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默克尔大四喜,德意志战车驶向何方?

来源:汉唐归来111的博客    (2017-09-25 07:05:19)

四年一度的德国大选于当地时间9月24日举行,63岁的默克尔根据选前调查看,“大四喜”没有多大悬念,连庄之后的变数在于组阁问题。 

默克尔卫冕与普京2018年当选概率称得上是稳如狗,她跟普京在年轻时经历有些相仿,普京是克格勃特工,默克尔是东德斯塔西特工(但她说自己拒绝被招募)。

从西方舆论来看,默克尔就是民主典范,普京就是独裁者,这就是话语霸权的逻辑。

德国政治

关于选举制度,无论写哪个国家都会很枯燥,你也不爱,我也不爱写,真要写的话,最科学的方法是跟英国,法国,美国横向对比起来写,还得将各国选举制度嬗变纵向对比分析。

为什么不想写?无论什么制度,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衡量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选举是政治家的牌局,游戏看客们千万不要入戏太深。

从德皇威廉到魏玛共和国,再到纳粹德国,东西两德,直至德意志联邦民共和国,德国选举制度经历着种种改变。

目前德国采取混合选区比例代表制,至于这种制度与赢家通吃比起来哪种好?说不清,各有利弊。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个道理对欧洲,美洲,全世界都一样,削足适履是最愚蠢的。

德国大选叫联邦议院选举,四年选一次,实行两票制,选民第一票选出所在选区候选人,第二票用来选举政党。各政党赢得第二票的总数将决定该党在联邦议院席位,由多数党组阁。

德国选举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民主性,科学性(你就当真的听,这套话可以用在美国,英国,法国,索马里,但决不能用在中俄身上)。

虽然票还没开出来,但可以提前祝贺一下默大妈了。她的连任不但对德国,对欧洲也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默克尔击败了社会民主党(SPD)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这次她肯定还会战胜SPD的舒尔茨。

这三四年来,我们都觉得默克尔的无上限难民政策,已经引得德国天怒人怨。好人没有好报,遍地白眼狼,抢劫不能说,强奸不能报,杀人犯也得拥个抱。

我们的观感不代表德国人的观感,德国媒体比政客还要白左,还要圣母,德国民众在“政治正确”舆论引导下,真正愤怒的并不多。

就算不满,也不会把票投给SPD,为什么?舒尔茨这孙子在难民政策上跟默克尔半斤八两,与其换个新司机,还不如相信老司机,毕竟德国经济一直向好,中产阶级生活OK。

默克尔从政治光谱来说,是属于偏右阵营,社民党一直偏左。但无论谁驾驭德意志战车,德国未来人口结构变化都不容乐观。德国的危机并不是经济,而是走向德意志斯坦。

默克尔连任因素

媒体已经在为默克尔4.0时代描绘蓝图,如果她能顺利完成第四个任期,那么她的执政岁月将达到十六年,领导人稳定,意味着政策稳定,德国始终保持着欧洲经济领头羊地位并不是偶然的。

人民选择基民盟,很大程度是对默克尔的肯定和信任。她的对手舒尔茨虽然一开始在选战中搞得有声有色,但离经验老道的默克尔还有很大差距。

SPD又不敢在难民政策上赌一把,反而迎合“政治正确”,只敢在税收,劳工和福利等话题上展开攻势,了无新意,成绩自然不如人意。

特朗普能击败媒体宠儿希拉里,原因是他的团队不但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舆论,而且还敢挑战“政治正确”,剑走偏锋,声望大增。

默克尔赢得并不费劲,还有一个隐藏因素就是美国没有去干涉选举,自从共产党威胁从西欧消失后,美国对盟友内部选举基本不介入。像六十年代,意大利共产党接近总理宝座时,美国甚至发出军事干涉的警告。

政治制度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而政党制度又决定政治制度的稳定,然而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至关重要。

德国在选举制度上留了一手,避免众多小党充当议会搅屎棍。它既不是赢者通吃,也不是纯粹比例代表制,而是混合制。

一个小党如果没有拿下三个以上选区席次,你就不要来联邦议院里瞎混。这就是德国的“百分之五条款”。

基民盟明天肯定拿不到50%票数,默克尔必须通过谈判来选择合作的其它政党,内阁其实就是联合政府。

当希望参加执政的政党与基民盟达成一致,内阁才能运作起来,谈来谈去,归根结底就是人事安排问题。

双方或三方的谈判结果就会被写入联合执政协议中,立字为证。

德国在全球经济下滑和欧债危机双重压力之下,仍然保持良好势头,在欧洲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它也将继续领导欧盟及欧元区。

默克尔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她哺育着德国和欧洲人民。

德意志战车驶向何方?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照搬照抄,甚至跪拜别国价值观,注定会被淘汰到地球垃圾堆之中挣扎。很残酷,但很现实。

德国将各个小公国统一之后,支撑起它精神脊梁的是“普鲁士精神”,德意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迅速膨胀,作为一个后来者,它挑战了欧洲固有秩序,引发一战。

战败之后,纳粹又将德国带入新轨道,“普鲁士精神”演变成了泛德意志主义,种族主义,沙文主义,以弱肉强食为信念争取“生存空间”。

二战又战败,两个德国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社会主义体系中,东德被苏联大力照顾(控制),而西德在欧洲政治上没有多少地位,法国成了带头大哥,在军事上被美国控制,西德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

两德合并之后,德国必定要找回失去的政治话语权,在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跳得最高。

默克尔刚上台,法国佬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以公民公决方式否决了《欧洲宪法》,在世界上,美国又统治着西方价值观,一切以美国为标准,这并不符合德国人的传统精神。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没有未来。”

黑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话,前半段指的是精神家园,后半段指的是物质世界。一个国家,如果失去独立的精神世界,再多的物质积累也将化为灰烬,没有未来。

黑格尔这个观点跟管子是相通的,管子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所谓争人,就是争夺人心。

德意志战车曾经两度想征服欧洲,用的都是坦克和大炮,结果不仅军事上惨败而归,而且在政治上被阉割。

90年代两德合体后,德国人的政治欲望,领导欲望又重新燃起,但无论是社民党还是基民盟上台,都极力避免铁血政策。就算美国喊打喊杀,德国也是尽量低调,甚至被嘲弄为老欧洲。美国眼中的宠儿是波兰这种主动迎奉的新欧洲。

德意志战车藏起了铁与血,换用经济和价值观来统一欧洲,这个过程要比钢铁洪流慢许多,但效果会更好。

欧洲人既然喜欢扮圣母,那德国就当圣母标杆,站在道理最高峰,让你们跟着疯,难民尽管来。

从全球来看,德国与中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而中国则是美国眼中最大潜在对手,德国与俄罗斯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矛盾,远不如美俄之间来得尖锐。

默克尔一上台时亲美,并在2007年会见达赖喇嘛,但后来调整得很快,直到今天中德关系还是非常平稳地向前迈进,而德美关系处于历史最低潮。

这里可以看出,默克尔与施罗德总理一样,他们都没有具体的未来蓝图,而是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注重当下效益,简单说就是务实。

与日本,韩国对美国唯唯喏喏相比,德国独立性明显比它们强。除了德国自身在欧洲地位,经济实力之外,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借力的杠杆(中国,俄罗斯,欧盟)远远多过日韩。

世人皆说中国崛起,全球媒体时不时热炒中国威胁论,然而又希望中国接过朝核危机这口大锅。但德国崛起也是事实,尽管它很缓慢,像一只无声的狼。

中国被关注,我们也很无奈:

一,我们跟美国是完全两种意识形态。

二,各方面利益冲突此起彼伏。

三,中国跑得就是快,老二永远是老大的恶梦。

德国被冷处理,不知是它迷惑了美国,还是迷惑了欧洲。作为一个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结果最大的蛋糕都被美国收走,这种历史教训德国肯定记在心里。

也许默克尔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手段来为将来德国复兴做准备,但是德国的潜在危机也很明显:

一,无上限的难民政策

二,人口结构变化。

用无上限接收难民的政策来树立“人权”牌坊,默克尔这个风险冒得太大,宗教,民族问题跑偏,二三十年后,得花好几倍的代价去改正。

虽然默克尔在压力之下,将难民向土耳其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又引起了德国与土耳其的直接矛盾,而一些获得德国国藉的土耳其裔在国家与民族之间,他们先是选择民族。加上宗教因素,德意志战车有翻车之虞。

当德国在文化价值,生活方式,社会风俗上过度多元化时,这种矛盾将来必定会反映在政治和经济之上。

默克尔下一个四年任期,世界将会更不平静,美国VS中俄的矛盾在一步步扩大。朝核未平,伊核又起。

德国作为欧洲领头羊,还能当多久?它的羊皮面具早晚会撕下,欧洲那些傻羊们,除了大英帝国跑得快,其它还趴在地上卖萌。

一战爆发,就是因为德国觉得自己在政治,经济和全球利益上得不到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今天的形势也有些相似,得不到满足的国家何止是德国?

等这个世界阵线分明,估计离大战也不远了,三战的阵线以什么划分?用美元还是非美元。

委内瑞拉已经作出选择,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而这样一个石油储量全球第一大国抛弃美元,会直接威胁到华尔街-美元-石油体系。

如果再跳出一个中东国家说要以欧元结算石油,美国得一个个亲手掐死。

德国和中国是这两种货币的支撑者, 德意志战车上的武器变成了欧元,无论是挑战美元,还是出于自保,德国将来都会靠向中俄,因为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经济引擎,一个是最大的核武库。

有人连抢带骗得到太多太多,早晚会被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