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赢在大格局

•金一南•

对美韩联军向鸭绿江挺进,出兵即出境,即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迎头相撞,我军武器装备落后、缺乏海空力量的弱点将暴露得十分明显。如此困难情况下决定用兵,毛泽东提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我们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这一思维表现出的眼光和胆略令人印象极其深刻。在毛泽东的战略视野里,战场胜败不是是否出兵的标准,“入局”或“不入局”才是出兵与否的标准。

这就是“跨过鸭绿江”这一新中国战略决心的根本来源。

无独有偶,1962年中印自卫还击作战前,再次出现类似处境。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国力虚弱。军事斗争主要方向又在东南沿海,重点防范蒋军窜犯大陆。与苏联老大哥刚刚吵翻,对方撤专家、停援助,“中苏同盟”已成废纸。得到西方支持的印度则气焰嚣张,一进再进。不得不做出自卫还击的决定后,因我军从未与印军作战,并不摸底,毛泽东与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之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毛泽东问: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肯定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中毛泽东的战略决心,同样超越了战场胜负。

大眼光、大境界、大决心之综合,便是大格局。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9期,摘自2012年2月10日《老年生活报》)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3(2)/毛泽东赢在大格局.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6/14 17:42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