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教育蓝图:公众意见是否必要?

来源:每日蚁论

2014年12月13日 上午 08点30分

Sonia Ramachandran

八打灵再也:为某些事情征求公众意见总是好的,例如密切关注有关教育的课程。实际上,公众所提供的意见皆被考虑。

而教育蓝图的用途在于首先找出在该系统的弱点及集合意见,以便为教育未来课程寻找解决方案。

全国印裔行动组织(NIAT)主席拿督塔斯勒姆(Datuk Thasleem Mohamed Ibrahim Al-Haj)对《每日蚁论》表示,教育部(MOE)应该在征求公众意见前,先正视目前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

他说:“先确认问题,然后找出改正步骤并改进它。当整个基础都不稳固时,为何会提到高等教育?这个系统正在缓慢地崩溃。”

塔斯勒姆也质疑当局要求协商及征求公众意见的理据,若这些意见不被考虑的话。

“对于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图,全国印裔行动组织出席了数个会议,而我们也提供了有关我们基于其他国家如澳洲、纽西兰以及英国等研究成果的意见。”

他说:“顺带一提,一名官员表示:“你的意见非常好,拿督,但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决定了该怎么做。”,对我而言这只是恭维的话。”

大马家长教育行动组织(PAGE)主席拿汀诺阿兹玛(Noor Azimah Abdul Rahim)也呼应了这种意见。

“当他们(教育部)草拟高等教育蓝图时,他们应该考虑所有提出的关注及建议,而不仅仅是挑选适合他们自己的。”

她对《每日蚁论》表示:“我这么说是因为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图的公众论坛进行时,当中衍生出3项建议,即PPSMI(英文教数理科政策);以英文为教学媒体的学校;以及一名非政治家担任教育部长。这一切都不被列入蓝图中。若这3个要素被例如的话,那么部长就不会奇怪为何学生们连英语都说不好。”她指的是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在报道中表示他为毕业生掌握语言的能力感到困惑,尽管他们学习有关语言将近20年。

拥有一个目标及图表以实现有关目标总是好的,而这也被视为做事谨慎的一种方式。

当事情涉及教育我国的青少年,拥有一个愿景以及达到这个愿景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图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我们可以在未来10年的教育旅程,衡量我们的成就。

尽管有关蓝图的有效性以及支付给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2000万令吉,迄今一直受到质疑,而当中特别引起争论的是,该公司只是一所一般的管理顾问,并没有专注于教育领域。计划的支持者则认为在该计划刚刚起步的阶段就质疑该计划的有效性是不公平的。

如今,教育部正在就高等教育系统征求公众的意见,因为它正准备草拟大马教育蓝图中的2015-2025年高等教育蓝图。

塔斯勒姆认为2013-2015年大马教育蓝图是彻底的失败,它比较像是一个学术文章,而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表示我国教育系统的弱点是由于当前政府的失败所致。

“当前政府自1957年就掌权至今。所有的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直到我们改变授课的语言媒体,并在每一名教育部长的撤换之际,他们那反复无常的教育政策。”

研究表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反复无常的政策,并迎合每一名新上任的教育部长。

他说:“英国留下来的系统,至今仍在世界大多数地方实行,这个系统曾经令马来西亚人出现在世界顶尖大学的成绩优异榜上。但在过去15年,政府是否能够站出来并说出有多少马来西亚人出现在世界顶尖大学的成绩优异榜上?我们似乎已经在所有国际教育的排名上落后。”

塔斯勒姆决定应该做的是,收集当地及过去经验丰富教师们的意见,无论他们是什么种族也好,并列入蓝图中。

他说:“这些是应该在蓝图背后的人,而不是那些玩弄数字的人或是那些将之前报道剪剪然后粘贴,并改变句子结构的人。

当被询及高等教育蓝图是否为必要的,诺阿兹玛表示拥有一个蓝图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设置一个路线图。

“它将设定一个目标,并勾画出我们的关注以及有关形式的真实写照。拥有一个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而值得关注的是其执行及实施是否到位,以达到其目标。”

她说:“与此同时,我发现蓝图的好处是,它们对于问题是诚实的,而这些问题也进行了量化。诚实是一个加分点。”

而针对外籍顾问是否应该处理蓝图的制定,诺阿兹玛则表示:“当外国人进来时,他们不怕说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他们是独立的。当地人可能没有这种自由,随着煽动法令的存在,谁也说不准。”

而塔斯勒姆及诺阿兹玛也指出,若意见真的会被列入并考虑的话,那么才来征求。

否则它只是等于浪费时间及资源而已。

就如塔斯勒姆恰如其分地指出:“我们不要依赖政府职位及福利的那些拍马屁的学者以及专家。教育蓝图应该吸纳那些可信且已经退休的教育专家。”

“我们希望所征求的意见是真实的,而这只能通过行动来证明。”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1202#sthash.IrLF9qbP.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