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华:涨声响起来

《星洲日报》2013-12-05 09:18

屋价涨了,运输费涨了,燃油价涨了,白糖价涨了,接踵而来的还有:米粉价格要涨,电费要涨,产业税要涨,学费要涨……

涨涨涨,谁能抵涨?

明年1月1日起,电费率先调涨,而且一涨就是15至17%,民间一片哗然,官老爷却是处之泰然,一句“70%的用户不受影响”,便算交代过去。

70%的用户不受影响?果真如此?

单看新电费架构,就知事实不然。因为每月电费超过43.60令吉的用户,後年4月起,一样需缴6%的消费税。何况,官老爷没有告诉我们,调涨电费,必然会带来连锁影响。

电费一涨,生产成本必涨,羊毛出在羊身上,厂商必然会把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除非你是与世隔绝的隐士,衣食住行完全和现代社会扯不上关系;否则,想不受电费调涨影响,连门都没!

国家银行总裁洁蒂说,电费调涨只会对通膨带来短期效应,明年通膨只可能拉高0.4%,全年通膨率仍可维持在3%左右。

轻描淡写,四两拨千斤。甚么.4%,甚么3%,那是专家说的,小市民听不懂。小市民在意的是:明天,又有甚么东西涨了?他们只相信亲眼所见,不是那些数目字。

统计数字和实际情况,往往是存在著极大落差的。举个例子:上世纪70年代,在新山,一盘2菜1肉的经济饭,80仙至1令吉就可以买到;但在今天,同样2菜1肉的经济饭,没有5至6令吉,你是甭想吃了。

诸如此类市场上的真正涨幅,专家们是计算不出来的。专家是躲在冷气房里,根据市场调查员收集回来数字,统计出他们所谓的通膨率。他们哪里知道经济饭涨了多少,哪里体会得到民间的疾苦?

只有在生活线上挣扎求存的小市民,只有天天上巴刹买菜,上超市买日常用品和粮食的“安娣”们,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今天,物价又涨了多少;明天,钞票又缩水了多少。

百物腾涨,小市民躲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起得离谱的,甘脆不买;不得不买的,少买一点;哪里有大减价,动作快一点。

说到省,或许还可以打打电费的主意,做老板的,可以把办公室冷气的温度调到26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维持在20-22度之间,让很多女职员都得披著一件寒衣办公。

一般的小市民,也可尽量减少家里的用电量,该关灯的时候就关灯,电脑没用的时候就马上关机,冷气机、洗衣机、热水器等各种家用电器,能少用就少用,最好是不用。这样做,也许带来诸多不便,但阿Q一点,节省能源,就可以减少排碳量,从而减少对地球的破坏,这也算是为守护地球而作出了一点贡献啦。

不过,不管你怎样省,你都务必作好百物腾涨所带来的冲击,你或许需要找份兼职,以增加收入;你或者应该学会节省,以减少开销。再不然,就和我一样,面对现实,唱唱这首网上流传的《涨声响起来》(改编自《掌声响起》)吧――

“站在超市的柜台,看看啥都涨起来,我的心中悲伤又无奈!低价东西不在,多少价格已更改,百姓买不起青菜!回想小时的白菜,二毛钱买一大袋,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多少高楼在盖,多少好车在卖,我却要勒紧腰带!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无奈,工资涨不过物价快!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今後可能要吃咸菜……”

(星洲日报/若有所思•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