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量化宽松难挽日本经济颓势

•张季风•

日本央行近日决定继续实行零利率政策,并将量化宽松规模再扩大11万亿日元,达到91万亿日元。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央行连续两次放水,这一做法实属罕见。然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却注定难以扭转日本经济的恶化局面。

长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欧债危机、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日本2012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第一季度明显趋弱,仅为 0.7%的微弱正增长,鉴于第三季度景气动向指数和工矿业生产指数连续3个月出现下降,再加上因“购岛”闹剧引起的对华出口骤减,日本经济颓势明显。10 月份日本内阁府和央行双双做出了日本经济从“景气正在恢复”转向“停滞”的判断。更为严峻的是,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细胞的企业经营状况非常糟糕。不仅汽车 产业萎靡不振,家电产业业绩也直线下跌,除夏普濒临破产外,被称为“家电骄子”的松下和索尼也出现巨额亏损,整个产业界几乎全线告急。新的量化宽松措施就 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其目的非常明确,主要是配合日前日本政府的4000亿日元投资的刺激经济复苏政策,试图托起摇摇欲坠的日本经济,使日本经济早日摆 脱通缩,回归到物价稳定的增长轨道。

此次量化宽松措施可能使遭遇寒流的日本经济状况有所缓解,但其效果将极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方向出现了严重偏差。增加公共事业投资和量化宽松政策均着眼于解决内需不足问题,而本次日本经济恶化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外需不足。

日本在税收减少、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复苏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在长期通缩的背景下,由于收入减少, 占国内生产总值近六成的个人消费一直处于负增长;由于工矿业生产萎缩,占国内生产总值15%左右的设备投资也失去动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投资增 加无望。包括公需和民需在内的内需对经济拉动很难期待,经济增长只有依靠出口拉动。

“3•11”大地震后,日本出口疲软,受核事故的影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进口大增,贸易连续出现逆差。特别是今年以来贸易逆差幅度进一步增大,据日方公 布的数据,2012年4—9月,日本出口下降2%,逆差高达3.2万亿日元,这是197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对华贸易逆差1.5万亿日元,约占逆差的 一半。今年1—8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同比减少6%,而9月份由于“购岛”闹剧的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锐减14%,其中汽车出口下降44.5%,汽车零部件下降 17.5%,电子零部件下降9.6%。

出口扩大,日本经济则景气;出口减少,日本经济就会萧条,这种外需依赖型经济结构很难改变。出口的下降,可能使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出口减少——生产减少—— 雇佣减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要解决日本经济的衰退,当务之急是要扩大外需。日本未来的希望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广阔的市场对日 本经济发展不可或缺。因此尽快改善外部环境、修复中日经济关系,扩大对华出口,增加外需,才是日本摆脱经济衰退的最佳选择。

(《环球视野》摘自2012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链接:日本家电业逼近“沉没”(傅勇)

电影“日本沉没”曾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幕正在日本家电业真实上演,像当年承认纺织、钢铁辉煌不再时一样,“日本家电”这块金字招牌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旗舰”企业正在衰退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而之前也进行了努力调整,但巨亏的梦魇依然如此挥之不去。

近日,日本家电三巨头松下、索尼和夏普先后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日的本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三家巨头均未能扭转连续多个季度巨额亏损的局面。

其中,日本最大的企业雇主松下11月2日显示的信息最让人震惊,该公司将全年营收预下调了7%,且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本财年净亏损将达到7650亿日元(约合96亿美元),而在今年的5月份松下还预计将在本财年实现净利润500亿日元,完成扭亏为盈。

针对目前形势,松下首席财务官河井英明表示,“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比我们先前的预期要糟糕,我们下半财年的前景非常严峻”。其中,“电视机、照相机、蓝光播放器和PC等数字消费业务要比我们三个月前预计的更环。”

而索尼上周四发布的第二财季财报则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二财季,索尼净亏损为155亿日元(约1.94亿美元)。这已是索尼连续第七个季度业绩出现亏损。

目前,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正领导企业自救,先是进行总数为1万人的大裁员,接着出售了部分资产,然后出资500亿日元对奥林巴斯进行了投资,加码前景良好的医疗影像领域。

索尼C F O (财务总监)加藤优说,“未来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将不再作为索尼追求的企业目标,我们时下的迫切目标是尽快实现索尼的业务盈利,为此将不惜下调销售数量”。

夏普的情况也不妙。夏普在11月1日发布了2012上半财年业绩报告,其在2012年4-9月的半个财年之内,共计亏损3875.84亿日元(约合48.4亿美元)。

技术领导力消失

对于此次三家日企的财报表现,业界颇为关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恐龙那样轰然倒地”。

缘于夏普“难看”的业绩,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11月2日宣布,把夏普公司的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惠誉当天把夏普的信用评级连降6级,至B -,这一级别不再是安全的投资级别。

另一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11月2也宣布,将松下的长期信用评级下调至“BBB”。

十年前,日本家电企业还是重要的技术创新者,是很多产品和潮流设备的发明者与领先开发者,他们在电视、数码相机、便携音乐播放器和游戏机方面都曾在世界领先。而如今,日本企业已经很少有产品能毫无争议地占据领先地位,它们已经被苹果或三星等企业超越。

十年间,日本家电业为何如此衰落迅速?业界分析称,全球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跌或许是原因之一。不利的外因还包括自然灾害,日本去年的地震进一步削弱了日企的产业链。此外,日元升值也重挫了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不过,在日本商界有“管理教父”之称的东京C PI会社力研究所主席长谷川和广看来,外因固然重要,但它似乎不是日本电子企业衰落的核心因素,导致日本电子企业江河日下的原因之一为产品缺乏竞争力。

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内容、应用和操作简单性,日本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麦肯锡的科尼万也认为:“日本企业以往主要进行硬件和设备创新,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无人能敌。但目前的问题是,全球创新的主要动力已经从硬件转移到了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等领域。”

日本当前的疲弱根植于其传统优势专守“m onozukuri”(即制造的艺术),专注于硬件的改进。

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曾经是日本电子设备生产商的最主要竞争优势,它推动了日本的电子公司竭力生产常常是世界上最薄最小的产品或是推出其他渐进的技术进步,但它们忽视了人们真正关心的因素,例如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便利度。

对此,津贺一宏在今年6月份接任松下总裁时承认“日本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和制造技能太自信了,我们忽略了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产品。”

曾经取得的成功和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导致日本家电企业过于骄傲自满,从而不断抹杀自身的创新能力,后来却发现面对增长点转移到新生产业、消费者兴趣发生转移以及新一代竞争对手发起的冲击,它们已经无能为力。

逐步退出家电业

“我们是消费电子业的失败者之一。”松下社长津贺一宏直率地总结了日本家电业如今的状况。

之前,由于与鸿海的协商没有取得进展,夏普未能取得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入股注资670亿日圆。如今,面对巨亏,这家被称这“液晶之父”的消费电子巨头甚至发 出了“我们可能撑不下去了”这样的“哀嚎”。而日本C om -m ons资产管理公司C E O哲郎•李也分析说,“夏普今年或许不会破产,但我认为他们的业务活不过3至5年,他们所剩的时间不多了。”

对日本家电业今后的前景,业界人士普遍不看好。

家电资深人士刘步尘表示,整体感觉日本企业全年走势比预想要差。“很难得出令人乐观的结论。目前经济状况没有好转,而日本家电企业的战略转型没有成功迹象,很难预测它们什么时候能走出困境。但至少明年上半年,日本企业的盈利是要打上大大问号的。”

路透Breakingview s的专栏作家彼得•塔尔•拉尔森则认为,日本家电业陷入了死亡漩涡,他表示,创新不是到处撒钱那么简单:苹果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就比索尼低。而鉴于日本电子企业要面临更多亏损和进一步业务重组,他们没有多少希望能东山再起。

面对亏损,以松下、东芝、日立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家电巨头也正在剥离利润低而且竞争激烈的家电业务,开始向重工业、新能源、交通等利润更高,进入资金和技术 门槛更高的商用领域转型。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抛开背负已久的亏损产业包袱,还能借机完成产业升级,追逐利润更高的上游高端技术。

现在看来,不再做家电,将成为索尼、松下、夏普们的无奈选择。

事实上“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自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全线溃 退,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而三菱、日立、东芝、N EC等以前显赫一时的企业都已经淡出世界家电市场的竞争舞台。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04期,摘自2012年11月6日《经济参考报》)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2(4)/新量化宽松难挽日本经济颓势.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12/24 08:06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