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名家 2012年12月5日
•作者: 苏仁和•
巫统妇女组主席莎丽札在巫统大会上,重新强调马来人掌权的神圣与不可侵犯的立场,並阐明巫统现在面对的挑战,指马来人的权利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大选对巫统不利,或將导致「五一三」事件的重演。
將近大选时,政客发表的谈话,不外乎恐嚇和利诱;莎丽札选择了前者,以期能够坐收此恐嚇之利益。这种恐嚇手法意图分化我国族群,一是借此製造马来人將失权的危机假象,以团结马来人,收復马来人的选票;一是企图恐嚇非马来人,引起非马来人的恐慌,以图收復非马来人之选票。
从这两点企图,可以看出巫统面对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流失了大量的「国民」选票。然而巫统不愿意面对「国民」这个整体,而惯性的將「国民」分化为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企图借这样的分化,让人民跟著这样的思路,二分地把「国民」对立起来,以达到自己的利益。
然而,这样的分化的手段,更反映了巫统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即经过了几次大型的民主运动以后,马来西亚「国民」这样的概念与情感已经產生了。「马来人及非马来人」的种族性分类標籤,已无法阻止新一代的大马人,追求超越种族的国民意识,这將衝击所有族基政党。而巫统这样一个庞大政党,在面对马来西亚「国民」的时候,竟然只是显得疲软而无法应变。
巫统不能適应「国民」概念、形势的出现与形成,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形式而无法招架。只能重新祭出「种族主义」的大牌,来掩盖自己的无力应对。然而,这样做却欲盖弥彰,显示出巫统面临考验而无力招架的窘態。
再来,巫统屡次祭出「五一三」这个国殤的日子,企图借这个国家、国民的伤痕来延长其处在弥留之际的生命状態。然而,不顾「国民」的情感,而重新剥开这个国家的伤口,这样做显然是不道德的。
一个政权,没有对以往的歷史负责、悔过,那它永远不会站在歷史的教训上,对国家的形势有所认识、对国家未来政策的制定有所远见、对建设国家之先辈有所尊重。这样的政权,在面对歷史发展时,是会有盲点的。这样的盲点,正好展现在它没有能力面对「国民」形势的形成,而作出相对应的政策,继续故技重施。
当一个政党汲汲于担心自己將面临瓦解,其判断能力就会被利益所蒙蔽,而不择手段。这种不择手段的焦虑已经可以从巫统的种族主义,甚至是马华的伊斯兰刑事法课题之中看得出来。不厌其烦地重复炒作同样课题,正是这种焦虑的症状。
这样的政党,如何能代表大马人,並为这个国家找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