布,但人家还要置俄罗斯于死地。

普京能带着俄罗斯从摇摇欲坠中站稳脚跟,还能跟美国和欧洲硬扛,就是因为坚持自己,相信自己。抛弃幻想,以斗争姿态面对西方。

一个大国,只能走自己的路。

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将告诉这个世界,霸权主义终将被唾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