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3-01-18 09:00
据华总会长方天兴转述,首相前天接见华总代表团时,就承认统考文凭一事,提出了2项条件,一是独中生需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优等,二是独中课程特别是历史和地理的内容需更符合国情,历史科也应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历史。
首相署一名发言人则表示,这只是初步的概念,必须进一步在内阁讨论。
对华社而言,这何尝不是一个重大课题,需各方深入探讨,细致研究。
我依稀记得,以独中生需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国语优等作为承认统考文凭条件的献议,早在冯镇安当教育部副部长时就曾提出过,董总当时的立场是不能接受,此事後来不了了之。
事隔多年之後,一方面,华社呼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的呼声更加强烈了;另一方面,统考文凭则已走向国际,获得国外500所大专院校的承认,当中包括了82所名列世界200大的顶尖大学。当今的情势,已迫使政府无法不正视国内华社的意愿,也不能不严正看待统考文凭被置於“一个大马"之外所引发的怨懑和冲击。
不能否认,独中乃是在华社拒绝华文中学教育被收编的产物。半个世纪来,华社为了坚持捍卫母语教育权利,不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代价。华教是华社的最後防线,也成了广大华社的共识。
这是一段充满委屈,也充满悲情的历史。政府和华社在华教问题上的纠葛,甚至造成华社与政府在教育领域的长期对立,并迫使大量的独中人才外流。这是国家教育的失败,也是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更是政府近年来大事招揽外来人才的一大讽刺!
独中教育是国家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育发展大蓝图不应无视现实地把独中拒於门外,那是短视的驼鸟政策。独中在上世纪60年代前後能顶住巨大的压力生存下来,并一直勇往前进发展至今,证明它是压不扁的玫瑰。是时候了,政府应该放下身段,认真聆听和检讨,思考是要继续边缘化独中?还是毅然抛掉历史的包袱,抚平历史带来的委屈,治愈历史造成的伤疤?
可以预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条件,必将引发激烈争论。
无论如何,董总邀请首相出席新春团拜在先,首相提出承认统考文凭的条件在後,或可被视为互伸橄榄枝之举,尽管长路漫漫,半世纪的纠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打破僵局,但总得勇敢地踏出去,才有可能走出新的路来!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