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新:“过渡时期”与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

作者:刘日新■文章发于:乌有之乡■更新时间:2009-8-22 http://www.wyzxsx.com

原载:旗帜网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刘日新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斯大林和毛主席都这样叫过,这是一门很年轻、很不成熟的科学。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算起,社会主义只有九十 多年历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只有六十年历史。斯大林在世时,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过《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册是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部 分,比较成熟;下册是社会主义部分,很不成熟。1958年毛主席阅读此书时,提了不少意见。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目前没有一本马列主义的可用的教材。 现在,根据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实践,和自己在宏观经济部门工作四十年的体会,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考虑了若干个重大问题,拟 分五六次讲,和大家一起共同切磋。

第一讲 关于“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这一讲,拟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渡时期究竟从哪里过渡到哪里?

二、过渡时期的经济。

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四、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变成了现实性。

过渡时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下面着重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理论界曾经热烈研讨过这个问题。1953年12月,中宣部制发了一个《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经过中共中央批准,作为党内文件印发。这个提纲共分五部分:

第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第三、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加强党的领导,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党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

当时,这个提纲对普及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提高大家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

一、过渡时期究竟从哪里过渡到哪里?

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提法:如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等等。下面交待一下这些提法的出处:

“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刘少奇的提法。毛主席在《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一文批了这种观点》(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82页)。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是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第二十章的提法。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一本影响很大的 书,这种提法也广为传播。此书未定稿,在1951年经苏共中央组织经济讨论会,提出批评和建议,于1954年出版了第一版。以后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于 1955年出版了第二版。此书在社会主义国家都翻译出版了,中国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了第一版,1956年出版了第二 版,1957年第三次印刷。毛主席1958年提出关于读书的建议,其中就有这本书。1959年他读此书这一节时,说:

“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

“马克思这里讲,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的革命转变时期。”(《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第7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

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提法还有: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转入后者之革命的转变时期。’”(《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第4页,这句话本是 《哥达纲领批判》的话,原文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英文、俄文和中文都一样)。这里为什么这样翻译?这是不是故意歪曲?)

△《为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斗争》(人民出版社1954年1月出版的小册子书名,收集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文章。)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形势之下,人们都不能不关心我国将如何‘由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头一页《编者的话》,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

毛主席关于过渡时期,也有过几次不同的提法:

1953年,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这里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间大约需要十至十五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81页 、82页注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第251页)。

1954年,亲自主持起草的《宪法》序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1页)

1962年,在起草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的话(下详)。

我认为,上面这些提法有的似不够准确,有的是认识问题,是认识过程不完善的提法;有的则是立场问题、路线问题,提法不同,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因此,我认为,在过渡时期问题上,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由来已久。

经过反复认真学习和研究,我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过渡时期,从哪里过渡到哪里,准确的、科学的提法,应当是: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提出过渡时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1页)

列宁:“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84页)列宁认为,“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 根本的问题之一。”“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无 产阶级专政,即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将第一次提供人民享受的、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同时对少数人即剥削者实行必要的镇压。”(《列宁选集》第三卷第 248页)

毛主席: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写道:“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 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 们总是企图复辟。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 会主义改造的人,他们人数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但一有机会,就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早就阐明的了的一条历史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种阶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曲折的、时起时伏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这种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 要反映到党内来。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社会根源。在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警惕和坚 决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这个公报发表于1962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第653-654页,中央 文献出版社,1997年1月。同时还可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对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稿的批语和修改》,第195-197页))

以上是毛主席关于“过渡时期”最科学的表述,被后来称为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反修防修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这也是修正主义分子攻 击毛泽东思想是所谓“极左”的重要根据。(《毛泽东传》〔1949-1976〕第1260页也引用了,但下面批判的话,是错误的。)

毛主席在建国前夕(1949年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一篇关于过渡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章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指出了革命的 前途: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文章指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 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 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 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 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

“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 为新人。…这种对于反动阶级的改造工作,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才能做到。这件工作做好了,中国的主要的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即垄 断资产阶级,就最后地消灭了。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就可以向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进行许多适当的教育工作。等到将来实行社会主义即实行私营企业国有 化的时候,再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的工作。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5-1477页)

二、过渡时期的经济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顺便提到过渡时期的经济:“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为基础的社会里…”,“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一种共产主义社 会,它不是在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而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者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 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

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总结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两周年的经验,指出:“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 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 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指出这些经济的具体形式和相应的阶级是:“这些社会经济的的基本形式就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这些基本力量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列宁选集》第四卷第84、85页)

据此,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但消灭阶级是不能一下子办到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是始终存在的。…但每个阶级都起了变化,他们的相互间的关系也起了变化,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并不消失,只是采取了别的形式。”(同上,第92页)

列宁对三个主要阶级作了分析,并作了具体交待:

首先,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夺得政权以后,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它掌握着国家政权,支配着已经公有化的生产资料,领导着动摇不定的中间分子和中间阶级,镇压着剥削者日益强烈的反抗。

其次,剥削者阶级,即地主和资本家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还没有消失,也不可能一下子消失。他们还有国际的基础,他们还部分地保留着某些生产资料,还有金钱,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反抗的劲头由于他们的失败而增长了千百倍。

最后,农民,也和任何小资产阶级一样,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也处于中间的地位: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小私有者。这样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必然动摇不定。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领导他们,设法影响他们。”(《列宁选集》第四卷第92-93页)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三十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苏联作为主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对人类历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但斯大林一个重大失误,就是1936年月11月在《论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苏联消灭了地主阶级、资本家阶级,“所有一切剥削阶级都被消灭了”。在 社会中已经没有了彼此对抗的阶级,社会是由两个相互友爱阶级,即工人和农民所组成。执掌政权的正是这两个劳动阶级,国家的领导权(专政)属于工人阶级。智 识界的成份变了,百分之八九十出身于工农劳动者阶级,他们服务于人民。

在联共(布)十八大报告中,在回答“在我们这里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了,我们国家内已经没有什么敌对阶级了,再没有什么人可以镇压了,也就是说再不需要什么国 家了,国家应当消亡下去”的问题时,斯大林显然同意这种观点,回答说:现阶段国家的基本任务,是组织经济文化建设;至于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主要是对付 外部的敌人。

斯大林晚年,辩证法少了,形而上学多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45页)。所有这一切,为以后的修正主义集团搞“三和”(和平共处、和平竟赛、和平过渡)“两全”(全民党、全民国家)大开了方便之门。

斯大林去世后,建国七十多年的苏联,在经济上继续紧追建国两百多年的美国,6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超过美国,宇航和科学教育领先世界,苏联是第一个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的两霸。主流学者说什么苏联亡国,是因为经济没有搞上去,这不符合实际;主要是由于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领导权,在内政外交 上执行错误路线和政策,终于在1991年亡党亡国。苏联解体,一个在世界上存在了74年的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这样在历史中消失了。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不幸!

毛主席坚持马列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过渡时期的经济,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文中,作了高度简明的概括:“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 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89页)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决定性的纲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简单的说,就是实行“一化三改”:即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从1953-1957年,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8%,打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6年提前完成了“三改”任务,特别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无前例的大事。我国已建设成为一 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后经过三年大跃进(1958-1960)和五年调整(1961-1965)的曲折道路,接着完成了“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到 1980年,发展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钢产 量达到3712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粮食产量达到6410多亿斤,人均654斤,解决了近十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仅仅三十年,取得如此 巨大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改革开放后,又完成了“六五”至“十五”五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执行“十一五”计划。近三十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平均每年增长9.8%。目前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多万亿元人民币,合4.3万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但出现的问题也极其严重,由于实行所谓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按照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策略前进,中国改变了颜色。美国的智囊人物布热津斯 斯基说:中国改革要成功,一要淡化意识形态,二要是非公有制经济。前一句实际上是取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后一句实际上是实行私有化。总的是从上层建筑到 经济基础,彻底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三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按照美国人的指挥棒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被边缘化,实际上是靠边站了。无产阶级的 先锋队共产党,因领导集团执行修正主义路线,资本家入党,成为“两个先锋队”,实际上变质了。工人阶级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公有制,重新变成无产阶级,沦为 雇佣劳动者,或称“打工崽”,由政治上的领导阶级变成弱势群体。农民阶级的情况,如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说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 危险。”安徽省两个作家写的《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3万册),反映了农民求生存、反剥削压迫和拚死抗争的状况。目前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表现,三分之二是由私有企业生产,国有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0%。由此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已居世界之 最。美国的大报《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文章说:“中国大陆的贫富不均状况已经超越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事实上它已接近1949年国民党 统治时期的水平。也就是说,就贫富差距而言,中国大陆已经接近‘回到解放前’ 了。”文章说:“中国至今虽仍自称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需的社会架构已荡然无存。”

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1、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主要矛盾的论述:社会矛盾主要是经济决定的。从上一节“过渡时期的经济”,可以看出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矛盾:在发展方向上, 主要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在阶级矛盾上,主要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党的的路线上,主要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和修正主义的改良路 线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的争论:1956年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鉴于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 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 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62年8月,毛主席在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上,根据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苏联的领导权,与我们党对苏联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批判;中国国内阶级和阶 级斗争的情况,特别是农村包产到户、单干风盛行,并得到中央不少人领导人的支持;写小说,搞翻案风等等,于是提出阶级、形势、矛盾的问题,这成为9月在北 京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毛主席在这次会议公报中,写道:

“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毛主席还说: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问题,我们从现在起, 必须年年讲,月月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毛主席逝世后,一直到党的十七大,主流学者和走资派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应恢复八大的提法,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他们认为,八大的提法,毛主席当时也同意了,不能改。但党内外的马列主义者认为,即使毛主席当时同意了,但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国 内外新的形势,特别是国际共运内修正主义的出现,必须否定原来八大的提法,重新明确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 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谁战胜谁的问题没有解决,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随时是可能的。

毛主席在1964年,甚至预见到我国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能时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社会主义教 育工作做得不深不透,各级领导权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而被修正主义者所篡夺,则我国还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建国以来毛泽 东文稿》第十一册,第17页)

所以,关于过渡时期主要矛盾的争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执行修正主义的问题。

四、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变成了现实性。

社会历史并不总是直线地发展,而是曲折地前进的。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例如,英国1640年开始 的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多次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先后历时60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702年才取得最后胜利,拖着一个封建尾巴女王,资本主义制度才算确 立。

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压迫,建立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剥削阶段必然要拚死反抗。列宁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 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必然存在着复辟希望,并且把这种希望变为行动。被推翻的剥削者不曾料到自己被推翻,他们不相信这一点,不愿想 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遭到第一次严重失败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疯狂的热情、百倍的仇恨投入战斗,为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为他们的家庭而斗争。他们 的家庭从前过着那么甜蜜的生活,现在却被‘平凡的贱民’弄得破产和贫困…”(《列宁选集》第三卷第640页)由此可见,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 辟,是多么重要。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巴黎公社只存在了二个月,革命的烈火终于被资产阶级扑灭了。由此可见,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复辟的斗争,是多么惨酷!

因此,要牢记马克思的话:“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就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 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 479-48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书信中说:“至于我们,那么,根据我们的全部经历,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 史的直接动力,特别重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 道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74页)这就是说,在过渡时期要坚决反对阶级斗争熄灭论。

列宁也一再说:“我们的‘防止复辟的保证’是把革命进行到底,而不是同反动派妥协。” “革命愈深入,旧制度复辟就愈困难。”(《列宁全集》第10卷第307页,第13卷第304页)

毛主席则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理论”(他在世时,叫“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且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斗争那些党内走资 本主义的当权派。”“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国外有进步舆论指出,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新、最伟大的贡献。不要以为毛主席逝世,走资派 篡党夺权,文化大革命就失败了。实际上,“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理论原则和实践影响是永存的。如同马克思说巴黎“公社的原 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第677页)同样,“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 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光芒也必将永照千秋,照耀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共产主义。

(2009/5/29初稿,6/15文字上略有修改)

第二讲: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

在这一讲里,需要介绍两个阶段的提出,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所谓“初级阶段”的问题,所谓“共同富裕”的问题,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关于消灭 “三大差别”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本身是复杂的理论问题,多年来又被理论战线搅乱了,有的需要恢复其本来面目,有的需要批判其错误,有的需要进一步研讨。 下面提出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商讨。

一、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的提出,列宁关于两个阶段的论述。

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共产主义的著作,一般都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对比其弊病,顺便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在同机会主义作斗争时,批判其错误,顺 便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正确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就是在《哥达纲领批判》这本名著中第一次提出来的。

马克思说:“这些弊病〔指按劳分配,仍然会出现穷富之分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列宁后来在《国家与革命》中解释说:‘通常叫社会主 义,而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列宁选集》第三卷第250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 不能超出社会的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的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 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2页)

列宁在论述他对《哥达纲领批判》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理解,指出马克思比较详细地明确了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在《国家与革命》中,专 门有一节“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指出马克思不像拉萨尔那样讲一些含糊不清的话(如‘全部产品归劳动者’),“ 而是对社会主义必须怎样管理的问题作了冷静的考察。马克思在具体分析这种没有资本主义存在的社会的生活条件时说道:

‘我们这里所说的〔在分析工人党的纲领时〕不是在他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者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这个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还带着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 阶段或低级阶段。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末‘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马克思这些解释的伟大意 义,就在于他在这里也始终应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发展学说,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马克思没有经院式地臆造或‘虚构’种种定义,没有 从事毫无意义的字面上的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而是分析了可以表现共产主义在经济上成熟程度的两个阶段。”(《列宁选集》第三卷第 249-256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信奉共产主义分两个阶段的学说。毛主席高度评价两个阶段的学说,指出:“现在我们说共产主义分两 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这是马克思在当时社会发展条件下所做的科学预见。”接着又用发展的眼光指出:“进到高级阶段以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一定 会出现新的阶段,新的目标一定又会提出来。”(《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下)第70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清样本)

邓小平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到1982年也承认:“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到了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可是没几年,他变了,不相信这种科学提法了。具体怎么变的,下面再交待。

二、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讲消费品分配时,提出了一个“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阐述“资产阶级法 权”问题时,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还保留了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是困扰我们理论界多年,搞得很玄乎,一直没有争论清楚 的问题。

什么叫资产阶级法权?其实,马克思讲得很清楚,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里通行的就 是调节商品交换(等价交换)的同一原则。“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1页)实际上,这种平 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不这样不行。所以,过去有一段时间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那就会否定按 劳分配,或者搞平均主义,或者按需分配,这不把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搞乱了吗?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进一步论述,“既然在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存在着资产阶级的法权,那一定要有资产阶级的国家,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 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可见,在共产主义下,在一定时期内,不仅会保留资产阶级法权,甚至还会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好象是奇谈怪论,… 其实,无论在自然界或在社会中,实际生活随时随地都使我们看到新事物中有旧的残余。马克思并不是随便把一小块‘资产阶级法权’塞到共产主义中去,而是抓住 了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社会里那种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不可避免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三卷第256页)

到了1977年,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撰文指出“资产阶级法权”,应改译为“资产阶级权利”,似乎一直在争论的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当成一个翻译有误的问 题就一笔勾消了。但事实上马列的书还在,客观上实际问题依然存在。官方害怕讲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问题,害怕批判资产阶级,于是对“资产阶级法权”这样的理 论问题采取不承认主义,当作一个误译的问题,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三、关于所谓“初级阶段”、所谓“共同富裕”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如前所述,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特别是中国原来 比较落后,生产关系方面公有制还不够强大和巩固,私有制虽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但资本主义势力并未消亡,他们人还在,心不死,同国际资本联系密切;与此同 时,有的共产党员官做大了,不革命了,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样,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 的斗争,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要坚决贯彻执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决不可忘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如前所述,邓小平原来也说过马列主义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话。但从1987年起,他180度大转弯,提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说: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2页)据此文的注释透露,在十三 大前夕,秀才们草拟报告的设想,提出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邓小平批示:“这个设计好。”这是无良学者、走资派和精英互相利 用、互相勾结的“铁三角”又一明证。

这是公然篡改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偷换成初级阶段,以便推行他们的修正主义。这比他们原来提出“资本主义补课论”要高明。因为 “补课论”公开提出要退回去搞一段资本主义,太露骨了,挨了马列主义者的批判。现在提出所谓“初级阶段论”,带一点理论色彩,就更能自欺欺人,于是大张旗 鼓地宣传起来了。而他们的实际做法则是,“初级阶段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样,搞资本主义,搞封建主义,什么乌七八糟的,似乎都顺理成章了,反正现 在是初级阶段!

特别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又进一步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 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380页)对此他的接班人心领神会,如十 七大前夕,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初级阶段的文章,突出其所需时间,长达几十代人。大家知道,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一代人大体为三十年。初级阶段如 按五十代人估算,那么共需1500年时间。至于由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过渡到发达阶段,需要多长时间,他们没有说,大概也需要千把年吧。这就是说,在 他们看来,共产主义是几千年以后的事。这同资产阶级污蔑共产党宣传美好的共产主义,是遥遥无期的“乌托邦”,不是如出一辙吗?修正主义彻底背叛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了的嘴脸,不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吗?

关于所谓“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口号。邓小平多次讲:“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166等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这篇关于社会产品分配的光辉文献中,指出在刚从资本主义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群众仍然会出现穷富之 分。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举了三种情况:第一,劳动者个人天赋不同,分配产品的多寡也就不一样;“其次,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第三,“一个 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 就比另一个人富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2页)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有穷富,这是不可避免的,怎么可能共同富裕呢?因此,所谓 “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完全是资产阶级政客骗人的口号。至于现今中国资本主义已经复辟,走上邪路了,更不是什么共同富裕,而是贫富悬殊,两极分 化,以后再具体讨论。

四、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

由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向共产主义第二阶段过渡,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只有几十年,毕竟时间太短,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谁战胜谁的问题远未解决,现在要具体讨论这个过渡问题,似乎为时尚早。不过从大的方面说,研究一下这个过渡的问题,也有好处。这使我们更加明确前进的方 向,坚定我们的信仰,树立起充分的信心。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之应 当承认,近几十年西方国家称社会主义国家为“共产国家”,这也有其合理性。)首先,两个阶段有其共同性:在意识形态上,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政 治上,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经济基础上,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经济运行上,都实行计划经济。其次,两个阶段有其差别性。向共产主义过渡后,这些差 别将逐步消除。首先,在生产力发展程度上将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公共财富如潮水般地涌流出来;在意识形态上,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水平空前 提高;在政治上,政党(包括共产党)和国家都要消亡(条件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取得胜利,帝国主义国家被消灭);在经济基础上,实行单一的共产主义公有 制;在经济运行上,实行非常科学的计划经济。这是我对过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个大问题,在苏联,斯大林有著述;在中国,有大理论家,搞过“试点”,下面且作一简要介绍。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根据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的经验,指出:“社会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造和文化改造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劳动将在社会成员面前从仅仅维持生活的手段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公有制将成为社会存在的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基础。”

接着,斯大林提出为了从实际上过渡到共产主义,至少必须实现三个基本的先决条件:第一,必须切实加以保证的,是全部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而生产资料的增长要占优先地位。

第二,必须用逐渐过渡的办法,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使产品交换制代替商品流通,中央能够掌握全部社会产品来为社会谋福利。

第三,必须大力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保证社会一切成员受到足够的教育,全面发展其体力和智力,突破现在的劳动分工,能够自由地选择职业。

为此,需要缩短每天的劳动时间,实行综合技术教育,根本改善居住条件,大力提高实际工资,降低日用品价格。只有实现这些先决条件,劳动变成社会成员生活第 一需要,才能从社会主义的公式“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公式“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 年版,第60-62页)

毛主席1958年在读斯大林此书时,对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三个条件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主要的是第一条。缺点是没有政治挂帅,说斯大林的书是“没有政治的政 治经济学”。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阐述斯大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三个条件时,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还远未清除。”毛主席 在这句话下面划了杠杠。此书接着说:“因此,必须克服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必须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和共产主义觉悟。”毛主席在旁边划了双 杠,并批了“好”。

在中国,1958年大跃进期间,理论界一些人头脑发热,不顾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急于搞两个“穷过渡”: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 义过渡。1958年冬,中央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武昌会议)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批评了两种过渡的错误思想,指出那会大大降低共产主义 在人民心目中的标准,使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受到歪曲和庸俗化。

这一年,“大理论家”陈伯达,在河北省徐水县搞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试点,不但办食堂,吃大锅饭,每月发一条毛巾;还提出要实行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取消商品 生产,搞产品调拨。毛主席在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批评了这种错误思想。在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批评说:“现在我们有些人大 有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些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倾向不要商业了,至少有几十万人想不要商业了。我们有些号称马克 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他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 商品生产的本质差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商品生产的重要性,不懂得社会主义现阶段,价值、价格和货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表 明,他们根本不认识无产阶级对五亿农民应当采取什么态度。”(《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第39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清样本)

陈伯达这个“大理论家”在徐水搞的这一套,对实际工作没有造成影响。尽管他当时是国家计委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计委也派了精兵强将跟随他去试点, 回来也作了传达。但上有毛主席正确的马列主义领导,下有国家计委各级坚强的领导班子,计委继续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包括商业计划,经济运行未受干扰。但需要 指出的是,大跃进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指挥权由薄一波为主任的国家经委,取代了国家计委,高指标对国家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这在以后再作交待。

五、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与消灭“三大差别”的问题。

马列主义认为,这里要区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对抗性矛盾,因为前者剥削压迫后 者。另一个问题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第一阶段,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因素,前者和后者还存在非对抗性矛盾,即还有本质 差别。西化派吹嘘美国这类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业差别、体脑劳动差别,这是为资本主义涂脂抹粉。这些国家生产力虽然很发达,但剥削制度存 在,前者和后者是对立的,说什么现在已经消灭了两者的差别,完全是胡说八道。

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消灭“三大差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参看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第117-145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和斯 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22-28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二版)。这里只提一个要点,关于消灭城乡差别,老祖宗着重指出要发展小城市。现 在我们的官方在统筹城乡建设,似乎只要解决一下户藉问题就万事大吉了。一些试点城市如郑州的农民拿到了城市户口本,说这个本本解决什么问题,我不还是一个 农民吗?这是把一个复杂的经济理论问题,看得太简单化了。关于消灭工农差别,应着重在农村发展工业。关于消灭体脑劳动差别,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包括综 合技术教育,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9/6/10)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与研究:_过渡时期_与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1/13 13:2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