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纪念11.14学潮60周年系列—-第一场讲座会

(槟城10日讯)由纪念11.14学潮60周年活动工委会主催的学潮第一场讲座会,于2017年9月9日晚在槟城光大5楼C讲堂开讲。当晚滂沱大雨,7.45pm由工委会秘书、讲座会主持人叶建国宣布开始。首先由工委会主席骆保林讲话。他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是60年前世界形势的特点。马来亚人民为争取独立展开不懈的斗争,英殖民主义者滚出马来亚的日子为期不远”。他说“准备接管政权的联盟政府,推行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同化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1957年轰轰烈烈的学潮。”

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调中心王琛发教授主讲:从冷战文献解密11.14幕后的斗争。他指出“冷战是二战后,战胜者对于世界未来方向,主张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导致互相的斗争。”

美中情局认为,殖民统治时期,华人社区一直和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华人学校实际受着中国控制。同样英国殖民部在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以至1951年《巴恩报告书》,把是否送孩子到国民学校视为效忠、或者不效忠。

西方阵营看到中国以万隆会议改变战后世界的话语,把反殖民和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成为亚洲潜在的反西方资本主义主要敌人。 美国国务院1956年制定的《海外华人与美国政策》草案,1992年正式解密。文件中,〈美国政府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当前美国政府对待海外华人的政策是:a. 助长海外华人组织的反共情绪以及加强美国对彼等的影响;b.清除亲共影响与活动;c.加强海外华人向往自由世界;d.在鼓励海外华人认同自身利益必须一致于居留国利益的同时,影响他们视中华民国政府为反抗共党侵略的政府象征,抵抗共党分子。”其结果则是:“美国政府的执行单位必须以美国政府的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去贯彻以上措施,并根据各别国家的在地条件计划各种教育与情报项目。”

引发美国政府关注马来亚等地的华校学生运动,是他们认为,学运无疑是共产主义对华校成功渗透的生动案例;美国政府认为英殖民政府的应对不力,“驻新加坡的英国总督一退再退,以至于鼓励学生的进一步行动,”并且,“英国迄今仍没有一个反击共产主义颠覆的充分计划。”

这就是11.14学潮幕后超强的冷战布局,不堪压抑的华校中学生,为了捍卫母语教育的基本权利,必然引爆学潮。

资深文史工作者麦翔先生形象地以“螃蟹教子横行”点出马来民族主义堕落为英帝服务的种族主义,进而篡夺马来亚独立果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114学生揭竿起义,具有重大意义。

麦翔指出:青年学生运动是社会改革运动的先锋。1957年的11.14学潮,1974年的马来学生运动都体现了这个特色。

针对林连玉对11.14学潮的误判,麦翔也有精辟的分析。1956年12月他在教总声称,“当前,我们所把握的最高原则,就是争取独立,一切的一切,都以不妨碍独立为依归……”林连玉“吃一堑长一智”,事后翻然醒悟。他愤怒的斥责这群倒行逆施的帝国主义“徒子徒孙”,宣布与他们划清界限。林连玉1965年4月在吉隆坡上海楼酒家饯别会义正词严宣布:“真正的爱国者有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抵抗外敌,一方面要抵抗沙文主义者,两者一样重要,必须双管齐下。”林连玉不愧为杰出的华教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