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报:全球原油价格究竟缘何下跌?

2014-12-16 08:56:16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姜涛

核心提示:近来全球油价从每桶100美元上方骤降至60美元,一些人认为这是全球两大产油国——沙特和美国相互对抗所造成的结果。然而实际情况要远比这复杂。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外媒称,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尼日利亚源源不断地向北美地区的炼油厂提供高品质原油。到了2010年,这一贸易规模达到了平均每天100万桶。随后美国迎来了能源业的繁荣期。到了今年7月份,尼日利亚已不再向美国出口石油。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6日报道,在被美国国内激增的石油产量所取代后,数百万桶的尼日利亚原油如今涌向了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而这些国家也正是中东各国所欲吸引的买家。由此引发的市场份额之争,或将重塑石油输出国组织,并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石油市场。

近来全球原油价格从每桶100美元上方骤然跌至65美元以下,一些人将此形容为全球两大产油国——沙特和美国相互对抗所造成的结果。然而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这其中涉及到利比亚的叛军、印尼的出租车司机、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工人乃至中东各国的油长。这既反映出了原油供应的大幅增加,也折射出原油需求的下滑。

而油价的大幅跌势可能不会很快结束。美银美林称,美国油价在2015年可能会跌至每桶50美元。上周四,美国油价多年来首次收于60美元/桶下方。

这次油价下跌的根源要回溯到2008年德克萨斯州科图拉附近的一个小镇,在安东尼奥和墨西哥边境之间。Eagle Ford页岩区的第一口井就在这里 探。当时美国原油日产量大约为470万桶。

2009和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上涨,为发现新的供应提供了动力。在科图拉和其他地区,美国 探商响应了这一趋势。达拉斯Coquest的石油贸易商Dean Hazelcorn称,当时的情况就像是石油业的军备竞赛,大量的石油矿藏被发现。

如今,德克萨斯州南部分布着200多个钻井平台,在地面下的岩石中勘探。一旦经过 探和液压断裂处理,这些矿井将出产大量优质石油。目前,美国的原油日产量为890万桶,得益于Eagle Ford和其他新开采油井的贡献。

美国并没有增加汽油产量,否则他们将耗尽所有新增原油。而且根据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美国法律,出口原油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美国炼油企业从德克萨斯州和北达科他州采购低价的优质原油,来取代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巴西的原油,以及除加拿大以外的其他所有石油生产国的原油。

2008年8月,也就是Eagle Ford打下第一口页岩油井一个月之前,欧佩克出口至美国的原油为1.806亿桶。到了2014年8月,欧佩克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量只剩下这一数字的一半,约为9,290万桶。这相当于抵达美国港口的油轮数量减少约100艘。减少的油轮到其他地方去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对原油不断增长的胃口似乎能够吸收所有这些美国不再需要的原油。到2011年,油价开始在每桶9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徘徊,大多数时间都停留在这一价格区间。

但到今年早些时候,另一种趋势开始成为关注焦点,令华尔街能源分析师和其他市场观察人士感到意外。今年3月,许多分析师预测今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将增加140万桶,至9,270万桶。

现在看来这一预测过分乐观。

近来全球油价从每桶100美元上方骤降至60美元。美联社

Macquarie Research的能源策略师Vikas Dwivedi称,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降削弱了部分需求。与此同时,一些亚洲货币兑美元走软。

在印尼、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油价出现上涨,而这些国家时正在逐步取消燃料补贴。在雅加达和孟买,驾车人减少了汽油使用量。

Dwivedi说,原油供应增长势头强劲的事实并不让人意外,但石油需求直线下滑,本来就看跌油价的市场还充斥着各种对油价不利的消息。

供应增加与需求下滑并存的局面给油价带来了下行压力。然而今年整个夏季,伊拉克动乱担忧还一度导致油价居高不下。当时交易员担心,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 简称ISIS)武装分子可能迫使伊拉克减产。

接着,两大事件改变了原油市场的走势。6月底,《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美国政府近40年来首次批准出口美国原油。虽然被允许出口的油品有限,但市场认为这标志着美国首次打破了长期的原油出口禁令。美国不仅减少了原油进口量,还可能很快开始出口一定量的原油。这一消息搅动了原油市场,油价开始从夏季高点回落。

今年7月1日,利比亚叛军同意开放Es Sider和Ras Lanuf港口。这两大石油出口港口被关闭了一年。利比亚石油经由地中海出口到欧洲。尼日利亚已不再向美国墨西哥湾和加拿大东部出口石油,向欧洲的出口也将很快被取代。

尼日利亚日渐加大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油价跌势开启。7月底,美国原油价格跌破每桶100美元。9月初,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指出,原油需求增速已显著放缓。一个月后,油价跌破每桶90美元。

9月中旬,《石油情报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称,大西洋两岸的石油供应过剩,尼日利亚需要在亚洲为其所产的轻质低硫原油找到新客户。

沙特并不希望尼日利亚与亚洲炼油厂商建立长期关系。9月末,沙特决定立即降价以巩固自己在市场的地位。该国将销往亚洲的原油官方价格每桶下调1美元,一周之内,伊朗和科威特也紧随其后选择降价。

两周之后,IEA再度将全年石油日需求量增长预期下调20万桶,至70万桶,这一预期只有该机构年初预期的约一般水平。受这一消息影响,油价每桶下跌近4美元。

这时的石油市场似乎已进入直线下跌阶段。10月份的23个交易日中,原油价格有八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美元,有一个交易日上涨了1美元。

交易员的注意力转向了欧佩克。以往欧佩克会在油价下跌时减产、在油价上涨时增产,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其实很多欧佩克国家并不希望减产,因为它们依靠石油赚取的现金来支付庞大的福利开销。

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数周以来一直保持沉默。过去每当沙特减产,总会引火烧身,唯一的结果是其他国家继续生产石油并抢走沙特的石油客户。

纽约追踪全球原油市场动态的公司ClipperData的首席营运长蔡恩(Abudi Zein)表示,沙特也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竞争。他说,以往主要将石油出口到美国的哥伦比亚今年发现其最大的买家是中国,而中国是欧佩克的一个重要市场。

蔡恩说,对沙特而言,亚洲是个增长的市场。他表示,在北美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已经被踢出当地市场,沙特必须得采取点措施。

11月晚些时候在维也纳的例行会议上,欧佩克维持产量不变,美国和欧洲的石油价格则每桶再降7美元。

12月10日纳伊米曾被问及欧佩克是否很快采取行动减少出口,而纳伊米的则反问,欧佩克为何要减产?

【延伸阅读】油价暴跌殃及近万亿美元石油项目

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高盛(Goldman Sachs)警告说,鉴于原油价格急剧跌向每桶60美元,近1万亿美元未来石油项目的支出面临风险。

取消这些开发项目会让全球今后10年的新增产量减少7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目前石油需求的8%。

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随着大型石油公司推迟重大石油生产项目——未来燃料供应的生命线,导致今年油价大幅下跌的供应过剩可能很快消失。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文简称欧佩克)供应强劲、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国际基准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已下跌逾45%。

油价暴跌震撼了能源产业,使大型石油公司某些最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产生变数,并导致石油股暴跌。

在墨西哥湾深水区等具有挑战性的前沿地带,石油项目的可行性是以高油价为依据的。在油价跌至每桶61美元(昨日下午布伦特油价已跌至这一水平)之际,这类项目可能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

高盛研究了世界各地400个油气田,其中很多正在等待最终的投资决定。该行的分析显示,以每桶70美元的油价计算,在那些待批准开发的油田中,到2020年能够带来230万桶/日石油产量的油田已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按同样油价水平,到2025年能够带来750万桶/日石油产量的油田不再经济。以上分析未将美国的页岩油包括在内。

高盛的分析显示,在油价处于每桶70美元的水平时,石油公司需把成本削减至多30%——比如迫使供应商大幅降价——才能保证那些项目的盈利能力。

总体上说,这类面临风险的油田项目代表着总计9300亿美元的投资。

在原油价格暴跌之后,欧美油气集团的高管们正紧急审核各自的预算。

几名高管已私下表示,仅明年一年就会有巨额支出削减,包括资本支出预算,这些行动可能导致一轮资产抛售,以及在高成本地区(如加拿大油砂)和经济上不那么有吸引力的成熟油田(如北海油田)推迟新项目。

某石油公司一名董事会资深人物表示:“这个问题正引起极大重视。我们将动用一切力量应对它。”

(来源:FT中文网 译者/简易)

(2014-12-16 08:33:05)

【延伸阅读】美国油价大跌逼停油井 石油公司大幅裁员

中新社休斯敦12月15日电 (记者 王欢)由于欧佩克国家拒绝减产,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在美国经济复苏中曾走在前头的主要产油州,部分开始显示出景气放缓的迹象。得克萨斯州第一大城市休斯敦第一个宣布了石油产业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上周油价跌破每桶60美元后继续下降,15日逼近55美元,跌破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自今年6月份油价滑坡以来,美国新闲置的油井数量创下近两年来最高,一些新的开采项目将会无限期搁置,盈利较弱的油井面临关闭风险。

位于休斯敦的现场服务公司Baker Hughes在其网站上表示,上周,美国石油钻井平台开工数量下降29个,至1546个,为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也创下2012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

美国石油钻井平台开工数据正从创纪录的1609个下滑,这给繁荣的页岩油发展蒙上了阴影。页岩油推动了美国国内生产量至30年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欧佩克拒绝减产,包括康菲石油公司和绿洲石油有限公司在内的美国石油公司减少了支出。雪佛龙公司搁置其年度资本支出计划到明年。石油勘探公司Murphy Oil Corp首席执行官詹金斯(Roger Jenkins)认为,降低资本支出20%多将是全行业的常见做法。

“能源之都”休斯敦的石油产业已经宣布裁员,当地地产中介商预计,明年房屋销售将大幅下滑,降幅可高达12%。

油田巨头哈里伯顿公司表示,将立即裁减东半球多个地区的约1000名员工。“作出裁员的决定非常不容易。”哈里伯顿公司发言人艾米丽·米尔(EmilyMir)在声明中说,“优秀的员工队伍是我们实现一切的基础。但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取消这些职位是必要的。”

休斯敦的油气钻探公司Hercules Offshore近期通知当局,计划“大量裁员”,将从墨西哥湾业务中永久辞退324名雇员,关闭四处油井。

至少十几家美国能源公司都下调了明年的支出计划。对于依赖这些公司提供就业、财富和税收的州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分析师伊本(Roy Eappen)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得克萨斯州、北达科他、阿拉斯加、俄克拉荷马和新墨西哥等几州,明年都可能感受到压力。

阿拉斯加2015财年预算的收入预测将必须下修近20亿美元,因州政府的原油价格预估值大幅下跌,这将使阿拉斯加预算赤字扩大至近34亿美元。

总部位于得州的研究公司Decision Analyst一份报告显示,在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奥克拉荷马和阿肯色等四州组成的中部西南地区,经济指标过去四年来增长最强,但10月调查的表现却落后于美国其他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指数下滑说明,这些产油州的经济正走向下滑。”Decision Analyst总裁托马斯(Jerry Thomas)表示。尽管大多州预计都会享受到油价下跌及其提振消费的好处,但这次恐怕产油州要拖全国整体经济增速的后腿了。(完)

(2014-12-16 08:18:11)

【延伸阅读】外媒:油价暴跌影响全球 殃及万亿美元石油项目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外媒称,高盛警告说,鉴于原油价格急剧跌向每桶60美元,近1万亿美元未来石油项目的支出面临风险。取消这些开发项目会让全球今后10年的新增产量减少7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目前石油需求的8%。

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16日报道,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随着大型石油公司推迟重大石油生产项目——未来燃料供应的生命线,导致今年油价大幅下跌的供应过剩可能很快消失。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石油输出国组织供应强劲、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下跌逾45%。

油价暴跌震撼了能源产业,使大型石油公司某些最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产生变数,并导致石油股暴跌。

在墨西哥湾深水区等具有挑战性的前沿地带,石油项目的可行性是以高油价为依据的。在油价跌至每桶61美元之际,这类项目可能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

高盛研究了世界各地400个油气田,其中很多正在等待最终的投资决定。该行的分析显示,以每桶70美元的油价计算,在那些待批准开发的油田中,到2020年能够带来230万桶/日石油产量的油田已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按同样油价水平,到2025年能够带来750万桶/日石油产量的油田不再经济。以上分析未将美国的页岩油包括在内。

高盛的分析显示,在油价处于每桶70美元的水平时,石油公司需把成本削减至多30%——比如迫使供应商大幅降价——才能保证那些项目的盈利能力。

总体上说,这类面临风险的油田项目代表着总计9300亿美元的投资。

在原油价格暴跌之后,欧美油气集团的高管们正紧急审核各自的预算。

几名高管已私下表示,仅明年一年就会有巨额支出削减,包括资本支出预算,这些行动可能导致一轮资产抛售,以及在高成本地区(如加拿大油砂)和经济上不那么有吸引力的成熟油田(如北海油田)推迟新项目。

某石油公司一名董事会资深人物表示:“这个问题正引起极大重视。我们将动用一切力量应对它。”

译者/简易

(2014-12-16 08:05:00)

【延伸阅读】外媒:低油价或无法带动中国汽车销售

北京时间12月16日凌晨消息,外媒周一文章指出,五年以来最便宜的原油可能鼓励了更多美国人购买汽车,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反而到了接近两年以来最缓慢的程度。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11月的汽车销售量只比去年同期多了4.7%,远远不及2013年11月时候16%的同比增长率。虽然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在逐渐成熟中,很难被全面的解读,更低的油价可能并未重新激活汽车市场。

一个关键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驾车者们需要承担的汽油价格。中国的零售汽油价格受到严格的管理,虽然价格在理论上会追踪国际油价每十天设定一次,但实际的调整却很大程度上依赖监管机构标准并不透明的自由裁量。在上周五,中国当局降低了汽油的零售价格,但是相应提高了燃油的消费税。

中国的燃油消费税在消费者实际承担的燃油成本中也有更高的占比,这意味着国际油价的涨跌对汽油零售价格的变化影响力相应更低。杰富瑞集团的数据显示,6月以来原油价格的下跌使得中国的汽油零售价格下降了19%,而美国的驾车者们同期享受到了27%的汽油价格降幅。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中国人用车的频率并没有那么高,因此对油价也不是那么敏感。根据杰迪保尔商务咨询公司(J.D. Power)在2014年进行的一次车主调查,新车在购置前几个月中的使用时间,中国要比美国低差不多30%。不过由于调查方式的不用,数据并不完全具备可对比性。

此外,中国的购车者更多受到更广泛趋势的影响,而不是车辆使用的可负担性。在当局降低税赋以及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在2009年飙升,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销售在过去一年的放缓也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迟缓,但是影响汽车销售的原因还有政府对出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污染考虑的,对车牌发放的限制。

桑福德伯恩斯坦的报告指出,相比油价的下跌,中国的汽车销售增长速度更密切追踪的是流动性和信贷的增长。近期的一次降息如果能顺利渗透到汽车贷款领域,理论上可能推动汽车的销售,而在中国,还是有更多人愿意使用现金一次性付款购买汽车。不过中国政府应该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样释放更多信贷。

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可能需要找到其他的办法来推动汽车的销售。 (孔军)

(2014-12-16 00:27:03)

【延伸阅读】外媒:油价暴跌将会引发全球通货紧缩

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消息,媒体周五文章指出,油价的崩盘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而已,但是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激烈讨论它的长期效果:世界会因此陷入一个增长缺失的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还是会大大受益于一个低价格的时期。

通货紧缩被定义为消费物价走势转向下行,理论上这会让购物者暂停采购决定,等待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这一判断带来的是长期通货紧缩下行循环的恐惧,这一局面可能顽固到对增长造成严重冲击,而且对薪酬的增长毫无益处。

相比6月时候的近期峰值,油价已经大跌超过40%,这对通货膨胀数据有极大的拖累,而这个效果可能延续到2015年。

凯投宏观的估算显示,发达国家里,通货膨胀中的能源组成部分会在未来一年暂时地跌至负10%左右。有消费者将汽油价格的下降视作政府对大宗商品的补贴,但是在美国,很多人还是欢迎油价的下跌,毕竟这让可支配收入变得更高。

但是敏特合伙企业的固定收入产品策略师比尔-布莱恩(Bill Blain)认为,更低的油价并不一定会转变为经济的增长。他在周五上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油价的下跌最初被认为是积极的增长驱动力量,但是在一个已经是衰退型的环境下,可能这只是一个自我安慰。”

比尔-布莱恩说,“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全球经济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边缘,风险似乎是在下行一面的,特别是更低油价的效果都已经被消化的情况下。”

欧元区消费物价在11月有0.3%的同比增长,随着2015年的临近,欧洲央行已经多次降低了对这一年的增长预期。在美国,通货膨胀率年化值还是低于2%这个联储的目标。英国央行认为未来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会在1%以下,而中国方面的数据也显示,目前的通货膨胀率是五年以来的低位。

以首席全球分析师朱利安-杰索普(Julian Jessop)为首的凯投宏观经济学家们预期,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均值会在未来一年跌至仅有1%,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油价的下跌。他们在报告中指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直接地通货紧缩中,但是它们的前景会在之后有好转。

这份研究报告说,“我们认为全球需求会在未来两年有速度适当地扩张。中国的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但是不会崩盘——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短期的通货紧缩不会对增长前景,又或者是债务的可持续性造成什么明显的威胁。”

报告指出,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油价会在2015年的下半年出现反弹。

作为超级熊市观点持有者的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阿尔伯特-爱德华兹(Albert Edwards)认为,投资者还是迟迟没有觉悟到中国已经有“重大的通货紧缩问题”这样一个概念,这意味着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传统上以低价格的出口产品著称,这些产品对很多国家的本地产品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阿尔伯特-爱德华兹说,这样的模式不太可能很快转变。他在周四的这份报告中写道,“认识到中国将会输出更多通货紧缩,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美国的通货膨胀预期还是在继续下降,虽然实体经济的数据是好于预期的。”

阿尔伯特-爱德华兹还警告说,新兴市场的不利表现可能严重冲击德国这个传统的欧元区增长引擎。中国是德国产品的最大买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兹说,德国最终必须认清现实,在2015年陷入衰退之际大规模降低开支。

阿尔伯特-爱德华兹表示,“我的个人看法是,欧元区无法承受再一次地全面衰退,不管欧洲央行如何努力,最终将会分裂。” (孔军)

(2014-12-15 10: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