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寒竹:警惕“香格里拉陷阱”

2014-06-17 07:36:18

6月1日,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SLD)在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中结束。美日两国默契配合,联手向中国发难,而中方代表也毫不示弱,立即强硬地向攻击者发起反击。

会议结束后,世界各大媒体都对中美日三方的辩论以及各方得失做出了评论。在中国国内,主流舆论对中方在会上的表现持肯定态度,认为中国代表有力地反击了美日两国在会上的挑衅,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但是,对于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和国家利益来说,仅仅满足于中国代表在香格里拉会上的自我表达是远远不够的。事实已经清晰地证明,香格里拉对话并不是一个真正要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国际平台,而是英美战略机构为中国布下的一个陷阱,中国已经深陷其中。无论中国怎样高度评价自己在这次会上的表现,中国在会上的所得其实少于所失。中国现在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是否在论坛上驳倒了美日的挑衅,而是应当进一步思考如何对待香格里拉对话这个平台本身。

5月30日,中方代表王冠中和美国防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举行会谈。

5月30日,中方代表王冠中和美国防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举行会谈。

香格里拉对话这个亚洲安全会议是西方战略家在十多年前无暇介入亚洲事物时布下的一步防范之棋。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美国在全球的战略重心聚焦于反恐而难以抽身介入亚洲事物。但美国对于中国因9.11恐怖袭击而获得战略机遇期非常清楚,美国如果不对中国的崛起进行制约,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主导亚洲事务的局面将会不可避免。由于当时的西方国家在实力上无暇东顾,于是,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在亚洲布下了重要的一个棋子以防范中国。香格里拉对话在名义上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跟新加坡国防部协办,但实质上这个亚洲的安全峰会就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个分支机构。香格里拉对话自成立以来,其官网及其动态就一直挂在位于伦敦的IISS官网下面,而不是隶属于新加坡国防部。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战略构思颇为精巧,香格里拉对话实际上是西方战略机构在亚洲“借壳上市”:西方国家借亚洲之名来干预和主导亚洲安全事务。西方冷战后在亚洲的战略利益是依托日本和东南亚部分盟友。尽管西方一直不乏“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但西方战略家非常清楚,除非中国发生突变或亚洲爆发战争,中国的崛起和主导亚洲事务最终将称为事实。西方在亚洲的战略布局,还是实行了几百年的离岸均势战略,这个战略在亚洲就是要防止中国一家独大。但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军队被迫退出中南半岛以后,西方很难直接对亚洲事务进行干预。英国本身不是一个亚洲国家,政府机构直接出面成为主办者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西方要想主导亚洲事务,必须要找到一个亚洲国家可以接受的平台,西方防范中国崛起的战略布局才有可能通过这个亚洲平台得以实现。

在亚洲各国中,新加坡显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中国跟新加坡关系很好,两国之间没有任何领土领海纠纷。但新加坡又是一个对中国有着强烈防范心理,并希望西方力量介入亚洲以防范中国的国家。2009年10月27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和东盟商业理事会成立25周年晚宴上公开警告:美国如不继续参与亚洲事务,以制衡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可能失去全球领导地位。他断言,“在中国转变成为一个顶级强权,亚洲其他国家都无法与之匹敌时,美国必须达成区域的平衡”。再加上新加坡是东盟成员,而东盟是亚洲历史最长、整合得最好的国家间联盟。

中国的亚洲外交一直以团结东盟为主要导向,而不是以自己所在的东亚为主要导向。(中国这个战略构思是有缺陷的,在此无暇赘述)中国一直想把10加1做好,成为东盟不是盟友的盟友。

英国的这个战略机构借助新加坡这个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了东盟这个亚洲最成熟的国际平台。对于力图与东盟搞好关系的中国来说,很难对新加坡及东盟采取明确的反对行为。于是乎,香格里拉对话这个讨论亚洲安全事务的平台应运而生。这个平台名义上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与新加坡国防部协办,而且在西方豪华酒店林立的新加坡选择了香格里拉这样一个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酒店名称作为对话平台。这样一来,一个以东方神话色彩为名称,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安全平台便应运而生了,今天已经成为亚洲最有影响的国际安全问题讨论平台。很多人都忽略了,在香格里拉对话这个国际安全对话机构中,有很多非亚洲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都是这个对话平台的会员国。

中国政府一开始对这个西方国家在亚洲“借壳上市”的国际安全论坛是抱有戒心的。香格里拉对话成立的最初五年,中国一直抱着观望态度而没有参加。但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不希望在这个有关亚洲安全的国际论坛中缺席,尤其是这个国际安全论坛当初并未对中国发出挑战。

中国以为参加这个对话平台也许会加强中国在亚洲安全问题上的话语权,于是从2007年开始,中国派出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级别的代表团参加。但中国政府不了解的是,一旦参加了这个由美国人主导、英国人设立的国际论坛,中国陷入被动将是不可避免的。

香格里拉对话虽然产生于2001年,但由于没有中国这个亚洲最大国家的参加,一直到2007年,这个对话平台在整个亚洲其实并无多大影响。而中国在2002年已经有了国家元首级别的亚信峰会。如果中国一手坚持把亚信峰会做大,做成每年一届;另一手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做强,进而强调指出香格里拉对话并非一个亚洲国家的论坛而拒绝参加,那么这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亚洲安全事务对话在亚洲就有可能只是一个边缘化的平台,很难有今天的影响。坦率地说,香格里拉对话之所以有今天的影响力,中国在2007年的参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换一句话说,香格里拉对话是利用了中国当年缺乏防范之心的加入而坐大。

显而易见,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主导的香格里拉对话并非一个要真正解决亚洲安全事务的平台,中国一旦进入其中,将陷于多面受敌的困境。对于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以及背后的西方国家战略家来说,对付中国的崛起的战略目标很清晰,这就是力图在国际事务中把中国界定为二战前夕的日本和德国,从而把中国推入四面受敌的困境。而中国一旦进入香格里拉对话陷阱就陷入两难境地。中国是一个领土和领海的大国。领土与14个国家相接,领海与9个国家相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许多邻国都有领土或领海纠纷。面对众多的领土与领海纠纷,中国历来的战略选择是坚持双边谈判,拒绝多边谈判。但中国一旦进入香格里拉对话这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对话平台,立即同时面临跟所有与中国有领土、领海有纠纷的国家对话国家安全问题。

尽管香格里拉对话只是亚洲各国国防部门的一个对话,而非解决任何国家间的领土和领海纠纷的平台。但这个务虚的对话平台却很容易被会议组办者操纵为一种对中国不利的舆论平台。中国跟某一个国家进行的双边领土或领海谈判是一对一,而在香格里拉对话上中国却可能面临着一对多的不利局面。中国在香格里拉对话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中国在会上捍卫自己的领土、领海的言论可能同时引发许多与会者的不满和指责;但中国又不可能听任其他国家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而不作出反应。更为艰难的是,此时中国已经没有退路。如果中国因为跟美日及周边国家的纷争而退出香格里拉对话,西方必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把中国比附为日本当年退出国联,从而达到妖魔化中国的战略目标。如果中国只是这个会议的参加者而非议题和议程的设定者之一,中国在其间的困境就难以避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事实上已经陷入香格里拉陷阱,而且无法全身而退。唯一的选择只有在这个陷阱中继续博弈下去以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从目前来看,中国至少有几件事是可以做的: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亚洲既有国际安全组织。亚信峰会成立于2002年,西方,包括美日在这个峰会中的影响非常弱小,这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亚洲人的亚洲安全组织。目前亚信峰会是每四年举行一次。如果这个峰会能够做到每年一次,而且讨论的话题更加广泛,这样既可能排除非亚洲的西方国家对亚洲事务的染指和干预,也将会提升中国在亚洲安全事务中的作用。

此外,无论是政府层面的东盟地区论坛(ASEAN Regional Forum),还是被称为“第二轨道外交”的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中国都应当进一步推动。虽然这些国际安全组织也是多边论坛,但西方国家在里面的主导性相对弱一些。

更重要的是,对于跟周边国家有着领土、领海纠纷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有关亚洲安全事务的多边国际对话平台数量多而非单一,每一个多边平台的重要性就会下降。西方很难凭借香格里拉对话这个单一的平台来主宰亚洲安全事务。

与此同时,中国可以继续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但无需派出高级别的代表团,下一次的代表团级别还可以更低一些,外交部尤其不应当派人参加。中国应当把香格里拉对话还原为众多的多边对话平台之一,有意降低这个平台对中国的重要性,这样既能保持跟亚洲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又有利于中国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第二,逐渐改变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组办香格里拉对话的局面。既然名为亚洲安全会议,由一个远在伦敦的战略机构来主办显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如果继续留在这个机构,那就不能仅仅是作为参与者,不能仅仅是客人,中国有权利参与该机构的议题与程序的设置。

要而言之,对于中国来说,香格里拉对话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塑造为二战前夕的德国或日本,而中国已经陷入其中且很难退出。中国目前能够做的就是降低这个论坛在亚洲安全事务中的重要性,提升其它亚洲安全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促使香格里拉对话在亚洲的边缘化。同时,中国也应当尽力改变论坛内部由西方国家主导这个亚洲安全事务的不正常局面,把亚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还回到亚洲国家手中。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han-zhu/2014_06_17_238373.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张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