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華‧華教之路,步步為營

《星洲日报》2014-11-03 10:37

華小董事會不是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一碰到問題,就聯想到背後是不是有甚麼議程,是不是有甚麼不告人的目的?華社是不是杞人憂天,杯弓蛇影,一點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驚慌戒備?

1987年的華小高職事件,竟引發了一場“茅草行動”,導致百餘人被捕,3份報章(包括《星洲日報》)的出版准證被吊銷。這是大馬歷史上黑暗的一頁,也給大馬華社留下了一道至今仍難以抹滅的傷痕。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大馬華社既視華文教育為“最後防線”,就難免對各種名堂的法令、條例、規章、措施等小心翼翼,反覆思考,唯恐一個不小心,就掉入了陷阱,成了斷送華教的千古罪人。

不能否認,馬來西亞的華教在約200年的歷史中,一路風雨,一路挺進,但始終都無法擺脫悲情的壓抑,追根究底,都是歷史教訓所然。

這也是為甚麼,檳州教育局突然口頭通知各校校長,從2015年起將改變學校董事會結構,即把學校董事會成員從目前的15人削減為9人,不只檳州華社一片嘩然,全國華社也群起抗議,反對到底,並質疑當局背後是否又在搞那套“投石問路”的把戲。

據檳州教育局局長奧斯曼說,重組學校董事會,是為了“嘗試改變”,探討成效。這是很含糊的說法,也有很“曖昧”的味道,特別是他所謂的“成效”兩個字,他自己可以大做文章,別人也可以浮想聯翩。

說來說去,這都是一個很奇怪也來歷不明的“指令”,因為據所知,只有教育部長才有這個權力,而教育部長並未發出這項指令。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根據首相署部長魏家祥所說,檳州教育局這項措施,連副首相慕尤丁也大表吃驚,並表示要展開徹查,因為兼任教育部長的他不曾簽署任何要重組董事會的文件。

既然這不是教育部的通令,那就是檳州局假傳指令了?又或者,這是該州教育局自作主張,越俎代庖,爬到教育部頭上來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就是不只是越權,而是狂妄犯上的“小拿破崙”行為了!

然而,面對質疑,檳州教育局局長不只未收回成命,還死撐說有關的重組只是針對新成立的董事會,原有的校董可以選擇維持原狀。問題是,何謂新成立的董事會?按照章程,學校董事會每年都要改選,改選後的董事會,是否也屬於新成立的董事會?

檳州教育局局長還宣稱擬召集各校董事會商討有關課題,但如果這真的是一個連教育部長也被蒙在鼓里的措施,一個被首相首相署部長魏家祥質疑其有效性的指令,它的合法性在哪裡?檳州教育局有必要這樣勞師動眾去“探討”

一個無中生有的措施嗎?如果它一意孤行,須面對怎樣的後果?

魏家祥促請有關官員勿把華教問題看得太簡單,其實,和那些對華文教育充滿偏見和歧視的政客們一樣,他們不是不知問題的嚴重性,而是明知故犯。

在這樣的大環境底下,我們只能說,未來的華教之路,依然坎坷,依然艱辛,依然得步步為營!

(星洲日報/若有所思‧作者:林明華‧《星洲日報》執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