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元升不停马劳迴流声声难

21/10/14

作者/来源:东方日报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

在新加坡工作赚取新元的大马人,离乡背井时,不少人曾期待有朝一日拎著兑换后的令吉衣锦还乡,但隨著新元兑换令吉的匯率不断攀升,他们却也因高匯率而无法回国工作。这种在新国工作却心系大马的矛盾心情,深植在不少大马人的心里。

1999年,新元兑令吉还在2令吉左右浮动的时候,来自柔佛东部三板头高中刚毕业的黄毓秀(34岁,美甲师)已经到繁华的新加坡工作,如今转眼15年,新加坡对其所言,仍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

生性外向的她,每日下班后却选择回到新山住家或是新加坡的亲戚家,並不常到新加坡游玩。新加坡环球影城开张那么久以来,直到採访隔日她才第一次要到那走走。

黄毓秀的工作態度获得美甲店老板的赏识,目前擢升为月入数千新元的高薪人士,其薪水兑换令吉后已经可媲美大马的高层人士,这令旁人羡煞不已,然而在她的內心,还是期许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大马。

「如果可以在大马找到4000令吉的工作,我还是会选择回来马来西亚,这里对我来说才有真正的归属感。」

父亲回家儿子去

然而事与愿违,以马来西亚目前的薪金制度来说,无法让家庭负担较重的黄毓秀回流大马,她预计在缴清大马的房贷后,没有经济后顾之忧后,才会考虑回来。

至于是何时何月,她无奈地表示,这也许已经是退休之后的事了。

来自东甲的张禕庭(30岁,送货员),父亲也曾在新加坡工作。当其父亲在新加坡工作12年决定回国后,轮到他到新加坡工作。

2008年,张禕庭因为在家乡经营的手机维修生意不稳定,才选择到新加坡工作。他希望通过新元的强势,赚取其继续创业的本钱,当时他曾定下5年便回国的目標。

通勤花了6小时

就这样日復一日的工作,禕庭目前已经步入当马劳的第六个年头,他確实靠著在新加坡工作的稳定收入改善了其经济状况,让生活舒適许多,然而,却已经离他只当5年马劳的目標越来越远了。

他每日工作仅9个小时,但却需要花额外的6小时在每日的通勤上,这几乎佔了其工作时间的2/3。

他形容在新加坡工作时感觉紧绷,也认为自己在新加坡就像外劳。然而,他坦言,自己目前无法放弃在新加坡的工作,回到自己熟悉的马来西亚。

「我潜意识里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回来大马工作,这里才让我有归属感,但在经济的考量下,目前是回不来了。」

虽然如此,张禕庭每一次听见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选择回流大马时,都会打从心底的恭喜他,毕竟要做下这个决定並不容易。

张禕庭心底一直有一个心愿,期许著马来西亚的经济有朝一日可以好转,让他及与其他拥有相同想法的马劳,可一起回到我国工作。

新国工作紧绷 回家心情放鬆

黄毓秀与张禕庭异口同声地表示,在新加坡工作时让他们感觉紧绷,然而只要回到大马,心情就会自动放鬆。

「一进到大马关卡,自己的心情就会自动放鬆下来,感觉很开心。」黄毓秀身边就有不少与她拥有此相同想法的淘新族。

上班安静下班热闹

根据黄毓秀的观察,在每天越堤上班的巴士里,大家都会很安静或者是在睡觉,並不会有太多的交谈,然而只要下班回家,大家都会开心地聊天,这显示出上下班的差別。

张禕庭则形容,有时候只要在新加坡上了回家的巴士,在確定巴士开车后,心情就会开始慢慢地放鬆。

「所以每次早上上班前,我就会开始想,今天手头上的工作可否准时完成,我要早点下班回家。」

由于將新加坡当成是工作的地方,张禕庭认为,只要离开新加坡,就不在工作范围领域里,心情自然就会放轻鬆。

一人养四口 新国高薪撑家计

现年28岁的温梅艷,2004年到新加坡一家电子厂上班,认识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丈夫。2人隨后组织家庭,孩子也跟著陆续出世。

2008 年,当家中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由于家婆照顾不暇,梅艷决定放弃工作,当个全职家庭主妇,全心照顾3名分別是8岁、7岁和4岁的孩子。自从她放弃工作后,整 个家庭的经济开销都由在新加坡电子厂工作的丈夫支撑,目前其丈夫的每月薪水约3000新元(约7650令吉),交给梅艷5500令吉的家用。

在家开伙省钱

温梅艷领到的这笔家用必须支付房子贷款、汽车贷款、水电费、网路费、电话费、日常用品开销、伙食费、全家保险、车油、孩子学费及零用钱。

对温梅艷而言,丈夫的收入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每月都捉襟见肘。若临时家里多了一笔额外的开销,如修车或是房子需要维修,一家人的生活更是吃紧,丈夫也会为此苦恼。

他们一家鲜少外出用餐,即使周末的家庭日,他们都尽量在家开伙。

「我丈夫从没有想过要回到本地工作,除了是因为已习惯了在新加坡工作的生活外,也是基于薪资因素。」

被唤「联邦仔」 感受很不好

新加坡是一个大都会,持各种工作签证的外国人总数达130万,加上外来移民政策,这里聚集了许多外来人。

在不同于自身成长环境的地方上班,无可避免会遇到被歧视的情况。张禕庭就曾经被顾客的朋友唤过「联邦仔」,让他感受不好。

马新生活习惯相近

「3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有些仍会有阶级观念,尤其是高学歷的一群,会歧视我们这些劳工。然而,隨著新加坡外来移民政策,大批中国人涌入新加坡,这种被歧视的目標渐渐从马来西亚人转移到中国人身上。」

张禕庭认为,与中国人比较起来,马来西亚人的生活习惯、生长背景与新加坡人更为接近,因此新加坡人对马来西亚人的態度也有所改善。

黄毓秀经常有机会接触新加坡人,坦言年龄稍早的一辈比较会歧视外来人。

「但年轻一辈的新加坡人却不会,我常接触那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相信是因为环境改变,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比较能够接受。」

虽然如此,多位受访者都认为,他们与新加坡同事都相处得很不错,被看不起的情况,其实不常出现。

---

分类题材: 南洋大学史实_ntah 新马政经_gpsgmy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