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论坛》2013-01-1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马华之前承诺爭取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一直没有下文,直到首相纳吉接见华总代表团,开出两大承认的基本条件,事情才明朗化。
虽然首相提出的只是初步概念,还须交由內阁討论,却反映了政府的立场,即独中生必须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的国文科优等,以及独中课程特別是历史和地理科的內容必须更符合国情和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历史。
如果政府提出上述承认统考的条件,华社和董总能够接受吗?特別是这可能影响独中的教育特色。
有得必有失,若为了爭取承认统考,而调整一些科目的內容,恐怕有损统考的学术水平。
举个例子,巫统重视历史,因此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在2010年的巫统代表大会总结时宣佈,从2013年开始,SPM考生必须考获历史科目及格,才能够取得SPM文凭;从2014年开始,历史科也將成为小学的必修科。“教育部將会加强历史科目的內容,强调与国家宪法有关的元素,以让学生对建国的过程有深入的认识。"
此外,国中的历史教科书也有太多的伊斯兰历史。如果独中的历史科目注入更多本地元素及宗教色彩,將有违塑造学生世界观的理念。
独中的历史课本內容多元及全面,让学生大致瞭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打开他们的眼界。所以,所谓独中课本缺乏本地元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要注重国情,还是面向世界,胥视教育理念的取向。如果国家要和国际接轨,历史科的內容就不能狭隘。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政府开出上述全面承认统考的条件,將出现爭议。既然政府承诺推行开放教育政策,为何不简化承认的程序?
其实,上述条件和政府允许统考生以SPM考试国文获优等、英文及格以及3科统考科目优等的成绩,申请进入师训学院的情况一样,最终独中生反应冷淡,达不到培育师资、独中生为国家所用的目的。
既然国外500所大专院校已经承认统考,独中的学术成就也普遍受到认可,政府对这个课题就不用再拖拖拉拉,应直截了当的解决。
政府可派出国家语文出版局或大马学术资格鑑定机构(MQA)的学者评估独中的国文、歷史和地理等重要科目的学术水平;若水平超出SPM,就应直接承认,无需大费周章规定必须参加SPM考试及优等,或调整科目內容。
假如在评估过后发现存在弱点,可以要求加强,再来评估,就好像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一样。
若政府要留住人才,就不应基於意识形態问题,而闪闪缩缩,儘早解决统考问题,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