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嘉琪•
2013年1月20日 中午12点52分
网上疯传“Listen 姐”短片里,北大法律系女学生巴瓦妮的2分钟的发问,从力挺净选盟运动至争取免费教育理论,让人看到国内大学生与青年的另一个面貌。
巴瓦妮在12月8日在北大内举行的“女性与政治论:大专生与政治是否契合”论坛上的言论,并非源于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从21岁起实干接触社会贫苦、参与社会运动而奠定下来的价值观与理念。
巴瓦妮现年27岁,来自霹州金宝甘榜阿逸古宁一个单亲家庭,一家六口有母亲、兄姐与两名弟弟。
读心理学协助人民
巴瓦妮也是争取免费教育联盟(GMPP)的协调员,这是由社会主义党青年团与国内大专生团体从2009年发起的运动。
巴瓦妮接受《当今大马》三语记者及网络电视访问时,表示本身从小乐于助人,她先后于2005年在国大修读心理学及2011年在北大攻读法律系,都是为了朝协助遭到剥削的民众斗争权益的目标挺进。
“我选择心理学,我想要助人就一定要处在正中央,读这科可明白民众的行为与感受,才能解决问题……。心理学也是我的兴趣。”
巴瓦妮表示,2008年国大毕业后,她就在社会主义党总部全职工作四年,前年重返校园攻读法律系,立下当人权律师的志向。
难以忘怀百姓遭剥削
在社会主义党总部工作的四年,巴瓦妮也是该党总秘书阿鲁仄万的助理,同时加入受压迫人民阵线运动中。
到底让这名80后的女生,对社运乐此不疲的原因是什么?
巴瓦妮娓娓道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她在国大求学期间参与大学生福利委员会( JKMI),认为该会的理念与她十分契合,因此就成为一份子,这是一支为贫苦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
她指出,“我们在每一个周末都去园丘、乡区给学生提供免费补习,我们也为垦殖民与厂工的权益斗争。”
“我们也办与社会一天(Sehari Bersama Masyarakat)及服务社会行动(Operasi Khidmat Masyarakat), 每一个学期结束后与我们就会进入社会,与民众一起住。”
巴瓦妮说,从与民众相处的经验,她发现某一些社群遭到剥削,令她非常难以忘怀。
最少参加50场大小集会
巴瓦妮也是集会、示威与纠察场上的常客,自从2005 年参加逾大大小小集会不下50场。
她表示,“我参加过的集会包括净选盟2.0集会与3.0集会,还有的就是反内安法令集会与反对私营化医药的集会。”
巴瓦妮表示,她起初只是参与集会,后来也协助举办一些集会。
家庭革命取得母亲认同
巴瓦妮不只在外斗争,她也展开“家庭革命”,争取母亲的认同,母女间也进行了一场场的对话。
巴瓦妮说,“我在国大念书时,母亲认为这会耽搁学习,我有一个学期考获的分数低于三分,母亲说这是我参加活动所致,我就说这原因在我,跟参加活动没有关系。”
于是,巴瓦妮在下一个学期苦读,以更优秀的成绩取得平反,向母亲证明本身能够兼顾成绩与活动。
“母亲也说,不如等你毕业再投入活动,那我就说大学生现在不做,毕业后也不会做。”
巴瓦妮表示,母亲最后对她的斗争表示理解,但她还是担惊受怕,怕女儿在哪一场社会运动中被扣留逮捕。
广读书刊但拒绝当书虫
“我的偶像是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他很年轻就为民斗争,与人民站在同一阵线,我很喜欢他不分贫富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
切格瓦拉是南美洲左派英雄,早年游历拉丁美洲到社会贫富不均,因而投入反资本主义的抗争,带动各地革命思潮。
巴瓦妮 表示,“我读很多书,我读(有关)切格瓦拉的书,(但)我不是书虫,我也读网络媒体新闻。”
幼时立志当军警科学家
其实,这名斗士也有很彷徨与不确定的时候,甚至会贬低自我,尤其她在选定本身修读科目时。
巴瓦妮说,“我小时想当科学家、警察与军人,小六毕业后立志当医生。”
巴瓦妮指出,尽管立志从医,但她当时因科学科目成绩未臻理想,就退而求其次选择精神病科,但自觉英文能力差兼认为应量力而为,最后选择心理学。
她指出,母亲与友人指她健谈,建议她攻读法律,但她觉得律师责任重大,导致错判就会一世后悔,再者她的英语也不行,且对法律没兴趣,于是就选择了心理学。
因英文差一再贬低自己 巴瓦妮表示,进入国大她又后悔没有选择读法律,反而放任本身英文不行的弱点, 就一再的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不行。
她描述,她大学毕业后想再深造,就去报名读国大医学院的临床心理硕士学位,但面试官在面试她时,对方问她社党主席是谁以及受压迫人民线的斗争,结果也可想而知,她申请失败。
“当时,我已加入了受压迫人民阵线的运动,这运动在全国很火红。”
称非英雄目前无意参选
巴瓦妮表示,本身也对政治有兴趣,因国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皆受政治所影响。
惟她坦然,本身目前没有加入任何政党的念头,也无意参加大选。
询及短片令她成名前后的分别,巴瓦妮就说不管之前与之后,她还是与民同在,参与为人民斗争的运动。
巴瓦妮强调,她不是什么英雄,另有其他人对这片土地贡献得更多,她不想被捧上天,而是想在地上与人民在一起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